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97篇
  免费   728篇
  国内免费   1282篇
安全科学   770篇
废物处理   154篇
环保管理   3874篇
综合类   6456篇
基础理论   1535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550篇
评价与监测   979篇
社会与环境   2199篇
灾害及防治   38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552篇
  2013年   879篇
  2012年   866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809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962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743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670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562篇
  1999年   468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295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237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4篇
  1973年   19篇
  197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性能,以某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分析3种抗减震措施下隧道不同监测点隧道拱顶沉降、边墙收敛、衬砌结构PGA及最小安全系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抗减震措施。结果表明:相比于工况1,工况2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0.54%~81.10%,边墙收敛减小13.92%~78.77%,衬砌结构PGA减小31.42%~72.02%,最小安全系数增加18.04%~66.13%;相比于工况1,工况3结构拱顶沉降减小3.04%~18.02%,边墙收敛减小4.70%~32.00%,PGA增加13.95%~27.4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7.49%~30.99%;工况4即“减震层+SFRC衬砌”刚柔并济法,相比于工况1,隧道拱顶沉降减小18.46%~83.98%,结构边墙收敛减小17.54%~85.47%,PGA减小30.00%~69.98%,最小安全系数增加47.95%~83.56%;4种工况抗减震性能由高到低依次为:工况4>工况2>工况3>工况1。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软硬围岩交接段抗震设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postulates strong endogenous relationships in lower income countries between institutional quality,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These associ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vector-error correction model (VECM) and Granger causality method for a sample of 79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22. The findings show that (1) these variables reinforce each other in the short run. (2) In the long run, both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n fuel economic growth. (3) The positive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are that carefu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co-development policies to enhance the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se economies. Policies should also consider economic growth strategies to enable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rates.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田区土壤中C_(10)~C_(40)的石油烃,通过优化加速溶剂萃取的条件,使方法在62 mg/L~3 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4.8 mg/kg。用该方法测定石油区短期、中期、长期油井污染土壤样品,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1.3%~5.2%,加标回收率为84.8%~98.5%,有证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在可信区间内。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水生态健康的内涵与意义,从江苏省率先在太湖流域开展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的顶层设计,构建以水生态健康指标为核心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地方对照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水生态分级管控目标开展的应用与实践结果等3个方面,回顾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完善水生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推进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内外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发展现状,相比较国外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政府通过政策和管辖支撑创新的体系特征,我国已形成四大类环境类科创载体,但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机制以及市场与政策协同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本文根据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强政策驱动性、技术验证放大周期长以及集成性强的特点,重点通过环境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放大与赋能、产业拓展与推广四个方面阐述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环节:环境技术的研发由以科研机构为主的传统自发性研发、企业迭代性研发和联合应用型研发组成;技术成果的转化经历挖掘发现、技术识别与判断、知识产权评估评价后进入已成立的企业或新设公司,在这一过程中,成果转化专业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放大与赋能旨在为有创新技术的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二次研发中试验证、首台套工程案例、投融资等资源的对接,以协助初创企业成长;产业的拓展与推广则通过为解决环境问题形成集成方案、孵化平台为企业背书和产业政策匹配等方式助力企业长期发展。最后从加强专业化创新平台、技术评估体系、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疏通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感潮河段水流与污染排放引起的浓度场复杂多变,基于EFDC(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模型,采用正交曲线网格拟合自然河道边界,建立了长江常州段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采用现场同步实测资料,与计算结果比对,证明该模型在水动力和水质两个方面都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满足了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由于长江水流运动较快,一阶降解动力学已经满足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总磷(TP)浓度计算要求,可以不考虑它们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4个层面构建了切合山西省实际情况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山西省的绿色转型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政策背景,提出了山西省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以实现山西省均衡快速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遥感数据源的不断丰富,遥感技术不断提高,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水环境问题。指出了当前水生态环境管理方面的主要需求,结合目前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水环境遥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湖泊富营养化监测与评估、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及城市黑臭水体遥感监测为案例,具体阐述遥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成效。未来水生态环境管理发展趋势将以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发展。基于此趋势,提出遥感在水生态修复的应用潜力,利于更多地方部门积极有效应用遥感技术,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
Climate change poses water resource challenges for many already water stressed watersheds throughout the world. One such watershed is the Upper Neuse Watershed in North Carolina, which serves as a water source for the large and growing Research Triangle Park regio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watershed’s water balance due to climate change. To do this, we used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model forced with different climate scenarios for baseline, mid‐century, and end‐century time periods using five different downsca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Before running these scenarios, the SWAT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using daily streamflow records within the watershed. The study results suggest that, even under a mitigation scenario,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by 7.7% from the baseline to mid‐century time period and by 9.8% between the baseline and end‐century time period. Over the same periods, evapotranspiration (ET) would decrease by 5.5 and 7.6%, water yield would increase by 25.1% and 33.2%, and soil water would increase by 1.4% and 1.9%. Perhaps most importantly, the model results show, under a high emission scenario, large seasonal differences with ET estimated to decrease by up to 42% and water yield to increase by up to 157% in late summer and fall. Planning for the wetter predicted future and corresponding seasonal changes will be critical for mitig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和培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在给水和饮用水、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廉价培养基的探索实践。提出针对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代谢的环境条件开展深入研究,同时寻找或设计廉价培养基,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其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