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5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2459篇
安全科学   321篇
废物处理   120篇
环保管理   264篇
综合类   5001篇
基础理论   1033篇
污染及防治   906篇
评价与监测   217篇
社会与环境   11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实验室小型沉降炉上开展了氨、煤单独燃烧以及掺混燃烧实验,并结合数值模拟探究了氨煤掺烧的NO生成特性、中间反应过程及氨氮转化行为。结果表明,氨煤掺烧工况下的NO生成浓度远高于氨、煤单烧工况,且高于氨、煤单烧工况总和。掺氨比例为45%(热量比值,下同)时,氨煤掺烧NO排放比氨、煤单烧之和提高70.17%;而掺氨比例不变、燃料质量变为2倍后则提高79.36%,说明煤粉与氨掺烧后会导致NO排放升高。模拟结果表明,掺氨后反应器内NO浓度有一个快速增大阶段,此时氨开始氧化生成NO。氨氧化反应与氨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由于氨氧化速率始终高于氨还原速率,导致NO浓度升高。氨煤掺烧后,氨燃烧相关反应平均反应速率峰值增大,峰值出现位置提前,促进了氨氮向NO转化。  相似文献   
2.
高寒泥炭沼泽湿地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影响全球碳库的收支平衡,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植物功能性状显著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输入与输出过程.为了解水位变化对高原高寒湿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水位下降下的高寒泥炭沼泽碳循环,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典型沼泽湿地两种优势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湿生植物,即喜欢潮湿环境而不能忍受长时间水位不足的陆生植物)和斑唇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 var.tubiformis;中生植物,即介于湿生与旱生植物之间而不能忍受严重干旱或长期水涝的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宇宙”水位模拟试验,分析两种植物在10 cm(D10)、0 cm(D0)、–20 cm(D-20)和–50 cm(D-50)水位梯度下叶形态性状的差异,以及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木里苔草通过减小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和增加叶厚以适应水位下降,斑唇马先蒿则通过减小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和叶干重来适应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3.
我国亚热带地区降雨丰富,树种众多.在亚热带森林中,大量叶片来源可溶性有机质(DOM)输入土壤中.此外,森林长期受到氮(N)沉降的影响.探究叶源DOM和N输入如何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循环,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不同性质的DOM在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循环中的驱动机制.选取地域代表性强且树种之间差异较大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和楠木(Phoebezherman),提取其鲜叶DOM输入杉木亚热带森林土壤中.此外,依据研究地大气氮沉降背景值添加硝酸铵进行105 d的室内培养试验.在培养第25和105天时进行破坏性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5天时,与对照(N0)相比,杉木叶片DOM处理(CLN0)和楠木叶片DOM处理(PLN0)均显著提高了β-葡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过氧化物酶(PEO)和β-N-乙酰氨基葡糖苷酶(NAG)4种与碳氮循环相关的酶的活性.DOM输入增加了底物有效性,刺激微生物产生更多的酶.与仅氮输入(N1)相比,杉木叶片DOM和氮共同添加(CLN1)降低了4种土壤酶活性,而楠木叶片DOM和氮共同添加(PLN1)对土壤酶...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形态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毒性差异,本研究比较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颗粒(直径约70~250μm)和纤维(长度约3~5mm,直径约20μm)与重金属汞(Hg)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效果.结果表明,Hg单独暴露对斑马鱼胚胎造成了胚胎发育毒性(如血流发育障碍,心跳变缓和孵化率降低)以及心包囊水肿和尾巴畸形效应,48和72h的畸形率分别高达31.3%和91.7%.纤维状(f-PET)和颗粒状(p-PET)微塑料都会减轻Hg的胚胎发育毒性.从代谢组学的数据来看,Hg对机体造成的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效应在微塑料和Hg联合暴露组也显著降低(P<0.01).但是,由于对Hg吸附能力和过程的差异,p-PET更显著缓解Hg造成的24h血流障碍效应,而在暴露后期在降低Hg对斑马鱼胚胎畸形毒性方面不如f-PET显著.