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篇
基础理论   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和输送规律的认识,利用移动车载设备开展了不定期的走航观测,重点研究了2016-2018年冬季灰霾污染和春季光化学污染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日均浓度为60~122 μg/m3,东部的常州、无锡一带,西部的合肥、芜湖地区,北部蚌埠、滁州一带,南部湖州、杭州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比其他地区高出20%~40%.O3日均浓度水平为9~52 μg/m3,苏州、盐城、宣城与湖州地区浓度相对较高.运用FLEXPART_WRF模式,结合PM2.5排放清单,分析了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线城市PM2.5的潜在来源.结果发现,东风条件下,南通及上海地区为PM2.5的潜在源区,北风条件下,连云港、盐城等地区贡献较大.运用FLEXPART前向轨迹计算模块,对一次污染个例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走航观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走航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区域性的PM2.5和O3污染,走航观测结合轨迹分析是追踪污染气团输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3年6月—12月灰霾天气期间南京城郊气溶胶采样结果,研究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和相关性;结合同期城区的大气成分逐时观测资料,分析黑碳的日变化及其与气态污染物的关系;运用光学参量计算模型(OPAC)和辐射传输模型(TUV)研究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辐射强迫。结果表明:发生灰霾天气时南京城郊主要大气污染物是细颗粒,其中SO2-4与NO-3是最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盐离子,NO-3/SO2-4质量比较高,呈现硫酸盐和硝酸盐混合型污染特征。黑碳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双峰型结构。灰霾期间硫酸盐气溶胶在大气层顶和地面造成的平均辐射强迫分别为-10.6 W/m2和-10.8 W/m2,黑碳气溶胶在正午大气层顶和地面造成的平均辐射强迫分别为9.12 W/m2和-29.77 W/m2。  相似文献   
3.
马超群 《四川环境》2021,(1):209-212
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南京市D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政府主导的转型模式在推动村庄绿色发展的同时,存在村庄内生动力不足、内部利益分化以及产业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风险,制约着村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提出,政府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保障村民主体性的发挥,同时注重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作物生境、作物形态和作物种类角度分析吉林省近50a的农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结合农业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害和作物病虫害成灾面积动态变化和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成灾面积与受灾面积比的变化趋势,探讨农田景观动态与农业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指出农田景观生态多样性的降低是农业自然灾害频繁和灾损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农业生产布局多样化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编制<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必要性,提出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从水循环的角度对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表征 ,并在GIS技术支持下 ,对中国东北区天然水资源量可再生能力时空分异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结合东北区 1986~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 ,揭示了东北区天然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分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956~2001年间 ,东北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1991.52亿m3,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且水资源变化具有33a、11a和 4a周期 .1980~2001年间 ,东北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呈现出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年际间的变化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变化表明 ,需在分布式生态 水文机理剖析的基础上 ,对中国东北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科学调整 ,以使得在人类活动剧烈干扰的环境背景下 ,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仍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  相似文献   
9.
天然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Starch)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AM),制得St-AM接枝物.在引发剂用量为1.1 mmol·l-1,淀粉与单体质量配比为1∶ 3,25℃下反应3h,接枝物黏度可达587.83 ml·g-1,能使煤泥水中的细泥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团而快速沉降,固液分离效果好.用合成的絮凝剂进行了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接枝物用量为50g·t-1干煤泥,辅以凝聚剂用量1.5kg·t-1干煤泥能有效解决选煤厂煤泥水中细粒含量多、压滤处理困难的问题,滤饼水分可控制在25%,滤液浓度在60g·l-1左右,与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泥水和高岭土悬浮体絮凝作用相比,该接枝共聚物具有价廉、无毒、絮凝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用化工污泥制曝气生物滤池填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婧  胡俊  周桃玉  刘权  徐炎华 《化工环保》2014,35(3):267-271
用化工污泥制备了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简称填料),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填料性能的影响,对填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SEM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m(干化污泥)∶m(页岩)=0.5、预热温度350 ℃、预热时间20 min、焙烧温度1 150 ℃、焙烧时间10 min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填料的吸水率为7.14%,堆密度为785.2 kg/cm3。表征结果显示,填料的表面粗糙,内部含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填料的重金属浸出值和有机毒物浸出值远低于GB 5058.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中给出的含量限值。将填料用于模拟废水的处理,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65%。用化工污泥制填料的成本低,仅为800 元/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