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太湖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2005年的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多元统计回归和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模型,探求叶绿素a与水深、水温、营养盐等10项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发现BP模型对叶绿素a浓度的拟合值与叶绿素a浓度的实测值之间的均方误差为220.3059,优于统计回归模型的235.4569;此外对两种模型进行了灵敏度测试,结果都显示总磷不是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限制因子,而水深、水温、总氮的变化对叶绿素a浓度影响显著。本研究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东部湖区142个湖泊的水质和水生态数据,选取富营养化的原因变量和响应变量,采用叶绿素a六段分级的方法,得到东部湖区各指标富营养化控制的分级标准值,与GB3838-2002中的各指标值相比,所得到的分级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值均超过III类水标准,这为东部湖区湖泊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eriodically hydrologic alterations driven by seasonal change and water storage capacity management strongly modif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hlorophyll-a (Chl-a) and their interactions in dam-induced lakes. However, the extent and magnitude of these changes still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eriodically hydrologic alterations on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and Chl-a in the dam-induced urban Hanfeng Lake, upstream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hifts in Chl-a and 13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were recorded monthly in the lak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Chl-a was neither seasonal nor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while a few physical variables such as flow velocity (V)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seasonal variabilities, and chemical variables like total nitrogen (TN), nitrate-nitrogen (NO3-N), total phosphorus (TP), dissolved silica (DSi) were markedly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Higher TN:TP (40:1) and lower NO3-N:DSi (0.8:1) relative to balanced stoichiometric ratios suggested changes in compositio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potentially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diatom in Hanfeng Lake. Chl-a was predicable by combin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DO), TN and DSi in dry season, and by V alone in wet season. During the whole study period, Chl-a was sole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N:TP, indicating decline in N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 in P could therefore increase Chl-a. Our results highlight pronounced decoupling of linkages between Chl-a and physicochemical variables affected by periodically hydrologic alterations in dam-induced aquatic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乙醇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乙醇法以及乙醇冷冻提取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以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值之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热乙醇法快速高效,可以替代国内使用较多的乙醇冷冻提取法.  相似文献   
16.
用组织研磨、浸泡提取、热浴超声3种提取方法和丙酮、甲醇、乙醇3种提取溶剂,从实验室纯培养微囊藻中提取叶绿素a,并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经组织研磨破碎藻细胞后用甲醇提取的效果好于丙酮和乙醇,经浸泡和超声破碎藻细胞后用乙醇的提取效果好于丙酮和甲醇;使用乙醇-热浴超声法在所有的试验组合中获得最佳提取效果,条件为:乙醇温度为50℃-55℃,超声6min-8min后再静置提取5h-6h。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ISO 10260:1992(E)中测定叶绿素a的典型方法,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既存在显著性差异,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提取方法、提取溶剂和计算公式等方面讨论了原因,指出ISO方法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8.
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中的国家标准方法丙酮三色法与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方法乙醇单色法进性了比较,实验材料使用了实验室培养的栅藻,避免了藻类种类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乙醇法的萃取率高于丙酮法,但由于乙醇法实验条件的难以控制,其结果的方差较大;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间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为0.9998,因此得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间的换算公式为Chla乙醇=1.658 Chla丙酮-5.821。还研究了乙酸滤膜的溶解对于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滤膜的溶解未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州河叶绿素a动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苏州河叶绿素a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叶绿素a含量与理化及生物因子的关联分折,探讨了苏州河水体叶绿素a的动态规律与各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不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异,而且呈现了年际变化的趋向,同时也具有空间上的差异。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呈密切正相关;浮游植物对溶解氧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溶解氧含量主要是受水温控制,两者呈负相关关系;氮和磷不是该水体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氨氮的相对含量与叶绿素a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亚璃酸盐、璃酸盐氮含量与叶绿素a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浮游植物的兴衰除受硫酸盐含量的限制外,与高等水生植物的消长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0.
黄海春季表层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及其粒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江涛  殷克东 《生态环境》2010,19(9):2107-2111
根据2006年4月对黄海浮游植物分级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了黄海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分布及粒级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黄海海域调查站位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0~4.94μg·L-1,平均值为0.96μg·L-1。叶绿素最大值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叶绿素分级结果表明黄海春季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占优势。黄海表层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2.03~15.64mg·m-3·h-1,平均值为6.08mg·m-3·h-1。其中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58mg·m-3·h-1,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92mg·m-3·h-1。高值区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受水体透明度的影响,低值区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断面站位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升高,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是南北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粒径较小(〈5μm)的浮游植物单位叶绿素具有较高的碳固定能力,调查期间整个海区初级生产力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贡献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