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鹏 《劳动保护》2022,(12):88-90
安全风险控制是维持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属于生产经营的核心环节,从对安全风险的认知、评估,再到应对安全风险,这一系列工作,相对于隐患排查治理,更加体现出将安全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本质化安全管理的主旨亦是如此。为更好地将安全工作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防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不到位、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治理等问题,本文提出将两者深度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劳动保护》2021,(8):27-29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双重预防体系(以下简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河南省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把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新时代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头号工程,精心谋划、综合施策、高标推进,从细从紧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从严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扎牢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相似文献   

3.
《安全》2021,42(11):7-8
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引入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安全生产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作为技术支撑,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控平台.在安全生产大数据基础上,提供企业安全隐患全流程排查、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分级管控、隐患风险关联分析与评价、事故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自查,实现政府风险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控,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精细化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4.
施倚 《劳动保护》2022,(4):90-91
主持人,你好!《安全生产法》(第三次修正版)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企业要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但是,很多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还搞不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风险,什么是隐患,什么是危险源,什么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等?  相似文献   

5.
毛华杰 《安全》2018,(3):45-46
"智慧安监"的建设发展,是当前及未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创新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源头管控、标本兼治,以安全风险辨识为基础,突出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治理,打造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位一体的"智慧安监"信息平台,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高效、动态监管,从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两个角度,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和政府行政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开展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相融合,形成双重预防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安全风险事故发生,对于现阶段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大意义。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落实,可以帮助企业保证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是强化风险源头管控、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针对辖区高危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的特点,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治本之策,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一切围绕双重预防体系、贯穿双重预防体系,不断创新机制、加大力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隐患的理解,明确其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总结隐患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的角度重新界定隐患的定义,给出其确切的英文表述;通过深入解析风险管控与隐患的关系,揭示基于风险重新界定隐患的意义;结合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质,提出基于风险的隐患动态管控思路,包括以风险分级管控为前提和基础,基于风险评价开展隐患分级治理,最终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的动态监测和分级管控。研究结果表明:隐患是未辨识出的风险或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超出人们对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其英文表述为unsafe-condition;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该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开展,通过辨识风险不受控的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基于风险管控的思路治理隐患,其实质是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9.
安全风险明明白白、分色上墙,管控措施有理有据、清晰明确,管理体系虚实结合、规范有序。记者从日前在泰州市高港区召开的江苏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场观摩会上获悉,高港区作为全国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样板地区,在辖区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目前覆盖率达80%以上,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以来,莱州市针对辖区高危企业多、危险源分布广、潜在事故风险大等特点,认真贯彻落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发生前面"的要求,牢牢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和底线,在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相似文献   

11.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是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构建事故预防的坚实防线和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本文以国内某大型环保集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构建和运维的相关资料和成果为参考,探讨分析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在污水处理运营中的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6年我国全面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来,机械行业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不遗余力地推进双重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企业原有的管控措施得到改进和提高,安全可靠性、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隐患  相似文献   

13.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热词”,但其建设和实际运行效果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问题:一是本质内涵不清晰。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领域的危险源、风险、危险、隐患等关键术语缺乏一致性,实际运用中,理解偏差导致其建设和运行缺少针对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风险管控是企业安全生产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为了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控提出了以下四点措施:抓实员工培训,强化素质提升;加强属地管理,强化现场管控;严格隐患排查,强化风险控制;推广六项工具,强化管理标准化。  相似文献   

15.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企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反映了企业本质安全管理存在重大问题,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不完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为扎实抓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进一步落实企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探索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家具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现状,运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的相关理论,详细论述了企业构建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点及方法,并提出了双重预防体系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实践结果证明,双重预防机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结合体,只有将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机结合,才能将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性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和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也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需要及时进行监督、考核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源头防范     
正《安全生产法》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为此,本期特策划"源头防范"专题,探讨各地、各企业应如何通过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等措施,切实落实"预防为主",避免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近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筑牢安全防控体系,健全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企业风险主动报告制度这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完善我国在安全风险管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安全风险上报方面的管理模式,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9月1日实施的《安全生产法》第四条,修改为:“……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这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标准化和双机制”)建设提供法治保障。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2020年4月,国务院安委会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委〔2020〕3号),在全国部署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提出全国企业需全面完成员工安全技能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提升、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风险隐患预防管控、复工复产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响应演练等方面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任务,亟待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三大问题:一是高门槛管理问题,二是高融合管理问题,三是高质量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