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安全科学   226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98篇
综合类   915篇
基础理论   117篇
污染及防治   93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三氟甲烷、四氟甲烷、六氟乙烷和六氟化硫的采样和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6、0.15、0.21、0.71 mg/m3,精密度在3.2%以下,相关系数大于0.999 6,并对浙江省内2家典型企业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监测,实际样品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废气中4种温室气体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碳交易市场日趋成熟,且在各个地区的碳交易中起到枢纽作用。碳交易价格变动对资本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值得关注。本文考察我国主要的七家碳交易市场价格信息对中国低碳指数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碳交易价格对中国低碳指数的变动率和波动率均有着明显的溢出效应,基于碳交易价格的风险管理值得重视,我国应顺势推出碳期货,规避碳交易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的建立,国务院通过授权诉讼的方式赋予省级政府以诉权来源。由接受人民公共信托实施生态环境公有资源管理的省级政府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具备与传统权利救济法律原则和环境保护立法精神相契合意义上的内在合理性与可行性,但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和法学理论对制度进行实然法与法理基础上的深入检视可以发现,授权诉讼面临有悖于《立法法》上的法律保留原则、所有权及其救济以及诉讼请求与诉讼标的之对应性原则的合法性证成困境。有关学者试图借助任意诉讼担当理论解释授权合法性的观点既不符合现行法律体系下的四种法定的任意诉讼担当情形,也不满足出于诉讼担当人利益和出于诉讼被担当人利益的充分条件,难以自圆其说。在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以全体社会成员为主体的不特定多数人对于各项生态环境基本要素及其构成的生态环境整体所享有的环境公共利益已经由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出了较为完善的调整,而就作为全体公民结成的抽象共同体而言,国家对于土地、矿藏、河流、森林等构成生态环境基本要素的自然资源所享有的国家所有权利益则缺少法律救济。通过制定单行法确立和规范诉讼制度并妥善协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关系是破除授权诉讼法律困境的最佳路径选择,单行法应当致力于从请求权主体与基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规则以及赔偿资金管理等方面完成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法律制度的构建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以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对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进行了研究。在降低进水硝酸盐(NO_3~-)浓度的同时,采用逐步升高进水高氯酸盐(ClO_4~-)浓度的方法,考察了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培养过程中ClO_4~-的去除以及颗粒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以反硝化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50 d快速培养出高氯酸盐还原颗粒污泥,ClO_4~-去除速率达96%以上;其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为50.68 g·L~(-1),混合液挥发性固体浓度(MLVSS)为40.58 g·L~(-1),主要粒径分布在0.60 mm和1.00~2.00 mm。NO_3~-浓度逐步降低的培养方式可缓解ClO_4~-对颗粒污泥中各类微生物的毒性,为高氯酸盐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根据地裂缝的成因机制与灾害特征,利用西安地区1989年第三季度—1990年第四季度的地裂缝实测数据,以四层内廊式横向框架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地裂缝上的建筑结构进行内力变化和结构变形的分析和对比,从而标识出结构中最容易破坏的构件,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松花江(黑龙江省段)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改进措施,对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提出了改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程序,分析影响因素,提出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内涵,从水资源量、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质量影响三方面出发选取了指标,构建了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三层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为评价与预测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锈钢产品酸洗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浓度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大、且难于净化治理等特性,在上海某不锈钢项目中设计了一套酸雾净化系统。