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推行专业认证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标准“双标衔接”的培养模式,探讨挖掘专业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河北大学安全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办学特色为例,探讨以突出专业特色为主线确定培养目标、梳理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打造特色课程的路径及方法,介绍“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推行“双标衔接”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对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满意程度达93%,“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良好率达56%,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9—2019年川藏铁路沿线四川段地质灾害数据、国家气象中心逐小时降水量资料,统计了地质灾害与降水的关系,发现研究区89%的滑坡灾害和96.6%的泥石流均发生在汛期,且地质灾害高发路段位于青衣江暴雨区,与四川地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相吻合。分析雨型、降雨强度、前期降雨等因子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发现快速激发,中速激发和慢速激发的地质灾害分别约占33.3%、25.9%、40.8%,表明降雨历时并不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因子,前期降雨的作用不可忽视;结合环境因子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分区,基于降雨历时-雨强(I-D)预报模型建立了川藏铁路沿线四川段引发地质灾害的降水阈值分布。利用该降水阈值的分布特征,检验了2019年引发地质灾害的降水量,发现阈值雨量的判别方法较为科学,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度指数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环境承载系统的耦合演化规律和动态关联特征.研究表明,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各子系统的承载指数均呈增长态势,各承载子系统之间存在耦合作用,协调发展水平均稳步上升,生态承载子系统对经济承载子系统产生正影响,社会承载子系统可通过生态承载子系统对经济承载子系统产生正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颗粒物对无电压作用下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无外加电压条件下研究了颗粒物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铜离子效果的影响。选用硅酸、二氧化硅、氧化铝和水杨酸等4种物质作为颗粒物分别进行实验,其添加量均为50 mg/L。Cu2+及其补偿离子K+的浓度分别为0.0787mmol/L(5 mg/L)和0.787 mmol/L,水温为25±1℃,搅拌强度为600 r/min,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在所述实验条件下运行96 h后,水中无颗粒物干扰时,铜离子去除率为84%;水中存在带负电荷颗粒物(硅酸)和不带电荷颗粒物(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时,铜离子去除率略为下降至81%;而当水中存在带正电荷颗粒物(水杨酸)时,铜离子的去除率进一步下降为79%。研究结果表明带正电荷颗粒物对铜离子的交换去除影响较带负电荷或不带电荷颗粒物大,因为带正电荷颗粒物更易迁移至阳离子交换膜表面甚至进入膜内,并与膜表或膜内离子交换基团结合,从而导致铜离子交换去除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时隔十年,快要被淡忘的时候,限塑令又一次走进中国大众视野。这一次引人注目,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则建议征集。2018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官网开设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专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在2018年1月5日至31日期间,提出意见建议。这次建议征集早有端倪。早在2017年11月,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空气中ρ(PM2.5)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气候、大气成分变量对空气中ρ(PM2.5)的影响,利用首批纳入PM2.5监测的74个城市的ρ(PM2.5)数据计算Moran's I指数,并选取其中38个典型城市进行计量分析.在基于引力模型的空间权重矩阵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SDM(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结果表明:ρ(PM10)、ρ(SO2)、ρ(CO)、ρ(O3)、RH(relative humidity,相对湿度)与城市ρ(PM2.5)呈正相关,而T(temperature,温度)和WS(wind speed,风速)与城市ρ(PM2.5)呈负相关;ρ(PM10)、ρ(CO)、RH是位于前3位影响城市ρ(PM2.5)的关键性因素,其总效应分别为0.720 1、0.241 7、0.133 9.地理上邻近城市ρ(PM2.5)具有明显的外部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ρ(PM2.5)每增加10百分点,将导致该地区ρ(PM2.5)增长6.12百分点.300 km左右是保证PM2.5区域"联防联控"最佳效果的最大门槛距离,超过该门槛距离,区域"联防联控"的力度和效果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当门槛距离大于500 km时,ρ(PM2.5)的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气候变量中,RH和ρ(PM2.5)呈同方向变化,而T、WS与ρ(PM2.5)呈反方向变化.研究显示,关注单一地区或单一因素(气候或大气成分)均不能有效控制PM2.5污染,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各地治理PM2.5应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完善防控机制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早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石油修井作业机钢丝绳断裂失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修井作业机钢丝绳断裂失效给人身安全和设备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风险。我们分析了钢丝绳断裂机理,对采样进行综合研究认为:钢丝绳断裂的直接原因是在用钢丝绳在断裂前的脆性断丝数远远超过标准规定的报废要求,即该绳"带病工作",承载力严重降低,在过大的解卡载荷下,剩余钢丝不足以承受工作载荷,而导致断裂。笔者建议在今后的修井作业过程中,定期对钢丝绳和轮槽进行检查,及时更换不满足使用要求的钢丝绳、轮槽;钢丝绳使用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润滑方法进行维护;在钢丝绳保存和转运期间,避免对钢丝绳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对于轮式修井机改用钢芯钢丝绳,避免结构破坏;鉴于卷筒旋向,今后应改用右捻钢丝绳。在修井作业过程中,解卡作业严禁超负荷施工。  相似文献   
18.
磷系阻燃剂对人体的潜在毒性作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肾脏是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若肾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本研究以人胚肾细胞HEK293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毒理学实验,筛选出磷酸三苯酯(TPP)及磷酸三(2-氯异丙基)酯(TCPP)诱导人胚肾细胞HEK293凋亡的关键靶标基因p53。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子对接模拟和光谱法分析发现,TPP和TCPP分别以嵌插方式和沟槽方式结合p53-DNA,改变基因片段的框架结构,启动分子起始事件,通过影响相关基因(Bax、Hrk、Bcl-2和Bad)的表达量,导致线粒体途径释放cyt c,最终激活Caspase 7实现细胞凋亡。研究结果阐明了此类污染物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毒害化学品的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赤泥(RM)为原料,采用酸碱预处理方法制备了介孔赤泥材料(MRM),并以其为载体,利用浸渍法负载MgO以期增加碱性活性位点,通过BET,XRF,XRD,CO2-TPD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成成分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MRM的比表面积较RM提高了约28倍,孔结构丰富,物相组成分析表明以赤铁矿为主.负载MgO后,孔结构被堵塞,其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Mg负载量的增加而减小,对5%MgO/MRM吸附剂通过XRD检测结果未发现MgO,表明Mg在吸附剂中分散性较好.当吸附温度为30℃,酸碱预处理赤泥的CO2吸附容量为1.54mg/g,而5%MgO/MRM的吸附容量为2.26mg/g,说明负载MgO后,碱性活性位点数量明显增加,化学吸附作用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容量逐渐降低.CO2-TPD测试结果表明,MRM和5%MgO/MRM均以化学吸附为主,主要形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文分量时空变化对认识流域产汇流过程,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WAT模型,本研究以赣江流域为例,结合1980、200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从水文响应单元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单纯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流、蒸发、入渗以及径流等主要水文过程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5年间,流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和林地的减少,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林地的减少和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产流增加,蒸发和入渗减少的主要原因;总体上,土地利用变化对局部地区水文过程影响较大,但因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其影响的叠加,流域尺度上的综合水文效应明显降低;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整个赣江流域平均径流量增加了2.33×108m3,相比较近年来赣江径流的减小幅度其影响十分有限。近年来,赣江入湖径流量的下降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和其他人类活动作用特别是流域工农业用水的大幅增长所致。流域水文过程模拟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的时空分异,注重天然和社会水循环的耦合,才能更为真实的反映流域水文过程,更好的为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