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唐尚坚  王伟 《重庆环境科学》1994,16(2):23-25,34
通过对某制药厂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结合其废水流量,工艺流程,原料投入等情况,分析了废水排放规律,找出排污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2.
关于排污权交易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排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交易机制等方面讨论中,提出应按我国的环境管理模式排污权交易政策,发挥其在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管理的特殊作用;排污权初始分配应实行偿形式;其交易适宜在较大的总量控制区域;政府在交易中可抽取一定比例排污权作为“交易税”等观点。  相似文献   
83.
对于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量值统计,在环保部门内部有3个途径,由于要求不同,造成工作有难有易,更重要的是3个途径的统计值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量值的准确性进行溯源,提出了解决三者差异的办法。  相似文献   
84.
生活和居住的环境质量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这对作为主要污染源的工业企业的环保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工业企业在推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过程中的实际认识,提出了“防治结合,以管促治”的工作方针,介绍了结合技术改造,落实环保措施,加强现场管理等几方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5.
陈峰 《福建环境》2003,20(5):7-9
排污交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总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排污交易的起源和特征,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交易方法和在福州市实施排污交易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6.
文章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交易政策的重要影响、在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论述 ,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交易原则、交易条件、交易方式和总量交易的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87.
污染源概念和公路污染源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两方面讨论了污染源概念。阐述了公路修筑和使用养护阶段的各种污染物发生源和来源。把公路污染界定为移动污染源,固定污染源,临旱污染源和伴生污染;区别了公路污染源和污染公路的污染源;并分析了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泉州市规划区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是保证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相协调的重要条件,以可预测实现的环境质量目标;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又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空间;符合区域目标总量控制为3个基本要求,论证城市功能区划、产业结构特征,污染源特点的泉州规划区大污染总量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9.
日光照射对街道峡谷污染物扩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日光照射对城市街道峡谷机动车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对街道峡谷日光照射的物理模型进行了简化.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日光照射下的城市街道峡谷内气体流动和机动车污染物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日光照射是研究城市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污染物扩散受日光照射影响较大的街道峡谷内部.当街道地面或迎风面受日光照射时.街道峡谷内部将出现2个方向相反的漩涡,并导致迎风面建筑物一侧的污染物浓度升高.这与不计日光照射的特征有显著的不同。  相似文献   
90.
We report 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predictions of mixing time of a pollutant in an unventilated, mechanically mixed, isothermal room. The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1) the adequacy of the standard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 two-equation (k−) turbulence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mixing time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nd (2)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mixing time depends on the room airflow, rather than the source location within the room. The CFD simulations modeled the 12 mixing time experiments performed by Drescher et al. (Indoor Air 5 (1995) 204) using a point pulse release in an isothermal, sealed room mechanically mixed with variable power blowers. Predictions of mixing time were found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over an order of magnitude variation in blower power. Additional CFD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pollutant mixing time and source location. Seventeen source locations and five blower configur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clearly show large dependence of the mixing time on the room airflow, with some dependence on source location. We further explore dependence of mixing time on the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at the source location. Implications for positioning air-toxic sensors in room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