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146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37篇
综合类   604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86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51.
使用烟气净化测试系统,对燃煤手烧炉燃烧过程烟尘浓度变化进行了在线测定,对水浴净化前后烟气中的颗粒分散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SW型烟气净化装置的除尘效率进行了测定计算。实验表明,燃煤手烧炉的烟尘生成过程,与其加煤方式直接相关,且受燃烧温度的一定影响。在正常工作条件下,SW型燃煤炉窑烟气净化装置的平均除尘效率可达96.4%。  相似文献   
152.
根据A/O脱氮工艺的运行状况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应用在线传感器连续测定曝气池中DO浓度、氨氮浓度和硝酸氮浓度 ,并据此调节供氧强度、内循环回流量、有机碳源的投加以及硝化区和反硝化区的大小 ,这是保证A/O脱氮工艺良好处理效果的重要控制策略和思想。同时对近年来国外A/O脱氮工艺自动控制的应用及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相似文献   
153.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都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关注度也不断提高,本文就是从"在线管理控制污染源"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数据传输在在监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54.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腐殖质混凝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北辰  张晓蕾  秦兰兰  黄海鸥 《环境科学》2018,39(10):4576-4583
腐殖质是水溶性天然有机物(DOM)的主要成分,对水处理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利用紫外光谱分析实现饮用水处理在线混凝控制的可行性和理论基础,以含腐殖酸和高岭土配水为实验对象,通过烧杯实验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对PACl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影响,研究了SUVA_(254)和光谱特征斜率与混凝效果的相关性,利用排阻色谱分析了紫外光谱斜率与水体有机物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混凝剂最佳投加量与DOM浓度呈正比关系,两者计量学关系(以Al/DOC计)为0.61mg·mg~(-1).随混凝剂投加量的增加,腐殖酸溶液的SUVA_(254)从8.9 L·(mg·m)~(-1)下降并稳定至2.0 L·(mg·m)~(-1),有机物去除率与SUVA_(254)值呈正相关.光谱斜率与SUVA_(254)的变化趋势一致,且S_(275~295)与SUVA_(254)线性相关最优(R2=0.81).排阻色谱结果表明,混凝优先去除DOM中的腐殖质组分,S275~295与有机物中腐殖质组分对总UVA_(254)的占比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光谱斜率测定对实现饮用水混凝过程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5.
为满足大气非甲烷烃(NMHCs)时空分布监测需求,开发出一套可用于移动观测的小型在线测量系统.环境空气经Teflon膜去除颗粒物后,以100 m L·min-1流速采样进入多床吸附剂捕集阱,样品气中的NMHCs在-10℃的温度下被捕集,之后,捕集阱经高纯氮气反吹后迅速升温至300℃,载气(高纯氮气)以1.6 m L·min-1将解吸出的样品送入GC-FID进行检测.通过系列条件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组合和仪器运行的最优参数,在此条件下,本系统最低检出限为0.01 nmol·mol-1(顺-2-丁烯),标准工作曲线R2为0.9991~0.9998,10次重复实验RSD3%.本系统与现有商业化设备TH-300B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实际外场应用中,运行稳定性高、能准确追踪12种典型NMHCs的大气浓度变化,可为定量分析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制提供关键前体物信息.  相似文献   
156.
成都双流夏秋季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邓媛元  李晶  李亚琦  吴蓉蓉  谢绍东 《环境科学》2018,39(12):5323-5333
为了解成都市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双流地区的环境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和来源,2016年8月30日~2016年10月7日,VOCs外场观测在成都市双流区展开.结果表明,在线观测期间,采样站点总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45. 15±43. 74)×10-9,其中烷烃的贡献最大(29%),其次是芳香烃(22%)、卤代烃(17%)、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15%)、烯烃(9%)、乙炔(7%)、乙腈(1%);优势物种为丙酮、二氯甲烷、乙炔、乙烯、苯、甲苯、间/对-二甲苯、丙烷、1,2-二氯乙烷以及丁酮.通过比较VOCs的化学反应消耗速率发现,反应活性最大的为芳香烃,其次是烯烃;反应活性最强的物种为苯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乙烯等.整个观测期间,有两次明显的生物质燃烧活动.国庆假日期间,TVOCs浓度相比之前明显上升,平均体积分数达57. 65×10-9,其中,短链烯烃、卤代烃以及OVOCs浓度上升最为显著.分析某些关键的非甲烷总烃(NMHCs)和OVOCs的日变化特征发现,其变化规律反映了双流地区不同源排放特点.双流区环境空气中VOCs受本地工业源排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7.
单室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锋  刘志  周奔  周顺桂  饶力群  王跃强 《环境科学》2010,31(7):1596-1600
构建了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air-cathode microbial fuel cell,AC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以含重金属离子(Cd2+、Cu2+)人工配水为检测对象,分析了有毒物质对检测仪的抑制率与有毒物质浓度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①单室MFC型生物毒性传感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水体重金属离子(Cd2+、Cu2+)生物毒性的快速检测;②在实验条件下,该生物毒性传感器检测时间4h,清洗时间2~10min,恢复时间4h;③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室自配Cd2+、Cu2+及其混合液IC20值分别为0.6、0.8和0.25mg/L,有毒物质浓度与MFC产电量的抑制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0、0.9744和0.9907.  相似文献   
158.
通过多物种净水监测仪(Multispecies Freshwater Biomonitor,MFB)监测斑马鱼在抗生素药物(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和有机磷农药(乐果、马拉磷硫)暴露下的行为强度变化,以验证其作为监测水体环境中抗生素类药物和有机磷农药生物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恩诺沙星、磺胺嘧啶对斑马鱼没有急性毒性,乐果、马拉硫磷对斑马鱼的LC50-96值(96h半致死浓度)分别是61、5.4mg.L?1.斑马鱼对环境变化的行为反应快速且敏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行为变化的强度增大,反应时间缩短,且行为强度的变化符合环境压力模型(Stepwise Stress Model,SSM).斑马鱼行为的改变与一般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有相关性,可以作为对抗生素和有机磷农药污染水质早期预警的生物在线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9.
氯苯紫外光降解产物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过滤技术对难生物降解VOCs的处理效果较差,构建紫外光降解-生物过滤联合处理工艺是解决难生物降解VOCs处理的一个有效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紫外光降解预处理对氯苯生物过滤塔的去除性能有促进作用.为了考察紫外预处理对生物过滤塔的影响机理,本研究分别考察了氯苯紫外光降解主要产物氯酚、乙酸以及副产物臭氧对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乙酸降低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在增加喷淋量后去除性能有所恢复.加入邻氯酚使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略有降低.臭氧明显促进了生物过滤塔的氯苯去除性能,当进口臭氧浓度在60~120mg.m-3时,氯苯平均去除率可由70%提高到90%以上.因此,臭氧是紫外预处理促进生物过滤塔运行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利用AA3流动注射分析仪,同时对地表水中的挥发酚和氰化物进行测定,分析流程中使用了在线恒温蒸馏器。同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本法分析测定数据准确、可靠、高效,大大缩短了测定时间,只需将两种标准配制成混合标样,一次取样完成两个项目的测定。回收率为90%~110%,相关系数达到0.999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