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优势菌种对餐厨垃圾高温好氧消化(TAD)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淀粉水解、油脂降解及明胶液化等生化实验,从餐厨垃圾中筛选出若干对其主要成分具有显著降解效果的优势菌种。通过对样品水溶性TOC(TOCw)、水溶性凯氏氮(KNw)、水溶性C/N(KNw)、pH以及含水率等指标的分析,考察优势菌种对餐厨TAD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优势菌种制剂最优添加量为1%。在此剂量下,好氧消化60 h,TOCw由8.53%降低为2.49%,C/Nw由18.71降低至6.14,以上指标说明加入优势菌种可加速TAD反应。添加量1%样本的水溶性凯氏氮和pH在反应48 h后开始回升,而未添加生物制剂的样本相关参数回升时间需96 h以上,由此推断优势菌种对TAD的促进机制是加快了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东省范围内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91个,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SPs)的含量和组成,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比较了大田土壤和大棚土壤中该类农药含量的差异,并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总含量(∑_7SPs)范围在0.01—88.51μg·kg~(-1)之间,均值为5.65μg·kg~(-1).与国内其他地区农田土壤相比,山东省农田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山东省各地区的拟除虫菊酯含量存在差异,但组成相近,均是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比例较高.部分地区大棚土壤中的含量高于大田土壤.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农田土壤个别采样点中甲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具有生态风险,三分之一的采样点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余采样点不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5日7时05分,吉林市富康木业有限公司租用的吉林市平安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名下的通勤大客车在运送职工上班途中发生燃烧,当场造成10人死亡,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34.86万元。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和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3月6日成立了由省安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吉林市政府等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3.5"重大车辆燃烧事故调查组。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的原则,查明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认定了事故性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化消防基金的建立,以及资金的来源组织方式、投向和功能、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小宇 《环境》2014,(11)
正目前,《环境保护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实施环境保护查封、扣押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暂行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暂行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已经基本制定完成,进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预计年内正式印发实施。新环保法实施在即,相关配套办法、细则等制定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这一系列配套措施预计有54项之多,由环境保护部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制定,发布实施后,将共同形成一套  相似文献   
6.
土壤铅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对生物修复技术概念、铅污染现状、国内铅超富集植物的有关报道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综述了土壤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和植物修复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探讨了该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茶园为例,采用污染损失率评价法,针对Hg、As、Cd、Pb、Cr 5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各重金属单项污染损失率的大小顺序为:Cr>As>Pb>Hg>Cd,24个土壤样点综合污染损失率在7.46%~12.47%,6个土壤采样点综合污染损失率在12.78%~37.63%;2)污染损失率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常见土壤重金属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土壤环境处于安全状态,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Hg>Cd>As>Cr>Pb;3)通过GIS对污染损失率评价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茶园土壤基本处于"尚清洁",中部存在小面积轻污染;Hg、Cd整体清洁,As同时出现少部分轻度和中度污染,Pb呈轻度面状污染;Cr呈现轻度面状污染和中度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8.
兖州矿区土地破坏主导影响因子筛选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兖州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8个样本矿点,采用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出14个土地破坏的一般影响因子;利用SPSS软件对因子进行相关分析,降低因子间相关性,消除重复信息,筛选出10个一般影响因子;采用地表下沉值作为衡量土地破坏程度的指标,分析其与10个因子的关联程度,最终确定可采煤层平均总厚、深厚比、地下水埋深、基岩厚度、宽深比、松散层厚度为兖州矿区土地破坏的主导影响因子,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为后续的土地破坏程度评价及复垦方案制定等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类型矿区土地破坏主导影响因子的筛选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和21 d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0EO)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致死性和生长繁殖指标的影响,建立毒物剂量-反应关系,并寻找其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NP40EO对大型溞的48 h半抑制浓度(EC50)为14.23 mg·L-1。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NP40EO对大型溞的平均蜕壳次数、首次产幼溞时间、平均产幼溞数量、平均产幼溞胎数和存活个体的平均体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0.445 mg·L-1暴露浓度可以显著减少大型溞的蜕壳次数、平均产幼溞数、平均产幼溞胎数和存活个体的平均体长。因此,综合考虑各项指标,NP40EO对大型溞21 d的最低观测效应浓度(LOEC)值为0.445 mg·L-1,无观测效应浓度(NOEC)值为0.11 mg·L-1。此外,还发现当NP40EO暴露浓度为1.78 mg·L-1时,大型溞的首次蜕壳时间和首次产幼溞时间受到显著影响。由此可见,NP40EO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泸州市主城区颗粒物污染变化特征及成因,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空气自动监测数据,运用Origin2017等技术手段对PM2.5与PM10的时间变化特征、污染来源方向以及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2.5与PM10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站点污染物相关性特征明显。分析表明:泸州市主城区颗粒物污染成因为工业企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燃煤、扬尘以及不利气象条件等,建议对6类污染排放进行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