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根据总氮前期氧化的特点,对氧化时间进行了分段试验研究,得到氧化时间对总氮分析结果的影响结论,提出了总氮分析时对氧化时间的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试利用空气产生臭氧,在氧化塔中处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改变臭氧投加量和接触时间,测试出水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分析废水中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氧化后,臭氧化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溶入使废水中的氮含量增加,出水总氮含量为进水的1.01~1.38倍,溶解转移导致的总氮增量不大,仅占出水总氮的6.54%~27.53%。与27.53%的总氮增加率对比,硝酸盐氮的增加量均较大,增加率达到了约78%,氧化转化导致的氮素浓度增加大于溶解转移导致的氮素浓度增加。当接触时间为0.62~2.40 h,出水的总氮为进水的1.07~1.38倍,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出水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增加量升高,出水中溶解累积的氮氧化物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3.
根据 GB1 1 894— 89《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水质总氮测定方法 ,发现空白值有增高现象 ,通过研究证明 ,氧化时间的长短、蒸馏水纯度的高低、碱性过硫酸钾存储时间的长短以及实验室环境等都会对总氮空白测定值有影响 ,文章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 ,明确了影响因素 ,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响总氮测定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水质分析中总氮测定的实际问题,应用GB 11894—1989《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从总氮测定方法的原理出发,探讨了影响总氮测定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标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要提高水样总氮分析的准确度,可采用50 mL优质比色管进行消解,选用优级纯的过硫酸钾,消解后的冷却时间需延长至2 h。  相似文献   

5.
降低总氮测定空白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B11894—89《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水质总氮测定方法,发现空白值有增高现象,通过研究证明,氧化时间的长短、蒸馏水纯度的高低、碱性过硫酸钾存储时间的长短以及实验室环境等都会对总氮空白测定值有影响,文章对以上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明确了影响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幸梅 《重庆环境科学》1998,20(6):51-52,56
通过对过硫酸钾溶解方式及储存时间的条件实验,表明,用过硫酸钾氧化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时,过硫酸钾氧化剂以自然溶解为好,存放时间以不超过3d为为宜,还对影响总氮测定的准确度、精密度的实验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氧化石墨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石墨烯(GO)增强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通过批次试验观察G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浓度为0.15g/L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最好,总氮去除率比无GO的空白组提高18.6%;当GO剂量达到0.2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总氮去除率比空白组降低了26.0%.通过对照实验研究GO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O的R2反应器在每个基质浓度阶段的平均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3%,83.2%,81.1%,80.8%,均高于未添加GO的R1反应器.对R2反应器周期内脱氮性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比修正的Logistic模型更适合描述GO作用下周期内基质去除特性,并且通过模型得到了周期内任意t时刻下的出水总氮浓度和总氮去除率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水质中总氮的测定实践,总结出蒸馏水纯度、加热氧化时间、试剂纯度及储存时间、波长的准确定位以及实验室环境等因素均会对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分析和实验对比,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分析误差提高测试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吕伟  彭磊  周星煜  魏敦庆 《环保科技》2021,27(6):12-14,60
以深圳市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纳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凝沉淀+高级氧化+A/O"组合技术处理浓缩液.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对浓缩液COD、总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2%、48%;高级氧化对混凝沉淀出水COD、色度去除效率分别为71%、99%,对总氮无明显去除效果;A/O深度处理工艺对高级氧化出水COD、总氮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26%、28%.整体工艺可去除浓缩液92%的COD以及63%的总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城市污水SNAD生物膜反应器在高溶解氧工况下的脱氮性能.SBR反应器以城市生活污水为进水,反应器内放置鲍尔环生物膜载体,控制温度为30℃,采用间歇曝气方式,曝气阶段曝气量为500L/h,溶解氧浓度达5mg/L.阶段1控制曝气和非曝气时间都为2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低,反应器具有良好的脱氮性能.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和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9%和llmg/L.阶段2、阶段3和阶段4研究了曝气时间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曝气时间对生物膜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影响较小,对生物膜的NOB活性影响较大.阶段3控制曝气时间为6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低,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和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3%和14mg/L.阶段4控制曝气时间为160min,生物膜的NOB活性较高,反应器的总氮平均去除率降低至50%,出水总氮浓度平均值为35mg/L.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海洋化学调查技术规程>的海水总氮测定方法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了改进,减少水样转移次数与定量移取步骤,对改进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空白值等指标与<规程>法进行了比较,并验证了改进方法的有机氮氧化率、加标氧化率和海水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空白值均符合总氮测定要求,有机氮加标氧化率和加标回收率符合<规程>的要求,说明了改进方法可靠,简化了步骤、缩短了时间,节省了试剂用量和器皿,更适于船上现场测定.  相似文献   

12.
过硫酸钾氧化-锌镉还原法("锌镉法")和过硫酸钾氧化-镉铜还原法("镉铜法")是我国海水中溶解态总氮测定的常用方法,为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本文结合17家实验室海水中溶解态总氮的现场比测结果,对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不同实验室采用同一方法测定相同样品的对比表明,各实验室内部测定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实验室之间则表现为锌镉法测定结果波动较大,镉铜法测定结果波动较小的特征;采用两种方法测定同一样品的方法比对表明,锌镉法测定结果低于镉铜法。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的实验试剂和实验用水条件下,两种方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态总氮的结果波动较大,表明消化瓶内壁吸附的杂质、硝酸盐还原方式以及实验过程中引入的沾污等均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过程中,通过标准曲线、标准物质、具体试样的一系列测定探讨,发现试剂、实验用水、实验器皿、实验环境等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降低经络合萃取处理后的T酸废母液中氨氮和总氮的浓度,为后续生物处理创造条件,对T酸母液进行Fenton氧化和蒸氨预处理,讨论了Fenton氧化、pH值、气液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氨氮和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nton氧化降低了T酸废母液的氨氮浓度,有利于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去除率增幅明显.蒸氨过程中,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随着pH值、温度和气液比的增大而升高,在pH值为11,气液比为3000,温度为95℃的条件下反应120min,氨氮去除率大于99%,总氮去除率大于97%.蒸氨预处理的氨氮去除动力学方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0.00883min-1.反应的阿伦尼乌斯方程为:