因此,微塑料与Hg的联合毒性效果与微塑料的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HPLC-ICP-MS)测定大米粉中硒代胱氨酸(SeCys_2)、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亚硒酸根(Se(Ⅳ))、硒代蛋氨酸(SeMet)、硒酸根(Se(Ⅵ))等5种硒形态的分析方法.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以pH 4和pH 6的20 mmol·L~(-1)的柠檬酸溶液辅以少量甲醇为流动相,在梯度洗脱条件下,9 min内可实现5种硒形态完全分离.SeCys_2、MeSeCys、Se(Ⅳ)、SeMet、Se(Ⅵ)的检出限分别为0.88、0.69、1.00、0.90、0.82μg·L~(-1).利用富硒小麦粉标准物质RM8436探讨了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效果.最终确定75 mmol·L~(-1) Tris-HCl(pH 7.5)添加XIV蛋白酶和Driselase酶作为提取剂,在37℃振荡提取3 h为大米样品前处理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富硒地区大米粉中的硒形态,结果表明,大米粉中的硒主要以有机硒形态为主,其中SeMet是最主要的硒形态,占总硒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6.
环境样品中苯二氮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浩俊  杨滨  叶璞  赵建亮  黄月明 《环境化学》2020,39(8):2296-2306
  相似文献   
7.
规模猪场沼液沉淀池底泥中磷形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规模猪场污染物排放定位监测点为依托,利用SMT法系统研究二级串联沉淀池0~10和10~20 cm深度底泥中总磷(TP)、无机磷(IP)、有机磷(OP)、NaOH提取态磷(NaOH-P)和HCl提取态磷(HCl-P)浓度变化特征。研究发现,0~10 cm深度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均高于10~20 cm深度底泥,且沉淀池I沉淀池Ⅱ。在沉淀池I的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HCl-P、NaOH-P和OP。在沉淀池Ⅱ的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OP、NaOH-P和HCl-P。HCl-P(惰性磷)占比均表现为0~10 cm深度高于10~20 cm深度,沉淀池I沉淀池Ⅱ,说明更深层底泥和二级沉淀池底泥中的磷活性更高。该研究可为提高沼液贮存池底泥中磷的安全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下渗滤系统(SWIS)对硝化、反硝化过程调控不灵活,导致其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组建了两套SWIS装置(1#装置:65~80cm段没有生物基质;2~#装置:65~80cm段添加生物基质),对沿程氮素、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及氮还原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套装置均表现为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0~60cm段,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60~80cm段。2~#装置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强于1#装置,因此其TN去除率高于1~#装置。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反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弱后又增强。主要原因是2~#装置中添加了干化污泥作为生物基质,为反硝化作用补充了碳源,增强了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提取的方法对Cu、Zn、Pb、Cd做化学形态分析,了解不同元素各形态下空间赋存的含量与占比。结果表明,在农用地土壤中,上述4种金属元素所赋存的化学形态活泼性顺序为CdPbCuZn,其中Cd主要为醋酸提取态,Pb主要为可还原态,各占总量的40%以上,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Cu与Zn主要为残渣态,占总量的60%左右,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由因子分析法可知,土壤p H值越大,Zn与Cd就越趋于向稳定的化学形态转化,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Cu与Pb的络合能力就越强,可以降低其环境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党晓贝  何亚平  汪箭 《火灾科学》2018,27(4):213-221
采用实验和FD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边沿高度对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在实验部分,研究了燃烧速率和表观火焰高度随边沿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别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热反馈机制。在实验获得不同尺度、边沿高度正庚烷油池火燃烧速率的前提下,建立相应尺度的不同边沿高度油池火的Fire Dynamics Simulator(FDS)计算模型以针对火焰高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实际火焰高度、火焰下探高度随边沿高度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关的无量纲拟合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