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析了运用网络模型模拟建筑火灾烟流的计算过程,通过总结影响网络模型求解精度及收敛性的关键因素,改进了原烟流预测软件对建筑物各开口的净、正、负质量流量的算法。改进后的模型消除了振荡效应,模拟结果曲线平滑稳定,实现了运用网络模型对多室建筑物烟流特性的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服务化与低碳化的双重背景下,研究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对于推动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服务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演变轨迹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表明:①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从东到西逐次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③全国与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不存在σ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东、中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则在整体上呈现σ收敛特征。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存在"追赶效应",各地区服务业碳生产率最终向自身的稳态水平趋同;空间效应加快了全国与东部服务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④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力资本则对服务业碳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①重视服务业碳排放问题,构建服务业低碳绩效评估体系。②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服务业低碳技术的跨区域交流合作。③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要素空间互动和优化重组。④调整服务业能源结构与部门结构,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服务业稳增长。  相似文献   
3.
农业能源的消耗及其增长长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农业大国,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全面考察农业能源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业以及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β收敛模型的适当改进,构建了具有时滞因子的调整模型,分别考察了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区域农业用能强度的收敛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业用能强度随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收敛或发散情况。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收敛的,即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最快,半生命周期最短,其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收敛速度在三者中最慢;第二,我国区域农业用能强度也具有收敛性,即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具体到不同类别,尽管煤、油、电使用效率都呈现出收敛性,但是电的使用效率最高,而油的使用效率最低,同时,我国农业用能效率主要体现在农业用电上;第三,我国区域农业用能效率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结果,并显示出个体属性差异、区域差异和结构特征。就政策建议而言,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增强农业用能的替代弹性,优化农业用能结构以及通过资本驱动农业发展和培育农业人力资本等途径是提高农业能源使用效率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4.
改善ECG中50Hz干扰的抑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丽冰 《环境技术》1999,17(1):8-10
为改善心电图中50Hz市电干扰的抑制性能,在采用简单的凹口滤波器的自适应干扰地消器的情况下,采用变动量LMS算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从收敛性能和运算量等方面对LMS算法和变动量LMS算法算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国土空间优化布局、资源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了我国31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静态得分和动态综合得分,以各省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作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及演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测算结果显示,各省份得分在-0.36-0.84之间,以广东省最优,西藏最差;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动态综合得分分别为0.43,0.03和-0.18,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逐步递减的基本格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03-2012年全局Moran’s I值显著为正(取值范围在0.234-0.276之间),表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局域空间自相关显示,超过80%的省份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中"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京津和长三角地区,"L-L"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且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原有的极化区域正在逐步削弱,地区间的差距正在不断减小。通过各地区生态文明发展趋势的收敛性分析可以看出,全国呈现平稳收敛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收敛较为显著。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同时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交流合作,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保证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持续稳定提升,以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环境质量动态综合评价——基于污染排放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我国环境质量的现状,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前提,对可持续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环境总量视角评价,西部最好;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视角评价,东部最小;从人均污染物排放视角评价,西部最多。本文还借鉴经济学的收敛性检验方法,研究中国区域环境质量的内在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我国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以人口为权数的Theil指数分析我国中部地区经济σ-收敛发现:1997-2007年中部地区存在较明显的σ-收敛,且省际间的经济差异是中部地区经济σ-收敛的阻碍因素;同时运用Barro和Sala-i-Martin经典模型分析中部地区经济β-收敛,通过加入影响经济增长的动态变量--城市化、工业化等条件发现:中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其中工业化和创新能力是影响中部地区条件β-收敛的首要因素,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行为是阻碍其条件β-收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和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价值,必须把非合意产出纳入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范畴。使用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选取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考虑环境污染的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各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全国而言,环境约束下的动态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于无环境约束得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即忽视非合意产出时水资源利用效率被高估,这也表明传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数值的“虚高”是以水生态破坏为代价的。2)全国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3.3%,其中,技术进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技术效率却对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起了阻碍作用。3)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增长率趋向于稳态,但西部区域的增长率虽存在条件β收敛,但不存在绝对β收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功能;紧扣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主线,通过技术进步大幅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建立节水减排的内在动力机制,缩小绿色水资源利用率的地区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叶浩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467-1474
基于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利用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间中国各省区的耕地利用效率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仍以物资成本的投入为主,我国耕地产出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化肥使用量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我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地区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物质投入的严重浪费;近20 a来,我国耕地利用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有着下降的趋势;省际间耕地利用效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表现出东、中、西部聚集的特征,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同的是,东部地区耕地平均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最低;最后,在中国过去的近20 a里,全国范围内耕地利用效率虽有收敛的迹象,全域性的β-收敛特征并不显著,但中国的东、中、西三大地带内部却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从区域收敛的稳态值看,东、西部地区的结果非常接近,而且均显示东部地带高于西部地带、西部地带高于中部地带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三大经济带将各自收敛于一个更高的耕地利用效率上。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算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的碳排放效率及其收敛性,为该城市群提供碳减排方案。通过运用结合Bootstrap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的碳排放效率及其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并对该效率做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研究发现该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的碳排放效率在2010年前呈上升趋势,之后出现下降;究其原因,虽然技术进步是持续的,但是不足以弥补技术效率的不断降低;将武汉城市圈按照土地类型分为三类城市,收敛性分析发现它们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敛,而且收敛于较高的碳排放水平。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结合该城市圈的产业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减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