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敏  张兴榆  曹明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46-2055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值分析的陕西省榆林市绿色GDP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绿色GDP是在扣除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损耗之后的GDP,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资源型城市作为以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的城市,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环境资源损耗更为严重,因此对其绿色GDP进行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论文利用Odum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理论和方法,以资源型城市陕西省榆林市为例,对其2005—2012年间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消耗的不可更新资源和环境损耗的能值及其能值-货币价值,从而核算了榆林市2005—2012年间的绿色GDP变化,结论如下:1)榆林市绿色GDP占比由81.2%下降到44.1%,并且这种趋势在持续扩大;2)不可更新能源的利用几乎以每年10%的速率递增,不可更新能源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3.35%上升到2012年的44.8%,是造成榆林市绿色GDP偏低的主要原因;3)榆林市不可更新能源消耗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利用达到化石能源利用的90%以上,辅助伴有石油与天然气;4)榆林市环境损耗主要是由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3部分组成,其中废气的组成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3.
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的加剧,具有可持续意义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受到人类的重视。论文采用产量-价格法、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主要研究方法,核算了西藏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结果表明:西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碳库、木材和生物多样性存量价值为44543.5×108元,其中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2.24倍;在流量中,年流量价值1738.3×108元,其中年生态价值为1565.9×108元,是直接经济价值172.4×108元的9倍,社会价值只有9.5×108元。论文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功能,为西藏的生态补偿、绿色GDP核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范超  李萍  陈东景  彭昌盛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1):1953-1962
在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以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开发为研究案例,根据黄河三角洲2003-2008年石油开发利用等数据,经过计算和统计依次建立了石油资源的实物型账户、价值型账户和综合账户。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2003-2008年,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因开采而造成的价值折耗分别为154.0×108、111.3×108、121.6×108、104.9×108、106.0×108、83.0×108元,考虑了资源价值折耗的石油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和地区GDP的比例,以及因价值折耗造成的工业经济和地区GDP损失比例都有减小的趋势,平均分别为59.1%和42.0%,以及14.3%和9.8%。巨大的价值折耗带来了石油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下降,但是在当地的整体经济中,黄河三角洲石油开发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最后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有机质组分结合的PAHs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有所不同.本文对6个野外污染土壤中15种优控PAHs的含量和组成及其在土壤轻组(LF)和重组(HF)中的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TEQBaP)评价了全土、LF和HF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个土样中15种PAHs总量范围为8.31×102~2.97×104μg/kg,4环PAHs百分含量最高,范围为35.7%~59.6%.6个土样LF中PAHs总量范围为2.38×104~1.17×105μg/kg,HF中PAHs总量范围为3.75×102~2.12×104μg/kg.虽然土壤中LF质量百分比只有1.0%~9.8%,但其结合的PAHs量却占土壤中PAHs总量的5.9%~60.6%.LF中15种PAHs总TEQBaP值范围为2.99×102~1.68×104μg/kg,分别是全土和HF的2.7~33.2倍和3.6~69.5倍.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估中,应重视LF中PAHs.对LF中PAHs量占土壤中PAHs总量百分比较高的土壤,可以通过分离LF的方法来修复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绿色核算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颖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5):727-737
在对国内外森林绿色核算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大兴安岭1997-2003年森林资源的实物量、价值量和森林绿色GDP等进行了核算。核算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的eaG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GDP)1997年为38.19×108元,2003年为57.34×108元,年均增长7.01%;森林的eaNDP(environmentallyadjustedNDP)1997年为25.70×108元,2003年为43.96×108元,年均增长9.36%。在森林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资产负债和财富核算。结果表明,1997-2003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地、林木存量价值呈减少的趋势;森林环境效益呈增加的趋势,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对林地、林木存量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森林绿色GDP占GDP的比重和森林资源占国民财富的比重也呈下降的趋势,说明黑龙江大兴安岭虽然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森林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表现为流量价值有所增加,反映森林是可持续的经营,但从存量上看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是下降的。最后,研究指出,应加强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积极落实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和建议加强绿色财富政策的制定,以保证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财富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资源消耗、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分析海洋产业的环境损耗,提出了海洋产业之环境损耗指标、核算方法及环境经济综合账户,力求为海洋产业实施绿色GDP核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目前国际上绿色GDP的测算和分析主要有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绿色GDP核算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简化和简单.本文采用的绿色GDP核算的计算公式为:绿色GDP=GDP-自然资源的损耗-环境降级成本 废弃物综合利用价值.