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49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44篇
综合类   962篇
基础理论   224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05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31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倩  刘苗苗  杨建勋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1):5094-5103
基于2013~2019年江苏省115个监测站点的逐时臭氧观测数据和97个县级行政区的农作物年产量,利用AOT40的暴露响应关系,结合空间分析等方法,评估了臭氧污染导致的冬小麦和水稻两种农作物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2013~2019年,冬小麦和水稻的AOT40分别为(2.76~17.05)×10-6h和(0.15~31.69)×10-6,分别在2018年和2016年达到峰值.苏南地区水稻生长期的AOT40高值分布较多,苏北地区近3年两种农作物生长期的AOT40都有明显增势.2013~2019年,冬小麦年相对产量损失为17.7%~31.0%,年绝对产量损失达(1.94~3.75)×106t.年产量损失最高的地级市是盐城和徐州,损失最低的是南京和无锡.2013~2019年,水稻年相对产量损失为8.6%~15.6%,绝对产量损失为(3.03~6.04)×106t.年产量损失最高的地级市是盐城和淮安,损失最低的是无锡和常州.江苏省每年由于臭氧污染导致的农作物产量损失约相当于5000多万人一年的粮食消费量,臭氧污染对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应当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控制臭氧污染,保证粮食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992.
以长输油气管道沿线河沟道水毁灾害调查为基础,详细叙述了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发育及危害特征,拟定了河沟道水毁冲刷深度计算方法;构建半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模型,设计了基于WebGIS的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该风险预警系统基于B-S架构计算机程序,实现了最少人机交互下的数据管理、可视化展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等核心功能,有助于提升长输油气管道河沟道水毁灾害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可为管道抢险维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3.
逯世泽  史旭荣  薛文博  雷宇  严刚 《环境科学》2021,42(7):3099-3106
本文基于WRF-CMAQ定量分析了2020年1~3月全国337城市气象条件和排放变化对PM2.5浓度的影响.全国气象条件整体转好1.7%,1月转差1.6%,2~3月分别偏有利1.3%和7.9%;全国污染物排放下降使得PM2.5浓度同比下降14.1%,1~3月分别下降4.0%、25.7%和15.0%.武汉第一季度实测PM2.5浓度同比降幅高于全国水平,与其气象条件大幅转好且污染排放降幅较大有关.北京在疫情发生前和严控期PM2.5浓度同比升高,主要为气象转差所致;复工复产期同比下降,主要为污染排放大幅下降所致."2+26"城市、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在第一季度PM2.5浓度同比均下降,长三角降幅最大,与其污染排放大幅下降有关;"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在疫情发生前气象条件大幅转差,严控期大幅转好,长三角在复工复产期气象条件最有利;重点区域均为疫情严控期污染排放降幅最高,复工复产期降幅趋缓.  相似文献   
994.
合理施氮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和降低因氮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分施次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探讨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与N2O排放的关系.本试验设空白(CK,不施尿素)、一次性施氮(S1,将0.5g·kg-1尿素一次性施入土壤+硝化抑制剂)、二次分施(S2,将0.5g·kg-1尿素分40%和60%两次施入土壤)和三次分施(S3,将0.5g·kg-1尿素分20%、40%和40% 3次施入土壤).结果表明:①施氮促进土壤酸化,氮分施次数造成土壤酸化程度的显著差异,氮分施次数越多,土壤酸化越强.施氮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果穗产量及茎秆生物量,但氮肥分施次数对土壤pH影响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S3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的同时,也降低了植物氮吸收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也造成了高的N2O累积排放量.与S3处理相比,S1和S2处理分别增产了40.21%和42.55%,其N2O累积排放量也分别显著降低了79.4%和20.9%.② N2O排放与AOB和nir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OB和nirK是N2O排放的主要贡献者.S1处理显著降低了AOB和nirK基因丰度,降低N2O排放,S2和S3处理施肥后显著增加了nirKnirS基因丰度,降低了nosZ基因丰度,促进了N2O的排放.氮分施次数影响氮转化过程的功能基因,从而影响N2O排放.由此可见,尿素配合DCD一次性施入不仅能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还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海南地区鲜食玉米种植过程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95.
