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76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解析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在GO/PVDF杂化膜面的污染特性,对膜片进行了宏观污染实验,并采用耗散石英微晶天平(QCM-D)从微观角度分析了SMP在自制镀膜芯片上的吸附规律和污染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GO含量为0.5wt%的膜污染恢复率最高(79.95%),抗污染能力最强.QCM-D实验发现,GO含量为0wt%镀膜芯片表面SMP吸附量最大,污染较为严重.膜片亲水性越强,吸附频率变化越小,抗污染能力越强.此外,GO含量为0.5wt%镀膜芯片表面的污染物结构比较疏松和柔软,其他膜表面的污染物结构较为坚硬和致密.  相似文献   
32.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研究了广州市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WSOC)和类腐殖质(HULIS)的吸光性和荧光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广州冬季气溶胶中HULIS的芳香性(SUVA254)、腐殖化程度(HIX)和光吸收效率(MAE365)均高于WSOC.利用EEM-PARAFAC从WSOC和HULIS解析出了类富里酸(C1)、类腐殖酸(C2)和类蛋白(C3)这3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腐殖质组分(C1+C2)分别占WSOC和HULIS中总荧光组分的78%和85%,说明类腐殖荧光组分是WSOC和HULIS的最主要组成,且HULIS富集了更多的WSOC中主要的类腐殖组分.另外,灰霾期的WSOC和HULIS表现出更高的芳香性、腐殖化程度和C2组分,说明灰霾期有助于大分子量吸光性有机质的形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SOC和HULIS的C1组分相对含量与HIX、MAE365、OCsec、K+、SO_4~(2-)和NH_4~+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C2与它们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WSOC和HULIS中C1的降低和C2的增加会引起它们的腐殖化程度和光吸收能力的增强;同时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二次气溶胶过程可能有助于C2组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33.
污泥超声破解效应及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超声破解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考察了超声频率、比能耗、作用时间等因素对破解效应的影响,探讨了破解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超声作用的施加可使污泥固体有效破解,污泥细胞内的活性有机物被释放至水相并形成溶解性有机物,表现为SCODCr的显著增加;采用低频、高比能耗及延长作用时间有利于获取高的SCODCr增加值;污泥在频率25kHz、比能耗2.0W/mL、作用时间30min条件下破解,其厌氧消化累计产气量可从破解前的268mL提高到473mL,相应TCODCr去除率、VS去除率分别从39.1%、33.5%提高至54.3%、61.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超声破解技术提高污泥的厌氧消化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廖岩  兰竹虹  陈桂珠 《生态环境》2007,16(5):1449-1454
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属于乔木红树植物,它对不同盐度的生理反应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拒盐红树植物红海榄Rs在盐胁迫下各种生理反应的研究,分析了各种生理现象与盐度之间的关系,这对红树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中国南海岸耐盐红树树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也有助于从多学科研究的角度评估盐胁迫的生态重要性。通过对Rs用不同的盐度的水3个月的处理,发现Rs根、茎、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盐度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与盐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盐度高于40时,Rs茎、叶的膜脂质过氧化破坏显著加强,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也明显增加,两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93)。随着盐度的升高,Rs各器官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增强。根据实验结果,Rs能够在高盐度(50)下存活3个月。在盐度为20~30时,Rs在生理生态上表现对盐环境的适应性。当盐度高于40时,Rs的生理表现较为敏感,膜脂质氧化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35.
镉对桐花树幼苗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吴桂容  严重玲 《生态环境》2006,15(5):1003-1008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Cd(0.5~50mg·kg-1)对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幼苗的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Cd(0.5mg·kg-1)处理条件下,桐花树幼苗株高、植株鲜物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长、叶绿素质量分数则没有显著增加;高质量分数Cd(50mg·kg-1)条件下,这些参数均显著降低,说明高质量分数Cd胁迫下,植株正常生长受到抑制。除了0.5mg·kg-1条件外,叶片淀粉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总体上是随着Cd的增加而下降。在5~50mg·kg-1Cd处理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脯氨酸均显著增加,与Cd质量分数存在正相关性。Cd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作用是桐花树对Cd胁迫的主要响应过程,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与可作为Cd对桐花树污染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6.
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影响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溶性钾为示踪元素,解析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的贡献.结果表明,2001年秋收季节(10月)水溶性钾浓度(7.68μg/m3)比夏季水溶性钾浓度(2.38μg/m3)高3.2倍,与7月至12月份PM10浓度变化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10.很显然,秋收季节秸秆焚烧对玉溪市大气PM10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7.
施用磷石膏对碱化土壤氟含量及其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就施用磷石膏对土壤氟含量和土壤对氟吸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连续4年施用磷石膏改良土壤后,0—20cm土层全氟积累现象明显.但是,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却随磷石膏施用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对氟的吸附数据均能与Langmuir,Freundilich和Temkin方程很好地拟合,施用磷石膏处理土壤对氟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没有施用磷石膏处理的.影响土壤水溶性氟含量和吸附特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土壤钙含量的增加和pH值的降低.  相似文献   
38.
伊春河河水水溶性腐殖酸内源释放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水溶性腐殖酸含量很高的伊春河为例,利用冬季冰封无外源输入的条件,在有产室内模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现场采样及测定,建立了伊春河河水水溶性腐殖酸的内源释放模型,根据同期采集样品进行的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河流沉积物中水溶性瘁殖酸向河水中释放的速率以及速率与流速等条件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9.
气溶胶中的水溶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指出了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 WSOC) 研究的意义,接着对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分子组成、来源和浓度水平进行了介绍,综述了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历史及其进展,并对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在中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0.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 ,采用浸涂 -烧结法制备的负载型纳米TiO2 作为光催化剂 ,通过对水中微量溶解性间二甲苯的光催化氧化过程的研究表明 ,初始浓度在 6 .6 8— 17.36mg/L的范围内 ,间二甲苯的光催化反应遵循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半衰期则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经 1.5h反应后 ,溶液中间二甲苯的去除率从 17.36mg/L的 5 4 .4 4 %增加到 6 .6 8mg/L的 75 .9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