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1 毫秒
41.
Electric arc beads commonly cause large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especially during the powder process industries. During such fires, the original equipment is often severely burned, rendering electrical fire investigation impossible. Therefore, identifying the beads caused by electrical faults through metallurgical investigation is crucial.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cause’ of arc beads and determined their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metallurgical analysis of copper wires with short-circuit currents of 100, 160, 200, and 240 A. According to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raphic knowledge, bead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were divided into six types: hypereutectic (A), dendritic eutectic (B), chilled layer (C), cellular crystal (D), dendritic (E), and coarse columnar crystal (F). Oxide levels of each category were A (4.5%–7.6%) > C (2.0%–3.8%) > B (1.1%–2.4%) > D (1.0%–2.1%) > E (0.6%–1.9%) > F (0.1%–0.7%). When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s were the same, there were a greater number of small particle beads than large ones. As the current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distributed beads with a particle size d < 1 mm decreased, with 1 mm ≤ d < 2 mm increased, and with d ≥ 2 mm were stable. Bead size and distribution had a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 at 200 A. When the current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beads with A and C structures gradually decreased, and those with D structures increased to more than 50%. Oxygen content and arc temperature determined the oxide form. These results are vital for electrical fire investigati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ire material evidence extraction and cause identification.  相似文献   
42.
关于高层建筑中几个消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状况,结合所发生的火灾特点,提出了在消防方面应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还给出了处理这些问题的建议和防治方法,并指出在高层建筑中,若所有电梯都设计成消防电梯,同时少建裙房,必将有助于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3.
2009年2月,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成为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纲领性文件。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一批)》中,明确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房间空调器、微型计算机等5种产品纳入第一批目录。同时,为了为了能够及时、客观地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电器电子产品行业的发展变化等相适应,《目录》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制订和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若干规定》,明确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及电子产品废弃形势调整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的原则。废弃电池在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速度很大,将来的管理形势十分紧迫。本文在此分析我国几种废弃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及锂电池)的产生量、再生处理处置情况及管理政策导向。并在目录一批筛选原则的基础上利用权重分析法,筛选评估废弃电池能否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第二批)管理的可能,研究显示铅酸电池已具备进入管理目录的资质。  相似文献   
44.
电焊熔珠对棉布和聚氨酯泡沫的引燃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载电压对电焊熔珠数目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在模拟装置上实验了电焊对棉布、聚氨酯泡沫和纸张的引燃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加载电压升高,电焊熔珠的数目逐渐减少,熔珠粒径逐渐增大,引燃能力逐渐增强.固体材料性质对电焊熔珠引燃能力也有很大影响,表面粗糙,易蓄热材料容易被点燃.电焊熔珠引燃棉布、聚氨酯泡沫和纸张的临界电压为37.5V、40V和45V.  相似文献   
45.
解决中国电子废弃物问题,一是控制电子废弃物进入非正式循环利用者手中;二是把非正式循环利用系统纳入良好的电子废弃物管理系统,使之成为更有效和对环境友好的系统。因此,如何把千家万户废弃的电子废弃物有效收集起来,是关系到电子废弃物管理和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建立良好的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应以市场经济和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为基础,建立具有收集主体多元化、收集方式多样化,收集途径多渠道等特点的电子废弃物收集体系。  相似文献   
46.
电气火灾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火灾是各种灾害中,发生频繁、损失重大的灾种。为此,集中讨论在火灾中占有较大比例的电气火灾;分析研究输电线路产生火灾的机理及其发展规律;特别指出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对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从技术性能上介绍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电伴热的优势和目前蒸汽伴热的缺陷。并以我公司一套常减压装置渣油线伴熟为例,对两种伴热方式进行比较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煤泥水动电电位的测试 ,推断出煤泥水的胶粒结构。通过对各种降低动电电位的混凝剂的测试 ,得出钙盐是较理想的混凝剂 ,并确定了电石渣与聚丙烯酰胺联用治理煤泥水的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煤烟型大气污染是呼市大气污染的典型特征,能源结构调整是解决城市污染的根本出路,本文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就呼市能源结构调整,电力利用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0.
针对公众关注的电动汽车运行时车内电磁辐射的影响水平,选取国内外主流车企不同车型的纯电动汽车20辆,利用改进的监测系统开展了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运行时不同工况、座椅、点位的低频磁场监测,同时获取时域和频域数据,了解车内磁场强度水平及频谱的变化及分布规律。通过SPSS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分析,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类数值统计,对频域数据进行了散点图和频点测值对标分析等。分析发现,车内电磁辐射频率主要集中在100 kHz以下;不同运行工况对电动汽车车内磁场强度的影响显著,加、减速时车内磁场强度最高,怠速时最低,匀速时随着速度提升,磁场强度随之增大;车内不同座椅的磁场曝露水平基本一致,但同一座椅自下而上磁场强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