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74篇
综合类   253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较低的自然老化速率,微塑料在实际水体长期户外暴露过程中老化行为的数据仍较缺乏.通过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微塑料在长江表层水样的18个月户外暴露试验以揭示自然老化过程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对金属离子(Cr6+和Co2+)吸附行为的重要影响.结果显示,户外暴露改变了PC微塑料的理化性质,包括表面开裂、粒径降低、亲水性和熔点增加以及表面氧化(产生羰基和羟基).同时,户外老化过程明显影响微塑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原始和低老化程度PC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通过物理作用控制,而高老化程度微塑料由于产生含氧功能团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由化学过程如络合和共价键等作用控制.并且,不同老化程度PC微塑料对Cr6+和Co2+的吸附性能不同.对于Cr6+,PC的吸附性能随其老化程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然而对于Co2+,平衡吸附性能随老化程度增加呈增加的趋势.户外老化过程产生含氧官能团、破碎和开裂以及生物膜可能是影响吸附性能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证实了长期户外...  相似文献   
22.
为了在实验中缩短微塑料的老化时间,更真实地模拟自然老化条件,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老化聚乙烯微塑料(PE-MP)和聚丙烯微塑料(PP-MP),同时研究了老化前后PE-MP和PP-MP对Zn (II)的吸附过程和机理.随着放电时间延长和输入电压升高,微塑料表面出现微小裂纹或孔洞,形成含氧官能团.老化后PE-MP和PP-MP对Zn (II)的吸附容量分别提高了22.7%和14.8%.老化前后微塑料对Zn (II)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Zn (II)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同时,老化前后微塑料对Zn (II)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微塑料对Zn (II)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过程.Ca2+、腐殖酸和低pH值不利于微塑料对Zn (II)的吸附.  相似文献   
23.
研究4种典型民用煤燃烧排放PM2.5中的碳组分以及水溶性离子含量特点,并通过PAM-OFR(潜在气溶胶质量-氧化流动反应器)模拟了大气老化过程(2d)对煤球与烟煤燃烧PM2.5中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含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烟煤燃放PM2.5中碳组分含量最高,达到57.96%,其EC含量是其他煤种的4.3~9.6倍。民用煤燃烧产生PM2.5中水溶性离子以Na+与SO42-为主,其在总水溶性离子中占比合计约47%~76%。经历了大气老化试验后,煤球与烟煤燃烧排放PM2.5中NH4+和NO3-离子含量大幅增加,与之相比,TC占PM2.5比例分别下降了12.03%与19.99%。  相似文献   
24.
为明确老化过程对土壤外源三价锑〔Sb(Ⅲ)〕毒性的影响,结合土壤中Sb的化学分析和生物毒性测试,以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测试生物,研究经Sb(Ⅲ)处理后老化7和56 d的2种土壤(安徽黄棕壤和新疆灰漠土)中不同价态Sb浓度、可提取态Sb浓度以及对线虫生长、生育、繁殖毒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经Sb(Ⅲ)处理后老化56 d的安徽黄棕壤和新疆灰漠土中Sb(Ⅴ)的占比均显著高于老化7 d的土壤,与安徽黄棕壤相比,新疆灰漠土中Sb(Ⅲ)能更快地转化为毒性较低的Sb(Ⅴ). ②相较经Sb(Ⅲ)处理后老化7 d的土壤,经56 d老化的安徽黄棕壤和新疆灰漠土中可提取态Sb浓度分别下降了9.3%~36.8%和3.3%~47.0%. ③经Sb(Ⅲ)处理后老化56 d的安徽黄棕壤和新疆灰漠土对线虫生长毒性的EC50(50%效应浓度)值较老化7 d的土壤分别提升1.7和2.3倍,对线虫生育毒性的EC50值分别提升1.1和2.4倍,对线虫繁殖毒性的EC50值分别提升1.2和1.9倍. 研究显示,老化过程可降低土壤中可提取态Sb浓度和毒性较高的Sb(Ⅲ)占比,导致外源Sb(Ⅲ)对线虫毒性的减弱,pH、有机质含量以及铁锰铝氧化物含量对土壤中Sb(Ⅲ)氧化和Sb吸附过程的影响导致外源Sb(Ⅲ)老化效应以及对线虫毒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目的将3种高分子材料以及3种车用外饰材料分别投放在中国海南琼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2种典型湿热环境中进行户外曝晒试验,研究气候相似的2种地区的试验相关性。方法通过测试相同时间间隔下不同材料在2处试验场曝晒过程中的黄变程度,表征材料的老化现象。采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的统计方法,研究材料在2个地区相同时间节点的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并利用时间同轴的作图方法比较2个地区严酷度的差异。结果琼海与佛罗里达州2个地区在各个时间节点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且在材料黄变方面呈现一定比例关系。结论琼海和佛罗里达州2个地区的试验结果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且严酷度比值约为琼海︰佛罗里达=1︰1.19。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液体硅橡胶(Liquid Silicone Rubber,LSR)已经在外绝缘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对其耐老化性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时,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导致液体硅橡胶的老化。在许多地区都观察到了电流、电压互感器的液体硅橡胶绝缘外套的龟裂、老化现象,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了影响。本文设计并实施了在光照、高温、高湿、电晕等老化因素作用下的液体硅橡胶人工老化试验,并对老化试验后的样品进行了硬度、力学性能、憎水性、光泽度以及SEM、FTIR等微观性能试验和分析。认为在光照作用下,高温、高湿环境对液体硅橡胶具有加速老化作用,表现为硬度上升、憎水性下降、光泽度下降,并且在表面出现细微裂纹。  相似文献   
27.
《安全与健康》2012,(14):24-25
正近日,有媒体爆出"车内烧烤"这一劲爆话题,一时间一组将生食材放进车内挡风玻璃前,利用太阳直射将其烤熟的图片在网上疯传。38、9度的气温,接近50度的地面温度,感觉走在路上都会化掉。这时候你的爱车是什么样的惨状呢?美国曾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方面  相似文献   
28.
农村教育需要平衡,师资力量需要整合。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年龄结构不合理,最需要解决的是人心问题,表现在缺乏扎根意识和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29.
目的获得CFRP的老化行为规律,研究紫外辐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方法以湿热效应和光氧老化的等量、等效损伤为原则,确定实验室加速老化环境谱编制方法。以CF8611/AC531复合材料为对象,依据确定的加速老化试验方案,开展加速老化试验,观察其微观形貌,并测量开路电位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结果老化前,CFRP表面完整无裂纹,碳纤维/树脂界面结合良好;老化后,树脂基体出现裂纹和孔洞,同时界面遭到破坏。极化曲线随着老化时间的增长会向右下方移动,自腐蚀电位微降,幅度为0.0326 V,自腐蚀电流密度增长了近1621倍。结论加速老化导致表面碳纤维裸露面积不断增大,时间越长,破坏作用越明显,实际使用中应防止其与金属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30.
针对10 kV XLPE电缆开展绝缘受潮缺陷模拟试验,根据电缆绝缘水树的等效电路,制作了两种电缆模型试样。在串联谐振耐压条件下对两种试样进行局部放电测量,通过脉冲电流法检测其局部放电信号并研究放电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埋入盐水浸泡棉线试样的电缆绝缘水树缺陷模型,在试验条件下的局部放电图谱特征呈现双极性分布,属于沿面放电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