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三江平原的迁徙鸟类状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的种群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区域的生态现状.三江平原是国际性的重要湿地,每年来此越冬、繁殖或停歇的鸟类数以万计,其中有很多濒危和珍稀物种,我们应该从认识它们出发,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2.
分析了官井洋大黄鱼系列保护区水质现状及三部澳沿海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官井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3.
高盐度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盐度废水中由于含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质,无机盐类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着促进酶反应、维持膜平衡和调节渗透压的重要作用,但盐浓度过高,离子强度大,会造成质壁分离、细胞失活,使一般微生物难以在其中生长、繁殖,所以传统的生物法难以处理高盐度废水.文章就高盐度废水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针对生物法中的耐盐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分别阐述了耐盐的机理研究及耐盐菌在高盐废水中的研究,并提出了其在高盐废水应用中的展望.  相似文献   
54.
菊花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菊花嫩茎段为材料,进行无菌系建立、芽分化、生根等试验,探讨菊花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1)以MS BA2.0 mg.L-1 NAA0.1 mg.L-1(单位下同)为培养基,分别置于普通培养室(不开灯,200~500 lux)与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在前者条件下基本上不诱导芽的形成,25天后有部分黄白色愈伤组织形成;而在人工气候箱中培养则产生丛生芽,每茎段在30 d后可形成8~10个丛生芽.(2)分别以①MS BA1.0 NAA0.1,②MS BA2.0 NAA0.1,③MS BA3.0 NAA0.1为增殖培养基,培养25 d后芽增殖3.65~5.90倍.(3)在a.1/2MS NAA0.2;b.1/2MS IAA0.2;c.1/2MS IBA0.2共三个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均达100%,但前两个培养基中长出的根系细长、数量少,而后一个培养基则根系粗短、数量多.  相似文献   
55.
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的种子、叶柄、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用MS培养基加0.5mg/LBA和1mg/L IBA对叶片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浓度会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芽产生明显的效果.叶柄要求的浓度更低,0.1mg/L BA和0.1mg/L IBA为最佳.不定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过几天的练苗过程,就能转到土壤中生长.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56.
本文调查研究了厦门市的15个无居民海岛的鹭类繁殖营巢地。发现大屿、鸡屿、鳄鱼屿、大兔屿及红屿5个岛屿有鹭类繁殖栖息,共有鹭类繁殖亲鸟19910只;岛屿面积越大越适合鹭类繁殖栖息;已开发旅游的岛屿,鹭类则放弃其原来栖息的营巢;鹭类营巢的岛屿其植被、森林覆盖率都比较高。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长江口水域纹缟虾虎鱼的繁殖生物学。结果如下:(1)纹缟虾虎鱼雌雄亲鱼间形态学特征具有差异,肥满度分别为347±036与217±052,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等比值存在极显著差异;(2)纹缟虾虎鱼产卵期为3~7月份,盛产期为4~6月份。绝对生殖力平均为12 689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平均为2069粒/mm;(3)纹缟虾虎鱼成熟的卵为球形,卵径0482~0606 mm,卵中油球数量10~200个,精子较小,由圆形头部和细长尾部(鞭毛)两个部分组成;(4)纹缟虾虎鱼产卵受精一般在洞穴内进行,而且雄鱼具有护卵习性;(5)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卵膜端具有由粘丝组成的附着盘,动物极靠近附着盘。纹缟虾虎鱼人工催产与自然繁殖时的受精率分别为7858%与8384%。在17~25℃范围内,纹缟虾虎鱼胚胎均能孵出仔鱼,随着水温上升发育速度加快,温度与孵化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积温为3 1283 h·℃。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变动可能对纹缟虾虎鱼繁殖及其资源量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8.
研究了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孢子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乌蕨孢子在1/4MS培养基培养时的萌发率最高,达85.3%;在1/2MS培养基中的配子体成苗率最高,达85.9%;1/2MS培养基是培养优质孢子体苗的最佳培养基;河沙与草炭土体积比为1∶1的混合基质是播种孢子的理想基质,孢子萌发率和配子体成苗率分别达到82.6%和73.4%;无菌繁殖和常规繁殖所得的幼孢子体苗移栽成活率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9.
得克隆(Dechlorane Plus,DP)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氯代阻燃剂,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但目前已有的生态毒理学数据还十分有限。本文选择分布广泛的大型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DP对孔石莼繁殖细胞转化及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0-6~10-8mol·L-1)DP暴露不同程度地影响孔石莼繁殖细胞的形成、释放及附着,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P处理(10-6mol·L-1)分别使繁殖细胞的形成率、释放率和附着率显著降低了76.76%、46.26%和85.64%。在丝状幼体阶段,DP处理组(10-8和10-7mol·L-1)幼体体长分别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了32.74%和38.98%。结果表明,DP暴露抑制了孔石莼的繁殖及早期发育。基于绿藻繁殖特性及早期发育的生物学指标对DP暴露较为敏感,能够为海洋环境的DP生物学效应研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0.
石蒜属植物具有观赏、药用等利用价值。我国是石蒜属植物的主要分布区域,概述了近年来石蒜属植物在引种选育、开发利用及快速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石蒜属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