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考察pH和溶解性有机质(DOM)对磺胺甲恶唑(SMX)自然光降解的影响,采用光化学反应器对SMX降解过程进行模拟实验,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对腐殖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X光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中等酸性条件下反应速率明显高于中性或碱性条件;添加不同浓度的Pahokee泥炭腐殖酸(PPHA)和Sigma-Aldrich腐殖酸(SigHA)时,均对SMX的光降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FT-IR检测发现,PPHA与SigHA均含有含氧官能团,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3DEEM显示PPHA具有荧光特性,可能和SMX结合生成配合物。pH影响SMX的光解与物质本身的酸离解常数有关,对光子的竞争、淬灭作用和掩蔽效应可能是PPHA和SigHA对SMX光降解抑制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废弃生物质油茶籽壳为碳源,对比不同的Fe_3O_4@C微球修饰方法,以水热法制备了分散性良好,碳层厚度均匀的核壳结构Fe_3O_4@C磁性微球,并使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磁性微球对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的吸附性能。Fe_3O_4@C磁性微球吸附PFOS仅需约1 h即可达吸附平衡,其吸附动力学更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5);Langmuir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其等温吸附数据(R~2>0.98),表明Fe_3O_4@C磁性微球对PFOS的吸附为化学吸附占主体作用,倾向于单层吸附,对PFOS的吸附容量为11.61 mg/g。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及吸附性能,对水体中PFOS吸附迅速且易于回收,为废弃生物质的高值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选择DSA电极中的钛基掺硼金钢石膜电极(Ti/BDD),用于制革综合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压、电解质、pH值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压为8.0 V,电解质(NaCl)浓度为2.0 g/L,pH为4.0,电催化氧化处理2 h后,废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0.3%,BOD/COD为0.45,比能耗为35.34 kWh/kg COD,电流效率为37%。  相似文献   
6.
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柚子皮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吸附去除中性红。研究了中性红的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性红溶液从100 mg/L升高到250 mg/L时,反应95 min后,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量从16.80 mg/g增加到40.00mg/g。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在60 min内基本上可以达到平衡,且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中性红在柚子皮上的吸附行为;中性红在柚子皮孔隙中的扩散不是唯一的吸附速率控制步骤,这个吸附过程可能受多个步骤共同控制;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是自发吸附,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吸附等温式能很好地拟合柚子皮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991 8、0.993 4、0.989 0。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民航飞行流量跳跃式增长,对管制系统安全目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管制系统运行风险成为研究重点.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概念,引入折叠突变模型,通过分析管制系统风险事故统计数据确定系统突变特征及人、机、环、管4种因素耦合风险对系统状态的影响程度;基于Van der Pol-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对耦合风险分岔导致折叠突变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设计管制系统内部阻尼调节系数和外部影响因素幅值系数两个风险控制器,确定风险控制要素.结果 表明:人为因素耦合风险对管制系统的影响程度最大;设计的风险控制器具有可行性,能够抑制折叠突变发生,保证管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絮凝剂协同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染料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加;电极间距、废水初始浓度、通入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气相中放电效果优于液相中放电,阳极电极在液面以上8mm左右时放电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废水初始浓度和通入空气流量增大废水脱色和COD脱除率先增大再减小,有一最佳峰值.印染废水先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后放电、仅有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初始浓度200mg/L(CODCr初始值572)印染废水在外加电压40kV、放电时间20min、电极间距8mm、通入空气流量16L/h条件下,与絮凝剂PAC相互协同作用可达到96%脱色率、63%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滤-反渗透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造纸废水.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操作压力、回收率、进水无机盐浓度、进水pH值和进水温度对废水中CODcr、NH3-N与氯离子去除效果和脱盐程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操作压力、回收率和进水pH影响较显著;最佳工艺参数是操作压力为0.62Mpa,回收率为70.8%,进水电导率为1100us/cm,进水pH值为8.0和进水温度27℃.在此工艺参数下,CODcr、NH3N与氯离子去除率和脱盐率到达74.25%、92.88%、94.50%和95.95%,符合造纸工业回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归一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水溶液中活性氯浓度不断上升,经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在电催化和活性氯的协同作用下,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苯环结构基本瓦解,溶液快速脱色;在电流密度为5.1mA/cm2、NaCl浓度为4g/L、pH值为9.41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经过20min的电解,其脱色率可高达98.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