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44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251篇
基础理论   35篇
环境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5篇
灾害及防治   16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断层是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之一。选择雅安市雨城区和区域内232处滑坡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及作者提出的滑坡影响因子贡献率的方法,得到了研究区内断层100m和200m缓冲区对滑坡的贡献率,定量研究了断层对研究区域滑坡发育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断层对滑坡敏感性不大,100m断层缓冲区较200m断层缓冲区贡献率值较大,为下一步研究区域滑坡危险度区划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区域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文章以辽宁省沿海六市为研究对象,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灾害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自然、经济、人口和环境设施等评价指标,构建沿海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锦州市、丹东市为高脆弱区;营口市为中脆弱区;盘锦市和大连市为低脆弱区。本文研究对沿海城市脆弱性防范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作为人地关系中"地"对"人"负面作用的核心学科——灾害风险学存在着显著的地理空间尺度差异与尺度效应。本文提出灾害风险尺度耦合的概念与类型,从数据、方法和区划三个方面提出灾害风险研究中的空间降尺度和空间升尺度耦合思路,供同行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4.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风险研究是当今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回顾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内涵,通过对国内外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尺度、评价模型、评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指出国内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未来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对其内在形成机制和发生演变规律的研究。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研究课题,并且呈现出多学科交融的趋势,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双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5.
民国初年我国救灾的主要特征有三:一是救灾主体多元化,这可从阶层、国籍、职业、身份等方面看出,总体上又可划分为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方面。至于救灾效能,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救济力量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性。二是短效机制占主导,这可从救灾因素之临设性、救灾甚于防灾两点看出。三是社会过渡性彰显,无论是思想,还是机构、制度,都呈现出明显的新旧交错性,即社会过渡性。  相似文献   
106.
灾害风险认知能力是进行减灾教育的基础,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方式是影响减灾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而受众获取灾害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则会直接影响灾害内容的传递效率和效果。本文针对以上所关心的问题,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减灾教育计划,应对大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不足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源地大学生的灾害风险认知水平、获取灾害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从自然灾害风险认知的视角,通过寻找不同特性大学生群体获取减灾知识与信息的差异和趋同性,提出了现势条件下针对大学生的减灾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7.
Juheon Lee 《Disasters》2021,45(1):158-179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multi‐level effects of natural hazards on trust in Chinese society. Drawing on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onducted in 2012 and provincial disaster damage records, it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past experiences of disasters and province‐level damage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affected people, deaths, and economic loss) and various forms of trust: in‐group; out‐group; generalised; and political.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hinese individuals with experience of disasters have higher levels of out‐group trust but lower levels of political trust. Similarly, at the province level, damage owing to disasters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2009–11) positively impacted on residents’ out‐group trust while negatively affecting their political trust. However, when provincial damage was aggregated for disaster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2007–11), which included the devastating Sichuan earthquake on 12 May 2008, only total death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generalised trust.  相似文献   
108.
Disaste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act as focusing events, which can increase the amount of attention on disaster‐related problems and encourage policy action.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 policymaking is underdeveloped, yet it is known that these features may be dissimilar to those of non‐disaster policy areas,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coalitions of policy actors engaged in the disaster policy process. Coalitions in the realm of disaster policy processes may be less likely to form, may look very different, and may have different goals than those in non‐disaster domains. Knowledge of the emergence, composition, and purpose of coalitions in disaster policy is lacking. This paper draws on prior theory and case observations to define and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aster policy subsystem and to build a typology of coalitions that may appear within such a subsystem, providing a foundation upon which scholars can work to study coalition dynamics in disaster policy subsystems.  相似文献   
109.
张涛  舒斌  解莉燕 《灾害学》2021,(2):181-186,199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日趋广泛,为制定防灾、减灾、抗灾决策,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迫切需要气象服务为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场提供更具针对性、准确性的基础保障。该文对2014年云南鲁旬6.5级地震现场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过程回顾,总结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不足,分析应急现场气象服务的需求和特点,提出满足云南省突发灾害应急现场气象服务体系的主要功能,并具体分析系统各功能部分的设计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0.
层次分析法在重庆某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重庆市某县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等特性,选取了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坡高、降雨量、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7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建立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及利用危险性评价模型,将该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研究成果对相似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划分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