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是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课题.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对精准科学制定协同控制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从监测网络、质量管理、数据应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监测工作的现状;针对协同监测在满足管理需求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拓展网络功能、完善技术体系、深化数据应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绿色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亟需强化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级湾区进行系统比较,对标查找差距与不足,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布局、现代感知网络、智慧应用与"美丽湾区"综合评价、联合监测与信息发布、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中国生态环境监测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因此,从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业务体系、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举例浅析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现状,并从法制建设、体系优化、方法标准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及不足,总结归纳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先进经验与启示。在此基础上,初步研判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加快推动实现中国生态环境监测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离子NO3-、SO42-、NH4+在PM2.5中的占比均是最高。在累积型重污染期间,NO3-、SO42-、NH4+分别增长144%、142%、183%,二次无机离子对PM2.5的增长贡献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及SOR、NOR值发现,硝酸盐和硫酸盐的二次生成作用显著。在沙尘型重污染期间,结合雷达监测结果及后向轨迹图可以看出,沙尘沉降至高空与近地面污染物叠加造成颗粒物高值。化学组分中Ca2+、Mg2+浓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大,二次生成和转化对其影响较小。在烟花燃放型重污染期间,和烟花爆竹有关的K+、Mg2+、Cl-离子较污染前分别上升1 112%、2 058%、和239%,对污染过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科学谋划“十四五”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然而与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及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中国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仍存在差距。笔者深入研究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方向 ,并提出相应建议。针对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声等要素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分别提出网络布局及点位优化的原则,强调应通过理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运行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监测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强化监测装备自主研发等方式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相关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简称《规划》)。本文就“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提升”“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等“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思路进行了深度解读,对《规划》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就“十四五”时期碳监测评估、PM2.5和O3协同控制追因溯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土壤与地下水监测、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智慧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环境监测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目前,环境监测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研究在梳理环境监测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项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提出要理顺各级监测事权与支出责任,化解地方干预,优化环境监测发展的总体布局,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和执法监测,建设独立、公正、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确保改革取得扎实成效。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人员、任务、地位等方面详细分析制约当前环境监测系统效能发挥的问题,提出引导环境监测站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监测站系统能力建设水平和切实保障环境监测系统运行经费是破解当前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并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回顾改革历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监测地位作用、基础能力、数据质量、支撑效能、服务水平均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本文将需求与问题作为改革的逻辑起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监测改革需要坚持的原则与策略、重点任务以及改革成效的检验标准,以期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