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79篇
基础理论   107篇
污染及防治   67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与微生物降解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长江武汉段采集4个沉积物样品,向样品中添加菲后采用XAD-2大孔树脂模拟研究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非生物解吸过程,并且利用从长江水样中分离纯化的菲降解菌进行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试验,比较吸附态菲的生物降解和非生物解吸过程.结果表明,菲的非生物解吸大致可分为快速、慢速和极慢速解吸3个阶段.在慢速解吸阶段,生物条件下沉积相菲浓度降低速率是其非生物解吸速率的1.9-4.0倍.微生物加速了菲从沉积物中的释放过程.微生物的活性影响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微生物可利用性,在降解后期通过向体系添加微生物和营养盐,在保持微生物活性的条件下,生物降解时菲的固相残留值远小于非生物解吸条件下菲的固相残留值.吸附态菲的平均生物降解速率约为其解吸速率的1.2倍,且沉积物中与黑炭结合的菲也能部分被微生物利用.由此说明,沉积物中吸附态菲的解吸过程并不完全限制其微生物降解,微生物能够部分利用沉积物中较难解吸的吸附态菲.  相似文献   
82.
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刘振宇  郭会琴  何欢  杨绍贵  孙成 《环境科学》2009,30(6):1756-176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5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及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拟合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苯噻草胺在5种土壤中的碳标化分配系数Koc在849.5~1?818.8 L·kg-1之间,说明土壤对苯噻草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分配系数Kd、Freundlich常数Kf以及Kf(1/n)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过氧化氢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苯噻草胺的吸附大大降低,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苯噻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的主要因素.对于同种土壤而言,苯噻草胺的吸附量随pH值的增大而减小.解吸实验表明,苯噻草胺在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推测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3.
地下水-土系统中多环芳烃类(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焦点正逐步由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转变,而在地下水-土系统中PAHs复合污染的吸附/解吸机理是其调查与修复研究的关键问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重金属、非金属类物质与PAHs复合污染时竞争性吸附/解吸机理、热力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评述,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PAHs与复合污染物间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分子水平竞争性吸附/解吸机理研究,生物吸附、化学吸附与PAHs生物毒性影响关系研究等方面,随着上述工作的逐渐深入,必将推进地下水-土系统中复合污染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84.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在求解煤的物性参数时,为探究煤粒平均粒径对参数求解的影响,以5种不同粒级的煤粒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筛分现象和粒度分布;以煤粒瓦斯扩散系数求解为例,分析算术平均值、体积加权平均体积粒径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颗粒在筛分过程中会出现特殊分选现象,目标粒级粒度分布仅占真实粒度分布的33.37%~49.32%;算术平...  相似文献   
86.
微波解吸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数据对活性炭的升温行为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对微波解吸动力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炭升温行为可分为2个阶段进行描述,微波解吸再生载乙醇活性炭的速度很快,1 min即可达到80%以上的脱附率,一般3~4 min后脱附率达90%以上,整个解吸过程所用的时间不到6 min.  相似文献   
87.
用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水凝胶吸附单价阳离子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聚 (丙烯酸 丙烯酰胺 ) [P(AAc AAm) ]水凝胶对较高较大浓度范围 (10 -6— 10 -2 mol L)的阳离子染料碱性藏花红 (SafranineT)溶液的吸附过程和水凝胶经解吸后的再吸附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增大P(AAc AAm)水凝胶的交联度和电荷比值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 ,并强化了引发过程 (initiationprocess)而抑制了协同过程 (cooperativeprocess) .水凝胶经解吸后 ,其吸附能力大大地增强 ,复合度 (β)超过 1,约为 1 5 ,此时 ,协同性和染料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腐殖酸钠和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石油污染物解吸增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AS)对污染的土壤进行解吸实验,研究了这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腐殖酸钠对黄土中柴油类污染物的协同增溶作用.结果表明,腐殖酸钠和3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黄土中柴油的解吸均有显著增溶作用,使柴油的解吸量明显增加,柴油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3%.SDS对柴油的解吸量随腐殖酸钠浓度增大呈线性增加关系;但腐殖酸钠浓度增加对 LAS和SAS的解吸曲线有突越点,超过此浓度后反而会抑制解吸作用.  相似文献   
89.
pH对黄棕壤重金属解吸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徐明岗  李菊梅  张青 《生态环境》2004,13(3):312-315
对黄棕壤在pH 4~7不同吸附量下6种典型重金属(Cu2+、Zn2+、Cd2+、Pb2+、Co2+、Ni2+)的解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的解吸量随吸附量增加而线性增大,解吸量随pH升高而增加,但解吸量占吸附量的比例随pH升高而降低。在试验条件下,黄棕壤吸附Cu2+、Zn2+、Cd2+、Pb2+、Co2+、Ni2+的平均解吸率分别为8.6%、14.3%、74.1%、9.2%、42.1%和36.9%,表明黄棕壤对6种重金属的专性吸附选择性和亲和力顺序为Cu2+、Pb2+ > Zn2+ > Co2+ > Ni2+ > Cd2+。  相似文献   
90.
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持久性污染物,微塑料除自身能够对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外,其也可与周围环境中的共存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从而产生更高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基于农业生态系统视角,聚焦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这3种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与微塑料的复合污染,综述了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的吸附-解吸行为,探讨了微塑料的结构与性质、污染物的理化性质以及环境条件对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在微塑料上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阐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微塑料与农田土壤典型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