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120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order to study a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based on acoustic waves, the propag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modified. Firstly, the propagation law in theory is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damping impact factors which cause the attenuation. Then, the dominant-energy frequency bands of leakage acoustic waves are obtained through experiments by 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Thirdly, the actual propagation model is modified by the correction factor based on the dominant-energy frequency bands. Then a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pagation law which is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s for oil pipelines. Finally, the conclusions and the method are applied to the gas pipelines in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modified propagation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by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new leak location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applied to both oil and gas pipelines and it has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velocity and the time difference.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that the new leak detection and loc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and locate the leakages in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s.  相似文献   
2.
本文强调工作定位的重要性,对高等学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等学生工作者的定位进行了分析,指出:高等学校的班主任和辅导员既是第一线的教师,又是第一线的管理干部,是集"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干部"双重身份于一体的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3.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浙江省嘉兴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环境处罚案件表明,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超标排污的主要原因.在通过对该市大量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企业内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对环保工作主观重视程度不够、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引起超负荷运行、疏于维护管理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治污效果、操作管理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偏低引起操作不当以及处理设施被擅自改变、拆除或者闲置;同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宣传教育、加强企业环境管理、严格执法和推行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逻辑图的安全风险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概率风险评估已成为研究复杂系统安全风险较为成熟的方法 ,其风险模型的建立是基于故障树/事件树的 ,风险分析具有众多的静态特性。然而 ,大的复杂系统往往存在诸多动态因素 ,在风险研究需要考虑这些动态因素的情况下 ,基于传统故障树 /事件树的模型则难以提供支持。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基于主逻辑图的安全风险建模 ;主要介绍了主逻辑图的概念及其建模方法 ,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基于主逻辑图分析事故场景 ,对场景风险的量化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结合某核反应堆例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复杂矿井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角联风路的识别与稳定性分析是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分析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对通风系统角联风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了通路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角联风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快速、准确、灵活的角联风路自动识别的新方法——节点位置法;编写了角联风路自动识别软件,并应用现场数据进行测试,将其结果与通路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节点位置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高地下水位地区透水停车场的水文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定高地下水位地区透水铺装对路面径流的水文控制效果,在上海市区建造了4个实验性透水铺装单元与1个不透水铺装对照,其中3个为设有防水衬底的不透型设施分别为透水混凝土铺装(设施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缝隙透水砖面层(设施Ⅱ)、碎石基层/缝隙透水砖面层(设施Ⅲ),1个普通缝隙透水砖铺装(设施Ⅳ),以及1个不透水混凝土对照(设施0).历时1年监测了实际降雨条件下4种实验设施的表面径流、排水管出流流量及表面渗透速率,考察不同设施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削减及峰现延迟能力.结果表明,缝隙透水砖面层的表面稳定渗透速率明显小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使用1年后,2种面层表面稳定渗透速率均明显下降;4种设施的表面产流均无显著差异;3种不透型设施的就地消纳水量能力均较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为24.2%、28.5%、28.4%,排水管不发生出流的控制降雨量分别为5.2 mm、7.8 mm、7.8 mm;设施Ⅰ的峰值削减与峰现延迟效果弱于设施Ⅱ及设施Ⅲ,且3种设施的峰值削减率和峰现延迟时间与降雨强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是对其管理的最终步骤.放射性废物处置的基本安全目标是保护人类和环境免受电离辐射的有害影响.开展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可以量化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潜在影响.通过与IAEA近十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相比较,分析了中国低中放近地表处置场现行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式,并对中国近地表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下一步应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选取90Sr、239Pu和14C为代表核素,采用单参数变分法对某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环境影响评价中与核素迁移相关的主要评价参数开展了参数灵敏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低中放处置场而言,环境影响评价模式中主要评价参数的选择对最终评价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不确定度及敏感度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酒店厨房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践工作基础上,对目前城市餐饮建设项目现状与居民生活环境之间存在的矛盾加以归纳、分析,根据问题现状,分别从城市餐饮业建筑功能规划、餐饮业厨房建筑设施建设相关的环保问题及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