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6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1024篇
安全科学   424篇
废物处理   112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692篇
基础理论   44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00篇
评价与监测   138篇
社会与环境   129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罗磊  孙浩  盖超  刘振刚 《环境工程学报》2021,15(12):3830-3843
有机固废中碳、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赋存形态是决定其环境行为、反应活性及资源化再利用的关键因素.同步辐射光谱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微纳米尺度原位表征有机固废中碳、磷、硫、重金属等元素赋存形态、结合位点、微观结构,为深入阐明有机固废环境行为、反应机制提供直接的证据.概述了X射线吸收光谱、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等同步辐射光谱技术在有机固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的中应用进展,并对同步辐射光谱技术在该领域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有机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及其污染控制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Journal of Material Cycles and Waste Management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Magnolia officinalis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cluding more than 200 kinds of patented Chinese...  相似文献   
3.
Reproductive cycle, asexual reproduction, and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fissiparous brittle star, Ophiactis savignyi, which inhabits the exhalant passages of the sponge Haliclona sp. were examined monthly from February 1991 to January 1992 at Wanlitung, southern Taiwan (22°N; 120°E). Mature gametes were found from March to December, but release was mainly in May and June. Sexual recruits were found from May to December,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14.1% of population) in June. Sexual recruits composed 2.4% of the 1-yr sample. Sex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4:1. Fission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year, although the frequency of recently split individuals was lower from January to June (6 to 31%), and higher from July to December (42 to 52%). The occurrence of fission was highest after spawning. Regenerating individuals composed 48.2% of the 1-yr sample. Population density fluctuated greatly during summer due to recruitment by fission and mortality or dispersal due to the stressfu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Both sexual and asexual reproduction of O. savignyi were successful at this site.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轨道交通车辆横向偏移量的计算方法 ,并应用列车 -线路动力耦合模型 ,分析了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安全限界变化问题。确定了当前按 80km/h行车速度设计的建筑限界能满足 13 0km/h行车速度的要求 ,限界尺寸不需改动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5.
Jiao  Youzhou  Xue  Huizan  He  Chao  Wang  Zigang  Ma  Xiaoran  Liu  Xinxin  Liu  Liang  Chang  Chun  Petracchini  Francesco  Li  Panpa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2,24(4):4709-4726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Anaerobic digestion (AD) is an attractive straw resource treatment technology as it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straw resource. Raw straw...  相似文献   
6.
Yao Huifang  Duo  Zhang  Jie  Lu  Chao  Wang  Deshui  Yu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2022,53(4):308-317
Russian Journal of Ecology -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the litter cover thickness and cleaning method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Pinus densata. The overall...  相似文献   
7.
氨基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Cr(VI)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聚乙烯亚胺(PEI)为功能单体,玉米秸秆生物炭为载体,制备了氨基改性生物炭负载型纳米零价铁(nZVI@PEI-HBC),并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溶液pH、温度、材料投加量等因素对其去除Cr(VI)的影响及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0.5 g·L-1,温度为20℃,pH值为5,Cr(VI)初始浓度为20 mg·L-1条件下,各材料对Cr(VI)的去除率大小为nZVI@PEI-HBC > nZVI > PEI-HBC > HBC.SEM显示nZVI颗粒较均匀地分散在生物炭表面,FTIR分析表明PEI改性后材料表面增加了氨基等重金属配位基团,这可能是nZVI@PEI-HBC去除Cr(VI)效果更好的原因.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材料具有较好稳定性,老化28 d后其Cr(VI)去除性能变化不大;酸性环境、升温、增大材料投加量均有利于nZVI@PEI-HBC对Cr(VI)的去除.机理研究发现,水中溶解氧加速了nZVI的腐蚀和Fe(II)的释放,促进Cr(VI)还原为Cr(III),然后通过共沉淀作用和氨基等基团的吸附作用被去除.  相似文献   
8.
利用吸湿增长光散射测量系统、黑碳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仪器,于2019年7月15日~8月4日在北京地区开展了为期21d的大气气溶胶观测实验.观测期间北京市区于7月27日出现短暂的轻度污染,并在7月29日出现强降水天气.结果显示:北京市区夏季大气污染变化剧烈且短暂,大气气溶胶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RH)呈现平滑连续的特点,并且降水会对f(RH)造成显著影响.7月27日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2.54±47.05)μg/m3;,表现出较为剧烈的污染变化.7月28~30日平均散射吸湿增长因子f(80%±1%)分别为(1.50±0.35),(1.43±0.36)和(1.48±0.25),反映了降水对于大气气溶胶的湿清除作用.最后利用实验数据估算粒径吸湿增长因子gf(RH),并建模研究f(RH)和gf(RH)的关系,模型精度R2最高可达0.698.  相似文献   
9.
陆浑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洛阳市饮用水水源地陆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32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及源解析.结果表明:Cd、Cu、Pb和Zn含量超过黄河流域河南段重金属土壤背景值,分别是其8.8、2.0、6.5、2.3倍,重金属存在明显富集,且主要污染集中于坝前区域.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为强污染,Pb为中-强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陆浑水库沉积物重金属风险呈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强的趋势,总体处于高度生态危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值达到312.94,其中Cd为主要贡献因子.富集系数法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Cd、Cu、Pb和Zn主要为人为源,Cr和Pb以自然源为主.总体而言,陆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Pb污染相对较重,可能会对水库水环境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红树林土壤解磷菌的分离鉴定及解磷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源湾红树林根际土壤中分离解磷菌,筛选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 NR 113645.1)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NR 043242.1),研究它们的解磷特性和动态解磷过程. HPLC结果表明, B. cepacia菌液上清中含葡萄糖酸、丙酮酸、乳酸、乙酸、丁二酸, 这些有机酸的产生导致磷酸盐溶解. B.pumilus菌液上清中仅检测到少量的葡萄糖酸, 因此该菌溶磷效果不佳. 在细菌动态溶磷过程中发现, 经B. cepacia菌处理的磷酸钙, 其X射线衍射(XRD)特征峰强度随时间的增长降低, 显微镜图像显示磷酸钙颗粒随时间增长变小, 甚至消失. 而经B.pumilus菌处理的结果表明, 在试验期间内磷酸钙峰强度和颗粒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细菌产生有机酸是溶解磷酸盐的重要前提, 这是解决板结土壤中难溶性磷源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源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