该设计解决了酸洗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难以净化的问题,提升了氮氧化物处理技术,它将成为不锈钢酸洗行业中氮氧化物净化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经过预处理的样品用BSTFA/TMCS衍生化试剂衍生后,采用GC-MS技术对武汉市一年四季3个不同类型采样点中大气气溶胶中有机酸进行定量分析。共测定武汉市大气PM2.5中22种饱和脂肪酸(C11~C32)、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8种二元羧酸(di-C2~di-C9)。3个采样点四季脂肪酸均呈现出明显的碳偶数优势,其中最丰富的物种均为棕榈酸(年均值ID:85.86 ng/m3,DT:56.43 ng/m3,BG:52.39 ng/m3)和硬脂酸(年均值ID:57.05 ng/m3,DT:32.68 ng/m3,BG:37.37 ng/m3)。同时通过C18∶1与C18∶0的比值用来判断武汉市不同季节、不同类型污染源气溶胶的老化程度。二元羧酸中最丰富的物种为草酸(年均值ID:254.62 ng/m3,DT:367.38 ng/m3,BG:235.19 ng/m3),其次为丁二酸(年均值ID:214.70 ng/m3,DT:312.44 ng/m3,BG:168.46 ng/m3)、丙二酸(年均值ID:103.45 ng/m3,DT:70.56 ng/m3,BG:44.48 ng/m3),二元羧酸总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通过di-C2与di-C3之比之来判断二次源对不同类型采样点气溶胶的贡献程度。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排放及光化学氧化、生物质燃烧、肉类烹饪是武汉市大气气溶胶中有机酸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黄迪  熊薇  刘克  郭逍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7):1738-1750
选取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作为典型再生水补水人工湿地净化系统进行水质数据检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估各净化单元的水体污染状况,采用综合判别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阐释影响各净化单元时空变异的水环境要素,并通过因子分析识别不同时间段污染源的种类和组成.结果表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水质状况较好,符合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国家标准.人工湿地各净化单元时空区间污染程度不同:季节尺度上,秋季污染更为严重;空间尺度上,主湖区、混合氧化塘区污染最为严重.CODMn、NO-3-N、ORP、TN 4项指标即可完全表征水质的季节差异(91.8%),应适当加大监测力度;Chl-a、CODMn、DO、pH 4项指标用于表征空间差异(55.1%),较低的判别正确率暗示了各功能区间类似的污染状况.不同时空区间污染源种类和组成存在差异性:水体的内源杂质是各季度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春季有机污染最为严重,夏季则转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秋季水体则更易受富营养化的威胁;再生水区水体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氮、磷等营养盐类,其余功能区水体主要影响因子仍为内源杂质.增强水体流通力,缩短水力停留时间,能够有效减弱富营养盐类和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典型道路交通环境机动车黑碳排放与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对2009年北京市典型道路(北四环中路西段)进行实际交通流监测和调研,分析了总车流量、车型构成和平均速度的日变化规律.应用北京机动车排放因子模型(EMBEV模型)和颗粒物黑碳排放的研究数据,计算该路段的黑碳平均排放因子和排放强度.根据同期观测的气象数据,应用AERMOD模型对道路黑碳排放进行了扩散模拟,并根据城市背景站点和道路边站点的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该路段黑碳平均排放因子与重型柴油车在总车流中所占比例呈现出极强的相关性,由于北京市实行货车区域限行制度,日间时段总车流的平均黑碳排放因子为(9.3±1.2)mg·km-1·veh-1,而夜间时段上升至(29.5±11.1)mg·km-1·veh-1.全天时均黑碳排放强度为17.9~115.3g·km-1·h-1,其中早(7:00—9:00)晚(17:00—19:00)高峰时段的黑碳排放强度分别为(106.1±13.0)g·km-1·h-1和(102.6±6.2)g·km-1·h-1.基于同期监测数据验证,AERMOD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时段的道路黑碳排放对道路边监测点的平均浓度贡献为(2.8±3.5)μg·m-3.由于局地气象条件差异,日间和夜间的机动车排放对道路边黑碳的模拟浓度存在显著差异.日间时段,小型客车排放对道路边站点的黑碳浓度贡献最高,达(1.07±1.57)μg·m-3;其次为公交车,达(0.58±0.85)μg·m-3.夜间时段货车比例明显上升,其黑碳排放占主导地位,贡献浓度(2.44±2.31)μ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