我国2005年绿色GDP为149681.96亿元.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GDP核算模式建立在资源耗减、环境破坏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不能体现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将环境污染损失纳入GDP核算体系,以2010年重庆市绿色GDP核算为例,运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环境价值量核算。结果表明,基于环境污染损失调整后的重庆市绿色GDP为7920.28亿元,污染扣减指数为0.4%。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绿色GDP核算的一些研究进展与实践情况,并指出由于资源环境成本估价方法上和资料来源的巨大困难,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成全面的经济环境核算,计算出一个完整的绿色GDP.但是,从国内外核算绿色GDP的案例来看,资源消耗、环境损失给国内生产总值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容忽视,开展绿色GDP核算,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本的定量货币化及空间属性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的基本问题。针对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成本市场定价的缺陷,采用复合生态系统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与物质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货币价值对资源损耗与环境退化定价,进而测度绿色国民财富的生态经济价值。以资源型大省河南为研究区域,估算2009年108个县域单元的各项能值指标及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复合生态系统能值指标的空间特征,比较绿色GDP与传统GD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划分县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地域类型。结果表明:基于EMA-MFA的绿色GDP核算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的强调可持续性的评价方法,旨在从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视角说明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县域复合生态系统各能值指标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具有一定区域差异,基于EMA-MFA核算的绿色GDP与传统GDP相比核算结果差异大,绿色经济与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变化明显;县域绿色GDP根据本地自然生态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损耗状况可分为5类地域类型;不同地域类型的县域应根据现状水平与优势特征,因地制宜地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DPSIRM框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影响水资源系统的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论文通过对水资源系统内在机理研究,构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概念框架的水资源承载力DPSIRM评价指标体系,给出各子系统明确的含义,以反映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投影寻踪优化,构建耦合SA-PP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分析投影特征值的历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即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逐步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处于水资源可支撑的规模范围内。2006年以前,水资源承载力呈加速增长趋势,其增长潜力较大。2006年以后,水资源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而2009和2011年年增幅趋于零。最佳投影方向各分量的大小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值越大则对应的评价指标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越大。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程度最大的5项指标依次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三废”治理投资、人均GDP、单位GDP水耗和森林覆盖率。压力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比重为26.15%,表明压力子系统是影响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最重要因子。研究表明此模型具有实用性,可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绿色GDP是以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体系为基础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的主要核算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国民净福利=国内生产总值+一切能带来净福利的其他一切活动成果-社会成本。源于国民核算的国民经济核算经过逐步的发展演变,理论日益成熟,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日趋完善。我们应该立即开始从具体项目到局部地区进行不断的试验,试算内蒙古的绿色GDP。在明晰核算方法条件下的核算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4.
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基于资源环境视角,通过构建绿色GDP核算体系对1997—2013年中国及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绿色GDP进行核算,并进一步通过人均绿色GDP及绿色GDP指数揭示地区绿色发展现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在1997—2013年间绿色GDP指数为78.99~87.06,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依赖度较高。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资源节约效果显著,环境污染管治仍需加强。2)区域差异上,人均绿色GDP与绿色GDP指数均呈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格局,即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其资源环境依赖性也较低。3)将全国进行绿色发展分区后,处于健康区的省市有10个,潜力区5个,高危区10个,警戒区6个。绿色发展健康区主要覆盖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内陆省市为绿色发展高危区的主要覆盖区。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10年的生态示范建设,西青区逐步改善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关系,并迈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本文对西青区2005年至2012年经济增长、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三者间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西青区水资源、能源消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随经济增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表明经济增长对资源及环境的依赖程度正逐步降低;同时也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未来该区的资源环境仍可能面临巨大压力,并为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间绿色GDP核算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GDP核算是通过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本文分析了世界各主要核算体系下的编制方式,探讨目前各种核算方式所存在问题及缺失,以加深各方面对绿色GDP核算的理解与实践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