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21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701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4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性分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Tobit模型研究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城市用地TFP均值在[0.933,1.107]之间波动,年均增长1.9%,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贡献,但技术进步贡献大,是主要驱动力。(2)城市用地TFP存在σ收敛与绝对β收敛,不存在条件β收敛。提升土地市场化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用地TFP趋向自身稳态水平,而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对此具有抑制作用;(3)各因素对城市用地TFP及分解效率影响不同。人口密度对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空间结构对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外商投资对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而土地市场化水平对其具有促进作用。研究指出促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及改善人地关系,规避外商投资风险与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能提升城市用地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云南马关县泥石流死亡9人,2人失踪2008年8月11日,位于云南东部的马关县都龙镇因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9人死亡,2人失踪。  相似文献   
4.
地貌因子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是决定环境的主要因子,是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导支力条件;是生态平衡的重中之重;是生态地质环境的基础,并影响其它因子或成份.如地貌因子或成份发生了变化,其它因子或成份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地貌因子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其它因子也会发生变化或失去平衡.文本论述了三江平原地貌特征,详细地分析了地貌的作用,阐明了有关地貌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6.
使用2004~2015年的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内部影响机理和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投入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两个拐点的位置分别为7.722(2257.47万元)和9.610(14913.17万元);在外部资本进入、污染治理、市场规模效应3种影响路径中,科技创新投入影响下的外部资本进入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依然存在污染避难所的负向效应,科技创新投入与外部资本间效应为0.1363,外部资本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间效应为-0.0065;科技创新投入能够增强企业的污染治理技术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分别为-0.0277和-0.0311;科技创新的投入与高效益增强了市场规模效应,有效促进生产结构的转型进而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三者间前后效应为0.0186和0.4346.空间异质性中,外部资本进入与溢出效应带来的污染避难所负效应在中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不显著,而污染天堂正效应在东部地区存在但不显著;污染创新治理投入的技术正溢出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效应显著,在中部和东北部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与市场需求规模效应在空间区域无差异且显著为正.建议依据科技创新投入的不同影响路径来实施空间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泥石流灾害,灾损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是灾区产业重建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北川县都坝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灾损土地禀赋、灾害特征、土地需求,采取多因素耦合和关键因子限制分析法,探讨灾害胁迫条件下的经济活动与生态修复之间的互馈作用,结果表明:(1)流域新增土地供给源主要为泥石流灾损土地,土地资源化利用受灾害、聚落和产业结构控制;(2)灾损土地根据成因划分为沟口堆积型、沟道冲淤型以及岸坡侵蚀型,三者的肥力、安全性及交通条件等特征具有显著差异;(3)基于“因灾分区、耕地优先、产业共建、美居造景”的原则,建立了灾损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生态修复模式,并选取杨家沟进行验证,沟域灾损土地利用方式为生态林地、产业林地及优质耕地,分别占比28.5%、56.3%、15.2%,生态修复措施主要为提高土地安全度、提升植被覆盖率和增强水保功能。该研究建立的震区土地利用和生态修复模式可有力协调人地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和提升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9.
对某钢铁公司主要污染物(烟尘、粉尘和SO2等)的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有风和静风条件下安远沟村的环境空气质量,计算了该公司主要点源排放口的烟尘最大落地体积质量及静风和有风条件下主要污染物对安远沟村的影响,讨论了主要污染物对农作物及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