王慧丽  赵芸  胡素 《环境工程》2019,37(4):122-125
基于陕西省10个地级市2016年PM2. 5浓度数据,分析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雾霾污染与气象及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陕西省雾霾污染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冬季污染最严重且范围最广,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关中地区雾霾污染最严重,并且逐渐向南北两边扩散;雾霾污染时空分布与气象因素紧密相关,温度、风力与雾霾污染呈负相关,湿度对其影响较小。社会经济因素中,工业企业生产和能源结构、污染物的直接排放都是影响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2016年10~11月期间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传输规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研究采用气溶胶化学组分在线监测仪(ACSM)对北京地区2016年10月15日~11月15日期间非难熔性PM1(NR-PM1)化学组分进行实时连续在线观测,探讨了NR-PM1化学组分的演变特征;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和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识别了北京PM2.5潜在污染源区和传输路径,揭示了PM2.5净传输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秋季NR-PM1和PM2.5质量浓度分别为(59.16±57.05)μg·m-3和(89.82±66.66)μg·m-3,其中NR-PM1平均占PM2.5的(70.31±22.28)%.整个观测期间,有机物(Org)、硝酸盐(NO3-)、硫酸盐(SO42-)、铵盐(NH4+)和氯化物(Chl)分别占NR-PM1总质量浓度的(42.75±11.35)%、(21.27±7.72)%、(19.11±7.08)%、(12.19±2.64)%和(4.68±3.24)%,不同化学组分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北京秋季NR-PM1污染影响较大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及山东西部,重污染期间保定、北京南部及廊坊等城市对NR-PM1贡献较大.WRF-CAMx模拟结果表明,PM2.5总的净传输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整个观测期间,毗邻城市主要向北京输入PM2.5,净通量最大出现在海拔600~1000 m;而重污染前期外来源输送PM2.5主要位于高空,直到污染最严重的11月5日,PM2.5转为近地面传输,说明高空和近地面传输是影响北京秋季PM2.5重污染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鉴别出了两种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保定→北京→承德)和西北-东南方向(张家口→北京→廊坊北→天津).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基于采样分析与WRF-CAMx-PSAT模式分析了2018年1月北京和唐山PM2.5的组分特征、传输特征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8年1月北京和唐山水溶性无机离子占PM2.5质量浓度的49.59%和39.13%,两地NO3-/SO42-分别为2.02和1.51,均受移动源主导,北京和唐山PM2.5外来贡献分别占总浓度的48.74%和30.67%,除此之外主要受到邻近局地、西北通道和西南通道这3个方面的污染输送.在污染日时段,两地受西南通道污染贡献分别上升9.65%和15.02%.北京PM2.5污染浓度贡献最大的是移动源和扬尘源,二次离子受区域输入影响较为明显,唐山则以移动源和工业源为主,且一次颗粒物和SO42-的本地贡献十分显著.与2013年相比,水溶性离子主导组分由SO42-向NO3-转变,主要污染源由燃煤源和工业源向移动源和扬尘源转变,同时2018年气象条件对于污染的缓解也比2013年更为有利,其中二次离子的气象影响变化与这两年的相对湿度变化差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8.
沙漠侵入者     
正我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有着422个原生态湖泊,其中251个仍有积水。丰富的地下水,滋养着这片土地,芨芨草、白刺、盐爪爪成为牛羊可口的美食。牧民们逐水草而居,享受着上天的眷顾。但随着GDP的挺进,各类化工企业饕餮一般吞噬着水资源。据一份环保NGO报告,仅园区内庆华精细化工一家企业就打了40眼机井,每眼井深超过160米。在与民争水的同时,污染开始大面积浸染沙漠。2013年8月,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调查人员曾在沙漠  相似文献   
999.
根据2013年1月1日至2月15日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PM2.5监测数据和大连市气象局风向、风速、降水量等资料,研究了降雪、降雨、风等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大连市冬季采暖期PM2.5污染较重,PM2.5浓度受气象因素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风三种气象因素对大气中PM2.5均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因去除机理不同,各气象因素对PM2.5的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风、降雨、降雪,去除效率分别为61.6%、46.0%、34.5%。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然灾害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发展,气象灾害尤甚,它们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统计,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我国每年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近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气象灾害,受灾人口常高达数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为此,对包括热带气旋、干旱、洪涝、低温冷冻和雪灾等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的总体概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可作为了解和认识我国气象灾害及其经济与社会影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