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47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利用1km分辨率的SPOT VEGETATION(SPOTVGT)数据对秦岭南坡1998~2007年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温度与年最大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年最大NDVI值大于0.57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7%.植被覆盖增加地区的面积总体大于退化的面积,但年最大NDVI值显著减小的像元占像元总数的4.45%以上,且部分阔叶林分布区的NDVI值显著降低;草灌丛是秦岭南坡退化最严重的植被类型.年最大NDVI值与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平均温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大小随平均温度的变化符合y=-0.004x2-0.0015x+0.7168(p0.05).在研究区范围内,当前一年8月至当年7月平均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约为(13.0±0.2)℃)时,其与年最大NDVI呈正相关,而高于另一温度界限(约为(14.4±0.2)℃)时则呈负相关,其中研究区南端的人为耕作区表现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272.
2009~2010年在江西省“R>”型酸控区11个地区采集了107个石生细叶小羽藓样品. 通过分析苔藓氮含量和氮同位素组成,以反映大气氮沉降强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甄别大气氮的主要来源. 结果表明,江西省不同地区苔藓平均氮含量变化范围为2.46%~3.48%. 整体上呈现赣西北偏高、赣东南偏低的特点,反映出江西省大气氮沉降水平由北向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江西省城市市区苔藓氮含量(2.79%~3.48%)明显高于郊区氮含量(2.46%~2.74%),说明市区大气氮沉降量高于郊区氮沉降量. 苔藓平均氮同位素均为负值[(-1.96±1.30) ‰~(-9.74±0.25)‰],并且市区比郊区明显偏负. 市区苔藓偏负的氮同位素值(-5.51‰~-9.74‰)指示了城市污水和人畜排泄物为主要的氨源,而郊区氮同位素值(-4.81‰~-1.96‰)反映出农业活动氨源的贡献. 本研究为大气氮沉降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3.
江西省潭坑铅锌(银)矿区位于北武夷铅锌银成矿带内,本文系统阐述了矿区地质和矿床特征,并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本区铅锌(银)矿床,经历了火山喷发沉积和后期热液充填两大成矿期,与次火山岩体(流纹斑岩)有密切的关系,属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74.
华北平原南部农村地区黑碳气溶胶浓度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玲  孔少飞  郑煌  胡尧  曾昕  程溢  祁士华 《环境科学》2022,43(5):2363-2372
华北平原南部地区是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严重区域之一.作为连接南北方大气污染传输的关键区域,其大气环境研究相对薄弱.在华北平原南部某农村点位利用AE-33型黑碳仪,对2018年2~8月的黑碳(BC)气溶胶进行连续监测,采用光度计模型解析了黑碳来源.观测期间ρ(BC)的平均值为(3.51±2.29)μg·m-3,冬季、春季和夏季的ρ(BC)平均值分别为(8.21±3.26)、(3.49±1.69)和(2.37±0.71)μg·m-3.BC的季节性变化由气象因素和排放源的季节性变化共同导致.ρ(BC)日变化在08:00[(4.66±3.24)μg·m-3]和20:00[(4.25±6.73)μg·m-3]出现峰值,与居民做饭时间一致;在14:00[(2.44±3.33)μg·m-3]出现谷值,与边界层高度较高有关.气溶胶波长吸收指数(AAE)在1.08~1.66之间,冬季、春季和夏季的AAE平均为1.41±0.08、 1.28±0.10和1.20±0.06,表明该区域的BC来源以化石燃...  相似文献   
275.
