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2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51.
45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纳米铁酸钴(CoFe2O4)固体颗粒,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以磁性纳米CoFe2O4颗粒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去除水中四环素为探针反应,评价CoFe2O4颗粒的活化性能.结果表明,600℃焙烧温度下制备出的固体颗粒,其活性较高,颗粒表面金属离子浸出率较低;优化温度下制备的CoFe2O4颗粒在较宽的pH值范围(4.4~9.0)内均具有较高活性;控制实验条件PDS0 1g/L,CoFe2O4 1g/L,TCH0 50mg/L,20℃,pH0 4.4,反应4h后TCH去除率达到82.0%.CoFe2O4颗粒循环重复利用10次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和结构稳定性,而且因其特殊的磁性能便于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453.
阳极氧化与Fenton法结合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Ti/Sn、Sb氧化物作阳极的反应体系中,以甲基橙和刚果红为模拟污染物,用紫外光谱和TOC测试揭示了其降解历程.Ti/Sn、Sb氧化物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Na2SO4为电解质,电压为15V,电解24min时,0.01mmol/L的甲基橙和刚果红色度去除率达100%,色度去除能以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征;电解5h后,TOC去除率分别为80.5%和78.6%.由于阳极电催化体系产生的S2O82-、SO52-对Fenton反应有阻碍作用,所以阳极电Fenton法的运行机制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454.
电生成羟基自由基及其对染料降解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红外光谱分析 (IR) ,研究了茜素红及酸性铬蓝在电解槽中处理前后的电化学行为的变化 ,进一步阐明Fenton试剂的作用机制。电解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溶解的Fe2+ 进行随后反应 ,生成羟基自由基 (Fenton试剂 ) ,进而对有机染料进行氧化反应 ,使其不饱和的—N=N—双键断裂 ,分解成萘胺与氨基苯酚磺酸两个部分 ,从而达到有机染料降解、脱色的效果。测试结果表明 ,电解处理15min内 ,脱色率和CODcr的去除率变化较大 ,电解处理 1h ,CODcr的去除率达 80 % ,脱色率达 98%.   相似文献   
455.
针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尾水中仍含有较高浓度的难生物降解COD、NH4+-N和NO2--N,无法满足现行排放标准的问题,采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SR-AOP)对生化尾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pH值、温度、FeSO4和过硫酸钠浓度对TOC和TN去除效果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影响因子对于处理效果的贡献排序为:pH值>温度>过硫酸钠浓度,各因素对TOC的去除有显著性影响,而对TN的去除没有显著性影响.各因素的复合效应为:TN去除效果影响:温度+过硫酸钠浓度>pH+过硫酸钠浓度>温度+pH, TOC去除效果影响:温度+pH>pH+过硫酸钠浓度>温度+过硫酸钠浓度.实验最终确定SR-AOP的最佳条件为:pH=5,温度为30℃,过硫酸钠浓度为0.5g/L,催化剂FeSO4剂量为3.8g/L,该条件下TOC去除率为35.5%,TN去除率为16.9%,同时可以显著提高出水BOD5/COD.因此,通过SR-AOP深度处理可以去除生化处理尾水大部分COD和TN,并大幅提高B/C比,为后续与适当的生化处理工艺组合进行达标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6.
Catalytic ozona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in aqueous solution had been carried out in an ozone oxidation reactor where Mn-Fe-ceramic honeycomb was used as the catalysts. The presence of Mn-Fe-ceramic honeycomb catalyst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decoloration efficiency of Reactive Red X-3B and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ozone compared to the results from non-catalytic ozonation. Adsorp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had no obviously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Addition of tert-butano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dicating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Red X-3B followed the mechanism of hydroxyl radical (OH·) oxidation. The operating variables such as reaction pressure and ozone supply had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mainly attributing to facilitate the ozone decomposition and OH· formation.  相似文献   
457.
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利用化感物质控制水华藻类,实验探讨了亚油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亚油酸处理铜绿微囊藻后,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外液中电导率、OD260增加;细胞O2 、MDA产生增多; SOD酶活力和比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在前4d内应激性升高,SOD同工酶的谱带在亚油酸浓度为0.1mg/L时表达增强.在亚油酸抑藻的实验组中同时加入抗氧化剂维生素C后, O2 的产生减少,藻生物量增加.因此推测亚油酸的抑藻机理可能是通过O2 的产生,引起细胞质膜的膜质过氧化,造成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并导致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从而抑制了叶绿素a以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最终使藻细胞死亡与溶解.  相似文献   
458.
459.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甘肃天水市麦积镇降尘与水作用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并根据降尘中主要矿物的百分含量对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进行理论和混合模拟.结果表明,天水降尘中的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方解石,钠长石,白云母.降尘及组成矿物成分与模拟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能力大小顺序为:方解石(1.30×10-10 mol)>理论模拟降尘(5.47×10-11 mol)>降尘(5.34×10-11 mol)>石英(2.90×10-11 mol)>白云母(1.90×10-11 mol)>钠长石(1.09×10-11 mol)>混合模拟降尘(7.16×10-12 mol).降尘中的矿物成分是降尘与水作用产生·OH的主要贡献者.降尘中矿物的组成和在水溶液中金属离子与有机物的溶出,降尘与水作用时的接触表面积,矿物组分之间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降尘,混合模拟降尘,理论模拟降尘三者与水作用产生·OH量有所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0.
钴活化过一硫酸盐氧化过程中卤代副产物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阔  金浩  董为  季跃飞  陆隽鹤 《环境科学》2016,37(5):1823-1830
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_4)可以降解大多数有机污染物,被广泛用于地下水、土壤修复等领域.本研究发现在钴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高级氧化过程中,溴离子会被SO~(·-)_4氧化生成自由溴,继而和苯酚反应生成溴代苯酚,最终生成三溴甲烷和二溴乙酸等副产物.当反应液中苯酚初始浓度为0.05 mmol·L~(-1)、Br~-浓度0.2 mmol·L~(-1)、Co~(2+)浓度5μmol·L~(-1)、PMS浓度1 mmol·L~(-1)、p H为6.0时,三溴甲烷和二溴乙酸的生成随反应的进行先增加后降低,在8 h达到最大,分别为10.3μmol·L~(-1)和14.6μmol·L~(-1).卤代副产物的生成随p H的升高而降低.当卤离子总量保持不变,随着溶液中Cl~-/Br~-比例的增加,卤代副产物的生成总量逐渐降低,而含氯副产物的产量逐渐增加.本研究为全面评价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在污染控制方面的应用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