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8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862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98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以库区天然水培养的二形栅(Scenedesmus dimorphus)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产生羟基自由基(·OH),结合压力溶气气浮前处理工艺处理高水.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密度为65.6×10~4 cells/mL,浊度为10.8NTU,COD_(Mn)为6.74mg/L的高水,在总氧化剂TRO浓度为1.03 mg/L时,类去除效率达到100%;总细菌,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均未检出;出水COD_(Mn)由1.43 mg/L降至1.25mg/L,降低了10%;浊度由0.66NTU降至0.54NTU,降低了12.59在排放高水的主管路中·OH杀的接触反应时间仅为6s.因此汽浮-·OH强氧化组合工艺可高效快速地处理高水,为保障水源水的供水安全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源添加方式,通过监测细胞数量变化,分析了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32~256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当浓度为192mg/L时,3种酚酸对中肋骨条的生长抑制率超过50%。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对中肋骨条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53mg/L、145mg/L和108.0mg/L。进一步,研究发现3种酚酸的半抑制浓度作用下,细胞内叶绿素、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胞外蛋白质和胞外多糖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二者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大趋势。3种酚酸显著降低了细胞SOD和POD比活力,尤其是显著降低了POD比活力,使其比活力降低为对照组的18%~39%。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焦性没食子酸均致使细胞MDA含量明显升高,其数值增大为对照组的1.6、2.2和2.4倍。上述研究表明,3种酚酸通过影响某些主要生化成分的合成及其活性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中肋骨条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环境保护科学》2015,(6):44-49
介绍了细菌、真菌以及菌共生体等相关微生物对水体砷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对水体砷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未来进一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74.
季斌  龚喜平 《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1):117-122
-菌颗粒污泥(Microalgal-bacterial granular sludge,MBGS)工艺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胞外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重要组分,是维持颗粒稳定性的关键物质之一.研究了MBGS中PS的凝胶性能,以及松散结合的胞外聚合物(Loosely bound EPS,LB-EPS)和紧密结合的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 EPS,TB-EPS)中PS的含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并探究了MBGS的EPS中PS可能的微生物来源.结果表明,MBGS的PS具有凝胶性,主要分布在TB-EPS中,含量为 (40.06±2.30) mg·g-1,其中半乳糖、葡萄糖和鼠李糖为主要单糖组分,而果糖和古罗糖醛酸未被检出.ThaueraHydrogenophagaAzoarcusAcutodesmus是PS的主要微生物潜在来源.本文研究结果阐释了MBGS PS的基本特性,为MBGS工艺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菌-"体系在水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蓝水华时期的菌关系,研究了原位营养刺激后际微生物对铜绿微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B培养基可抑制铜绿微囊生长,抑率为86.49%;而乙酸钠、葡萄糖和柠檬酸钠可促进细胞生长,增长率均在50%以上.对LB培养基和蛋白胨刺激后的际细菌进行溶菌的筛选,共分离出6株具有强效抑作用的菌株,其中Bacillus sp.A1抑率高达97.55%.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向铜绿微囊中投加营养物质均可改变际细菌群落结构并增加物种丰富度,添加LB培养基和蛋白胨可促使际细菌群落数量剧增.生理生化响应表明,细胞受LB培养基和蛋白胨胁迫后,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激增,细胞氧化损伤严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急剧上升后下降,抗氧化酶系统受损.扫描电镜显示,LB培养基可使细胞逐渐萎缩,最终破碎;而际细菌显著增多.因此,在蓝水华暴发的水体进行适当的外部营养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溶菌原位抑.  相似文献   
76.
秦皇岛近海有害藻华发生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近海有害华主要由微型及微微型类引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水体营养盐,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结合秦皇岛地域特色,提出有害华的防控及应急治理需从政策、法律、机制、预案及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及有效的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77.
郑上保 《环境》2011,(Z1):67-69
在一部描写22世纪海底城市的科幻小说中,海可以用来产油,珊瑚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如今这不仅仅只是作家笔下的幻想之境,海产油正成为一种可以触摸的现实。  相似文献   
78.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温度、光照、营养盐和物理扰动4个因素对山仔水库冬季沉积物中蓝复苏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两个水平,培养周期为6 d,并以蓝复苏量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温度和光照为蓝复苏的主要影响因子,上覆水体的营养盐、物理扰动对沉积物中蓝门复苏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不同的蓝种属对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响应程度不完全一致,蓝门微囊属(Microcystis)对温度和光照的复苏响应显著,颤属(Oscillatoria)仅对温度的复苏响应显著.同时,通过设置6.0~16.0 ℃之间6个温度梯度及50和2000 lx两个光照梯度,进行了沉积物柱状样复苏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山仔水库冬季沉积物微囊属和颤属在10 ℃左右开始复苏,微囊属对光的敏感性使其更容易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9.
张永生  李海英  任家盈  卢佳 《环境科学》2015,36(11):4021-4031
为研究大宁河底泥营养盐时空分布与细胞分布的关系,本研究在大宁河选择4个代表性的取样点:菜子坝、白水河、双龙和大昌,利用垂直重力采泥器,按照2 cm厚度分层选取底泥,检测底泥中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无机磷、有机磷和叶绿素的垂向分布,分析叶绿素与营养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菜子坝底泥0.0~2.0 cm总氮浓度最高,白水河底泥2.0~4.0 cm的总氮浓度最高;菜子坝底泥2.0~4.0 cm氨氮浓度最高,1和2月白水河底泥4.0~6.0 cm浓度较高;硝酸氮和亚硝酸氮(除3月)在菜子坝底泥2.0~4.0 cm浓度最高;氨氮、硝酸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在同一个采样点底泥4.0 cm以下分层差异不显著;白水河底泥总磷0.0~6.0 cm呈增加趋势,菜子坝底泥表层的总磷和无机磷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分层,而且每一分层中总磷、无机磷浓度都高于其他3个取样点相应的分层;有机磷在菜子坝和大昌的浓度高于白水河和双龙的浓度,但是同一采样点底泥不同分层的有机磷浓度差异不显著;同一深层底泥中的叶绿素a浓度在大昌最高,其次是白水河,再次菜子坝,双龙处的叶绿素浓度最低;只有1月在大昌取样点处无机磷和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底泥中的营养盐不是影响底泥细胞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
藻华聚集的环境效应:对漂浮植物水葫芦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夏季蓝水华严重聚集的水体,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水葫芦为代表,模拟在高温阶段(水温WT25℃)、水华严重聚集时,对水葫芦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蓝水华聚集后造成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并为减轻华聚集对水生植物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氧,呈现缺氧状态(DO0.2 mg·L-1);植物根区内ORP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200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与对照相比,根区内p H值低0.7个单位.华细胞在死亡、分解后释放大量的无机营养盐于水体中,植物根区内的NH+4-N含量比对照实验中高102倍;较高的NH+4-N含量(平均为45.6 mg·L-1)加之缺氧的协迫作用,导致植物机体受到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严重下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0.6倍,实验结束时其光合速率Pn为3.96μmol·(m2·s)-1,而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22.0μmol·(m2·s)-1;叶片蒸腾速率仅为对照的0.55倍,至实验结束时其蒸腾速率为1.38 mmol·(m2·s)-1,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蒸腾速率为7.61 mmol·(m2·s)-1,表明华长期的聚集对植物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蓝的严重堆积和快速消亡,以减轻华暴发对植物的伤害,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