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4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51篇
安全科学   798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692篇
综合类   2414篇
基础理论   232篇
污染及防治   117篇
评价与监测   116篇
社会与环境   600篇
灾害及防治   18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409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乡镇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环境问题的评价分析,提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应按本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特点,实施分区域、按行业、有重点地进行管理的防治战略。并建议我国环境管理在以城市和大工业为重点的同时,及早将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切实加强乡镇工业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生态旅游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回归大自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五·一”放长假期间,各地纷纷打出“生态旅游”的招牌吸引游人。但由于一些旅游开发项目缺少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也出现旅游开发到哪里,污染与破坏就带到哪里的苗头。生态旅游开发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第二,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破坏;第三,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些自然保…  相似文献   
14.
15.
为深入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并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我国已有超过半数的高级人民法院相继推行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本文在分析现行改革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各地在实践中大多存在着改革依据合法性不足、管辖规则具有其固有局限、审判制度调整尚存困难等共性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国应从加强法律依据供给、合理设计管辖规则,以及进一步加强制度衔接等方面着手,力争早日迈过上述"三道坎"。此外,我国有必要及时对各项改革举措进行质效评估,并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有关规则予以固定和细化,唯此,方可确保我国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朝着有序化、法治化之路迈进。  相似文献   
16.
罗欢  陈秀洪  吴琼  罗娜  黄徐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3018-3028
随着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对水环境的胁迫日益突出。基于土地遥感数据、城市排水管网等资料,构建流域—海湾一体化水环境模型,探讨深圳湾流域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1)雨季COD、NH3-N和TP单位面积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负荷分别为17.21 t/km2与10.21 t/km2、0.17 t/km2与0.69 t/km2、0.04 t/km2与0.07 t/km2;(2)面源与截排溢流污染时间上主要集中于大雨及以上等级降水较多的5月和8月,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截排工程集中、下垫面面积较大且坡度较陡的深圳河、大沙河和新洲河流域;(3)面源与截排溢流水体COD、NH3-N和TP浓度可达地表水V类标准的3.7倍、18.2倍和8.5倍;(4)雨季COD、NH3-N和TP浓度高于旱季的区域分别超过深圳湾总面积的40%、60%和65%。  相似文献   
17.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我国的规划体系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语境,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已从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协调。如何将基于“三生空间”概念的传统国土空间认知提升到丰富文化脉络、生态特征、生活基础的复合魅力国土空间,如何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侧重,杜绝对单一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是国家和地方面临的共同重大主题。结合国土空间在历史与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表征和形成原因,在回溯空间认知过程、反思空间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魅力国土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魅力国土空间的关注焦点,从区域发展平衡、管控弹性调整、空间要素流动、发展目标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魅力国土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以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市、区)为案例地,综合运用SBM模型、改进的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揭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武陵山片区整体及各分片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数均呈波浪式变化,湖北片区、重庆片区以及武陵山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呈上升态势,而湖南片区和贵州片区略有下降;(2)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水平与旅游扶贫效率不耦合、不协调的县域单元主要集中在武陵山片区中部,数量逐年减少,实现耦合和协调的县域数量显著增加并向边缘地带形成集聚态势;(3)不耦合失调(类型1)向耦合协调(类型2)转变是核心转变路径,促使类型2的地区数量显著增多,并逐渐在研究区域边缘形成带状分布。研究可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跨越贫困陷阱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旅游规划的定位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江智  朱鹤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7):1541-1555
我国已经迈入以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的空间治理新时代,对各专项规划的管控约束性更严、技术性和衔接性要求更高。为此,本文重新审视了旅游规划的性质和地位,并基于产业专项性和空间融合性特征,将旅游规划分为战略规划、协调规划、发展规划和开发规划。以旅游发展规划为示例,提出了六大转型:规划理念从无限思维向边界思维、融合理念和空间思维转变,编制思路从甲方意志向市场导向转变,规划内容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技术路线从概念逻辑向空间逻辑转变,规划方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规划技术从缺乏技术到技术融合转变以期推动旅游规划衔接和融入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引领中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转型及适应演化路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研究内容,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多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国家制度(战略)变迁关键时间节点,梳理典型案例乡村发展阶段,明确案例乡村转型适应的体制演化特征。在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基础上,以体制转换明显的乡村为实证案例,结合农户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评估乡村适应演化下系统适应能力(结果)及农户生计响应效果,并基于归纳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乡村体制转换与微观农户生计关联的适应演化路径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体制乡村向旅游体制转换后出现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社会矛盾风险并存局面,农户生计适应选择对乡村转型响应呈现多样化。(2)不同适应路径农户生计恢复力存在显著差异,升级型、扩张型生计恢复力相对较高,维持型和更替型较低。(3)乡村体制转换(R1到Rn)与农户生计适应(P1到P5)呈现协同且分化的演化路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以及生态环境因子是乡村转型与农户生计关联适应演化的关键影响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