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大规模、低成本合成木质素降解酶是直接采用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锰过氧化物酶(MnP)降解甲基橙和在非灭菌的反应器中连续合成MnP的可行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采用2 mmol H2O2和1.5 mmol MnSO4的降解体系中,获最大脱色效果,且100、200和300 U/L的MnP可在8h内将甲基橙分别脱色18%、23%和35%;在非灭菌的反应器水平上实现了固定化培养的P.chrysosporium连续23 d合成MnP,但MnP酶活仅为2~ 23 U/L,难以酶解甲基橙;然而,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固定化的P.chrysosporium合成的MnP却能达1 152 U/L.因此,直接采用MnP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以及在非灭菌的反应器中持续合成MnP是可行的,但就在非灭菌条件下如何提高MnP的合成量还有待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以焦炭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对挥发性脂肪酸臭气的处理研究中考察了空床停留时间、臭气浓度、体积负荷以及进气温度等参数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床停留时间较长时对臭气降解有利。在停留时间超过97 s时,能实现完全降解;此外,净化率随臭气浓度和体积负荷的不断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臭气浓度为24.29 mg/m3即臭气的体积负荷为3 g/(m3·h)时,去除率约为96%;当臭气浓度增至1 345.74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18 g/(m3·h),去除率达100%;然而,当臭气浓度增至4 934.38 mg/m3即体积负荷增至66 g/(m3·h)时,去除率降至73.1%。另外,进气温度对净化率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当进气温度较低时,净化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平原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对两侧敏感区域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平原高速公路交通噪声影响两侧敏感区域的状况,环评预测结果偏差过大的问题,应用声学传播理论,对交通噪声的衰减结果进行计算,并用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结果对平原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管理与治理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好氧-厌氧污泥耦合白腐真菌单元对焦化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腐真菌因能分泌胞外木质素降解酶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其研究常采用白腐真菌直接处理废水,很少关注常规生物法耦合白腐真菌的处理方式.基于此,分别采用白腐真菌和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以考察后者的可行性.在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的处理中,仅采用3 d的处理时间,好氧-厌氧污泥可将6097 mg·L~(-1)的COD和351 mg·L~(-1)的氨氮分别降至1634~1684 mg·L~(-1)和102~117 mg·L~(-1);进而固定化P.chrysosporium将COD和氨氮再次分别降至1322~1372 mg·L~(-1)和16~62 mg·L~(-1).最终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77%~78%和82%~95%,这表明:好氧-厌氧污泥耦合P.chrysosporium处理焦化废水可在更短的处理周期完成比直接采用白腐真菌处理更好的处理效果,此思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SSM方法,选取2005—2010年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对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发展态势和结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省入境旅游总体发展速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市场结构具有向集中化与多元化并存发展的相似性;两者相比,陕西省入境游客增长总量大于山西省,客源市场结构也更为合理,而山西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相对增长率要大于陕西省,更具市场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拓展晋陕两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沉积物中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3C同位素内标法,高分辨率气相色谱-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17种含2,3,7,8-氯代二苯并二NB12E英/呋喃(PCDD/Fs)及1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山东近海(日照、烟台、青岛)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总Co-PCBs含量分别为54.4pg·g-1dw(南阳湖)和41.4pg·g-1dw(微山湖).总PCDD/Fs含量分别为106.7pg·g-1 dw(南阳湖)和147.0pg·g-1 dw(微山湖).两湖含2,3,7,8-PCDD/Fs异构体对总毒性当量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即以四-五氯代异构体为主.PCDD/Fs含量次序为青岛>日照>南四湖>烟台.南四湖、日照、烟台近海沉积物中的PCDD/Fs对总TEQ(PCDD/F-TEQ+PCB-TEQ)的贡献为68.8%-93.0%.南四湖与山东近海沉积物中PCDDs/PCDFs比值和OCDD%∑百分比表明,山东省PCDD/Fs的来源较为一致,相对恒定.除河口处外,大气沉降应是南四湖及山东近海PCDD/Fs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青岛地区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静  周成  郇宁  杨永亮  殷效彩 《环境化学》2003,22(3):311-312
本文采集了青岛5个区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参照美国EPA610方法,用GC/MS分析鉴定多环芳烃。结果表明,青岛市大气气溶胶中PAHs总量的总趋势是东部高于西部,中部高于南、北部。多环芳烃的环数分布表明,气溶胶中PAHs几乎全部由人类活动产生。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化合物中的萘、苊、芴、荧蕙、茚并[1,2,3-cd]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等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普遍检出于市内五区。苯并[a]芘的大气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9.
南四湖沉积物中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 3C同位素内标法 ,高分辨率气相色谱 高分辨率质谱对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 1 7种含 2 3 7 8 氯代二苯并二英 /呋喃 (PCDD/Fs)及 1 2种共平面多氯联苯 (Co PCBs)的含量、同系物异构体的分布特征、沉积通量、毒性当量及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与山东近海 (日照、烟台、青岛 )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总Co PCBs含量分别为 5 4 4pg·g- 1 dw (南阳湖 )和 41 4pg·g- 1 dw (微山湖 ) .总PCDD/Fs含量分别为 1 0 6 7pg·g- 1 dw (南阳湖 )和1 47 0pg·g- 1 dw (微山湖 ) .两湖含 2 3 7 8 PCDD/Fs异构体对总毒性当量浓度的贡献基本相同 ,即以四—五氯代异构体为主 .PCDD/Fs含量次序为青岛 >日照 >南四湖 >烟台 .南四湖、日照、烟台近海沉积物中的PCDD/Fs对总TEQ (PCDD/F TEQ PCB TEQ)的贡献为68 8%— 93 0 % .南四湖与山东近海沉积物中PCDDs/PCDFs比值和OCDD %∑百分比表明 ,山东省PCDD/Fs的来源较为一致 ,相对恒定 .除河口处外 ,大气沉降应是南四湖及山东近海PCDD/Fs的主要来源 .  相似文献   
10.
为培养学生或研发人员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安全防护问题的能力,提高产品的本质安全水平,开发用于学习安全防护控制系统的虚实结合的机械安全防护实物培训系统。以机械安全防护实物培训系统为原型,开发由风险评估学习、安全距离学习、安全装置学习和安全防护考核等4个模块组成的机械安全防护虚拟现实培训系统,进而提出虚实结合的机械安全防护培训系统使用流程。结果表明:虚实结合的机械安全防护培训系统极大地发挥了实物系统和虚拟现实系统各自的优势,能够提高机械安全知识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有助于使用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