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安全科学   8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417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矿区地表沉陷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并用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指导煤矿设计施工并减少地表沉陷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杂散电流干扰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通过现场测试典型深井和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探讨地表电位梯度分布规律,分析阳极地床杂散电流干扰特性。结果表明:深井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沿阳极井中心辐射线方向先增大后减小,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沿垂直于阳极体方向呈递减趋势;浅埋阳极地床地表电位梯度峰值和衰减速率均大于深井阳极,但强干扰平均影响半径仅为深井阳极的1/2;从强干扰影响半径看,应优先选用浅埋阳极地床;可通过适当增加井深、对干扰区内金属构筑物排流等方式,缓解深井阳极地床杂散电流干扰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强制电流阴极保护阳极地床选型和选址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3.
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研究数据,反演获得武汉市的地表温度,并提取NDVI信息。通过空间邻域分析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武汉市的城市热岛与地表植被覆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武汉市地表温度和NDVI呈现明显的空间负相关性。同时,随着空间邻域半径的增加,地表温度和NDVI的空间相关性有增强后减弱的过程,绿色植被对地表温度有效调节半径约为700 m。在空间分布上,汉口、武昌、汉阳三镇核心主城区及黄陂、新洲部分远城区地表温度和NDVI负相关性最为显著,靠近水体的区域正相关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地表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该工程条件下隧道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所得到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及地表变形的监控量测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5.
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中国地表水的污染概况,指出地表水污染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修复受污染地表水的主要方法为生物法,论述了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法处理地表水的原理,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列举了相关应用实例,最后根据国外河道整治的发展历程,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因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综合了生态系统方法及生物净化技术的优点,认为生物膜-生态联合治理技术将是今后地表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6.
硬化路面与温度场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化路面是城市热环境效应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笔者在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热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维动态模型对硬化路面条件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通过将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在深圳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2条曲线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十分接近实测结果.模型模拟结果还证明了硬化路面由于铺筑的材料具有较大蓄热、导热的能力,而且透水性差,因此温度升降都很快,对城市的热效应贡献大;城市绿化隔离带对城市温度场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因此合理配置城市中的绿地对城市区域微热环境的改善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运用孔隙介质固液耦合的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某矿山西区的采矿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从不同部位全方位、全面地对比分析、评价了采用两种采矿方法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108.
基于某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盾构法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智能、安全、快捷、地层适用性广等特点与优势,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推广和应用,但此法受工程地质条件、掘进过程人为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地表沉降。本文从盾构掘进对土体扰动而导致其平衡状态变化的角度讨论了地表沉降的机理,对盾构施工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利用轨道交通工程某号线盾构工程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并提出防止地表沉降的控制措施,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9.
针对昌吉市硫磺沟矿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及其对矿区地表及环境破坏的影响,以减轻地表沉陷危害程度、恢复矿区所在地的生态功能为目标,按照采矿区塌陷类型、塌陷坑大小及塌陷区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在防治和控制矿区地表沉陷引起的生态破坏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0.
伴随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地表温度也发生极其显著的变化。以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8年的4期Landsat卫星影像和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数据,采用地表温度反演、重心转移模型、空间聚类分析以及计算贡献度指数等方法,定量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进程中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土地利用/覆盖对热环境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1)1990—2018年间,研究区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0—2、>8等级上面积增加,2—4、4—6、6—8等级上面积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是<0的相对地表温度等级,面积减少最多的是6—8等级,从空间分布上看,温度区分布有从中间向外围递增的现象。(2)1990—2018年间,研究区内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2—4、4—6区域的重心均表现为先向东南,再向西,再向东北转移的趋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先向西南,再向东北转移,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的区域温度重心一直北移,空间上呈现等级越高越靠东的现象,相对地表温度等级<0分布在中间,相对地表温度等级>8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长,相对地表温度等级在0—2区域的重心转移距离最短。(3)研究区内的LST在空间上呈现出很强的集聚效应,从整体上均表现为等级越高集聚性越强的现象;1990—2018年间,区域热岛的集聚程度在不断降低,空间尺度临界值逐年下降。(4)1990—2018年间,研究区建设用地与水域面积增加,其余类型均在减少,面积增长最大的为建设用地,面积减少最大的耕地面积。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贡献度指数从大到小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其中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正贡献,林地、水域、耕地为负贡献。贡献度值指数大小与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