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436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927篇
基础理论   164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114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进出水方式对高负荷浅层渗滤净化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农村分散住户用水不均匀和排放泵井运行不连续条件下高负荷地下浅层渗滤系统的净化效果,建立渗滤试验柱,以实际生活污水为进水,在12.5 cm.d-1日均水力负荷下,比较连续进水、间歇进水和自由排水、间歇排水对实际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渗滤柱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均大于96%。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1.2%~67.7%,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的渗滤柱去除率最低,但出水仍可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各渗滤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17.5%~37.2%,其中采用间歇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强化反硝化作用是提高脱氮效率的主要途径。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51.0%~78.0%,其中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排水的渗滤柱平均去除率最高,表明延长污水停留时间、增加与填料的接触面积能增强对TP的去除效果。间歇进水、间歇排水方式下,渗滤柱对COD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但是对N、P营养盐的综合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人为干扰对小兴安岭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兴安岭落叶林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皆伐地、火烧地和落叶松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结果表明:(1)3种湿地类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 cm土层中皆伐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58.38%,火烧地与对照地相比降低了61.96%.皆伐地与火烧地在不同土层的土壤中SOC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DOC含量对照地显著高于皆伐地和火烧地(p0.05).在0~10cm土层中火烧地DOC含量是皆伐地的1.99倍,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干扰方式对土壤MBC含量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的土层土壤,对照地分别比皆伐地和火烧地高23.13%和95.79%(p0.05).在不同的土层中皆伐地MBC含量均大于火烧地,与SOC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2)与对照地相比,皆伐地与火烧地0~1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5.59%和36.76%,脲酶活性显著降低了18.22%和55.69%(p0.05),蛋白酶活性降低了19.65%和17.34%,淀粉酶活性降低了6.29%和10.69%.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皆伐和火烧造成森林湿地土壤碳组分和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53.
宁雅  吴刚  赵以军  程凯 《环境工程》2017,35(1):41-45
研究了由光照、水深等造成的水体pH值变化对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并监测絮凝前后不同深度的水体pH值。结果表明:1)当水体pH值无垂向分层,但随光照在8.5~10.5变化时,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5.8~7.9,除藻效率均高于80%,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5.4~8.0;2)当水体pH值有垂向分层,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7.0~7.3时,除藻效率均高于80%,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7.0~7.1;3)水池实验中,当表层水体终点pH为6.8时,除藻率高达99.33%,此时中下层水体pH值为7.0~7.1,池水清澈见底。上述结果说明:不论水体pH值是否垂向分层,控制表层水体终点pH值为6.8~7.3时既能有效除藻,也不会使底层水体pH值过低;水体pH值有垂向分层时,絮凝剂的pH值应高于无垂向分层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4.
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和光合活性抑制试验两种方法对蛋白核小球藻受不同浓度Cd2+胁迫作用下叶绿素浓度及藻活性荧光参数进行测量,依据Sigmoidal曲线拟合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对Cd2+不同胁迫时间下藻活性抑制率和96 h比生长率抑制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8、53、72、77和96 h的藻活性抑制率和96 h比生长率抑制率间具有较好的S函数关系(R2>0.95),因此可采用藻活性抑制率48 h-EC10和53 h-EC10来代替96 h的藻类半数比生长率抑制率EC50进行Cd2+藻类毒性实验评价.进一步分析了蛋白核小球藻受Cd2+胁迫48 h和53 h藻活性抑制率和Cd2+毒性当量的剂量-效应关系.该方法为实验室内单一Cd2+毒性的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新方法,为水环境综合毒性预警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5.
土壤中三聚氰胺的降解动态与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菜和马铃薯为供试蔬菜,在建立蔬菜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N15同位素稀释法,通过在土壤中添加三聚氰胺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三聚氰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及两种蔬菜的吸收效应.结果表明,土壤中三聚氰胺降解速率随着土壤中三聚氰胺质量比的增加而变慢,20d以后,降解曲线平缓,速度缓慢,残留时间延长,其降解动态符合Logistic方程.同位素稀释法证实两种蔬菜均可以吸收土壤中的三聚氰胺.当土壤中含有50 mg/kg和100 mg/kg三聚氰胺时,马铃薯的吸收量分别比青菜高4.4和2.1倍.青菜根部对三聚氰胺的吸收高于茎叶.高质量比三聚氰胺对蔬菜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6.
先利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大港油田港东联合处理站污水处理站的采油废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即萘、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苝),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定其浓度,以评价PAHs的去除率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采油废水经处理后,COD、石油类去除率分别达到82.27%、91.06%;外排水COD、石油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优于中国采油废水处理的一般水平。(2)采油废水主要以2、3环的PAHs为主,约占总量的93%以上。(3)苯并[a]芘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限值。(4)处理前的采油废水中蒽、菲和苯并[a]芘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处理后的外排水中萘、蒽、菲、荧蒽、苯并[a]芘的暴露浓度(PEC)/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均小于1,目前尚未对环境造成威胁。但是8种PAHs(苊烯和苯并类PAHs除外)总和表现出较大的毒性,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7.
用低浓度SO2诱导驯化方法获得高效脱硫菌群,并用分离培养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群种属,分析驯化过程中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同时研究分离纯菌种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从诱导驯化7 d和14 d菌液中分别分离出23株菌和22株菌,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归属于13个种,其中有6个种(Rhodococcus erythropolis、Pseudomonas putida、Microbacterium oxydans、Sphingomonas koreensis、Acinetobacter junii、Acinetobacter johnsonii)对SO2-3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并在持续驯化过程中稳定的生长传代,降解产物以硫酸根为主,还有极少量的单质硫。与含混合菌的驯化菌液降解SO2-3的能力相比,单一脱硫菌的脱硫性能较弱。脱硫功能菌株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为微生物处理SO2烟气提供了丰富的菌源信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为了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汽车尾气扩散的影响,参考高分变率遥感影像建立了某城市核心区域几何模型。以当地常年气象风向作为重要的边界条件之一,应用CFD多相流技术,模拟了十字交叉口车辆队列怠速等候35 s时的尾气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空间狭小区域,近地空间CO体积分数达10-7,与研究域平均体积分数相差100倍以上,说明城市空间结构对尾气扩散影响较大。建筑设计时应结合当地气象风向和风速,设计一定的建筑高度梯度,以利于污浊气体迅速扩散至远地空间。  相似文献   
59.
赵永光  傅贵 《安全》2010,31(11):12-15
对我国1950~2009年煤矿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找到引起事故的火源分布规律。结果表明,88.1%的事故由外因火源引起;引起事故的外因火源来源按发生频率大小主要有:违章放炮、仪器设备失爆、摩擦撞击、带电作业、电缆短路、拆卸设备、电缆接头漏电、明火明电、吸烟;其中,68%的外因火源来源于工人的违章行为,32%的外因火源来源于电气设备原因。在对近年外因点火源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工人违章行为及电气设备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完善安全结构工资;逐步建立工人违章联锁制度,又称"安全伙伴";对一线工人普及电气安全知识,并将可能存在明显电气安全隐患的部分分配给普通工人负责。  相似文献   
60.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大家普遍认为,国务院发布的这个文件是一个立意高远、务实管用、可操作性强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近年来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最新实践成果,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对美好环境的期望,彰显了国务院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加快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标志着环保事业进入重点突破、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