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篇 |
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篇 |
废物处理 | 13篇 |
环保管理 | 34篇 |
综合类 | 34篇 |
基础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油泥处理场站主要用于处理油田产生的罐底泥、浮选渣和含油泥沙等,是油田污染物最集中的处理场所之一。文章选取某油田具有代表性的5个油泥处理场站,对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等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所有监测指标均未超标,且监测结果远低于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中第二类用地风险筛选值及管制值限值要求;同时采用内梅罗方法对土壤污染状况开展评价,最后提出了油田油泥处理场站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粘罐底油泥在油田联合站清罐过程中产生,具有高粘度、高密度、高C/H等特征。 针对其油水固三相难分离、回收油分重组分含量高两个关键问题,以尾渣含油率、含水率、重金属含量及回收油四组分组成为考核指标,研究了正己烷与甲苯对其进行分质分段逆流提取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正己烷提取段的最优处理条件为萃取温度35 ℃,萃取级数3级,液固比3:1,时间20 min,搅拌速率300 r·min-1;甲苯提取段的最优处理条件为萃取温度40 ℃,萃取级数3级,液固比2:1,时间30 min,搅拌速率350 r·min-1,经二级处理后尾渣含油率降低到0.22%,含水率降低到4.5%,Cd、Pb、Cr、As、Cu、Zn、Ni等重金属的去除率依次为73.3%、78.4%、83.6%、75%、75%、85.7%、80.4%。萃取油分可按轻、重组分分质回用,同时萃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某油田油泥砂物理性质及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制备加气混凝土砌块试验达到油泥砂资源化利用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以经过预处理后的油泥砂作为硅质材料制备成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外观性能可达到GB/T 11968—200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中密度等级B06,强度等级A5.0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油田固体废物的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油田3个区域井场的废弃钻井液和取自集输站及注水站的油泥(砂)等两种固体废物进行急性生物毒性试验和浸出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油田的废弃钻井液急性生物毒性相对较大,油泥(砂)不具有急性生物毒性;这两种固体废物均不具有浸出毒性和腐蚀性。 相似文献
5.
6.
离心脱水机对油泥、浮渣工业处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庄子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3,26(1):47-50
在油泥、浮渣的实际处理中,因其脱水困难造成含水率较高。为减少污染物的数量,减小二次污染,降低含水率,洛阳分公司经过不断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解决了油泥、浮渣难已机械脱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对油泥砂集中流化焚烧处理生产单位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和来源、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正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2个定点检查结果超标外,其余检测值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常。结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该装置发生职业伤害的可能性较小,应加强非常情况下、检维修情况下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陕北地区污油泥的主要来源、成分,分析目前的处理现状,提出可行的污油泥综合利用方案,同时分析了实施污油泥综合利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油田油泥与基质沥青为实验原材料,采用高速剪切方法制备油田油泥改性沥青,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运动黏度和离析软化点差等表征方法,研究孤岛落地油泥对沥青高低温性能、加工性能和储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中间体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与4%时,孤岛落地油泥改性沥青的针入度比基质沥青降低0.4 mm,软化点比基质沥青提高24 ℃,运动黏度为0.28 Pa·s,离析软化点差(165 ℃,48 h)为0.3 ℃,其各项指标均同时满足橡胶沥青评价指标要求和SBS沥青评价指标要求;加入适量的油泥可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改善加工性能,而对沥青储存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