选取2019年1月江西省两次大气污染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分别从局地气象要素变化、地面天气形势、大气动力和热力条件及污染潜在源区等进行分析,对比两次污染过程形成机制.两次污染过程地面天气形势分别为冷锋前部型和低压倒槽型.冷锋前部型污染形成主要原因为冷空气南下在江西省减弱辐合导致上游细颗粒物输送并堆积,西北风增大细颗粒物浓度降低.低压倒槽型污染形成原因为较长时间处于高湿、小风或静风、逆温下的污染累积.对两次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的九江市进行分析,冷锋前部型九江市近地面主要受西风影响,低压倒槽型主要受东北风影响,低压倒槽型九江市风速多在2 m·s-1以下.两次污染期间大于3 m·s-1的风速有利于污染物清除.长时间高湿、小风(< 2 m·s-1)及风场辐合,是低压倒槽型九江市重污染维持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低压倒槽型大气垂直结构较冷锋前部型稳定.低压倒槽型垂直湍流弱、低层风速小于2 m·s-1,且存在多层逆温和深厚的湿区,冷锋前部型存在明显下沉运动,逆温强度明显弱于低压倒槽.九江市PM2.5污染潜在贡献源主要来自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安徽西北部;低压倒槽型九江市潜在源区主要位于江西省内及与江西省接壤的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  相似文献   
276.
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江西省国控点臭氧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超标时间和质量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4—6月和8—10月是江西臭氧污染高发期,其中8—10月臭氧污染最严重;臭氧1 h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分布特征,早晚浓度低,上午09:00浓度快速上升,15:00达到峰值。除景德镇外,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污染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2019年臭氧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平均分布的特征。大体上,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臭氧超标天数比例的峰值在(30,35]℃日最高气温区间。晴朗天气时的地面低压系统与臭氧污染关联性强,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在日均地面气压(990,1 013.25]hPa、日均地面湿度(50%,70%]和日均地面风速(1,2]m/s条件下臭氧容易超标,臭氧超标时地面主导风向主要为北风和东北风。  相似文献   
277.
Health sector recovery in post‐conflict settings presents an opportunity for reform: analysis of policy processes can provide useful lessons. 1 The case of southern Sudan is assessed through interview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by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of former technical advisers to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n the immediate post‐conflict phase, the health system in southern Sudan was characterised by fragmentation, low coverage of health services, dismal health outcomes and limited government capacity. Health policy was extensively shaped by the interplay of context, actors and processes: the World Bank and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ecam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policy chang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southern Sudan case include the need for: sustained investment in assessment and planning of recovery activities; building of procurement capacity early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support for funding instruments that can disburse resources rapidly; and streamlining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procedures adopted by health recovery financing mechanisms and adapting them to the lo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278.
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但目前氮添加对芒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化学性质以及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芒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设置CK(0 g m-2 a-1)、N1(1.1 g m-2 a-1)、N2(2.3 g m-2 a-...  相似文献   
279.
黄淮海南部位于长江、黄河、淮河等重要水系长期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域,其沉积地层记录了中国东部第四纪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显示黄淮海南部第四纪广泛发育海侵—海退旋回层序,然而海侵次数和时间仍存在争议,相关层序地层研究开展较少。基于黄淮海南部地区公开发表的34口典型钻孔,结合3个露头剖面,对地层进行了分区。将黄淮海南部第四系岩石地层划分为连云港平原区、里下河平原区、长江三角洲北翼和南黄海陆架区四个地层区。基于钻孔的岩相和生物相特征,识别出暴露相、风暴潮相和浅海相冷水团沉积三个标志性沉积特征,并将地层划分为五个典型的沉积相组合,即河道—河漫滩相组合、潮间—潮下—浅海相组合、滨岸沼泽—障壁海岸—滨海相组合、潮坪—潮上相组合和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建了黄淮海南部第四纪的环境演变历史,结果表明首次海侵时间为早更新世(不早于1.9 Ma),中更新世后才出现明显的海、陆交替特征。最后,还对年代地层的新方法(如宇生核素)和层序地层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0.
为探寻暴恐袭击高风险区域,推进公共安全精细化管理,以南疆地区为例,采用网格化社会经济数据、遥感数据和兴趣点(POI)数据等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从暴恐分子出现可能性、暴恐袭击目标选择偏好和暴恐袭击后果3个方面建立暴恐袭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根据层次分析法(AHP)-Entropy、聚类分区等确定地理空间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南疆地区30″×30″(约1 km×1 km)细粒度的暴恐袭击风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南疆地区的暴恐袭击高风险以上网格主要位于喀什、和田及阿克苏地区的部分市区和县城,与暴恐袭击历史事件的分布较一致,证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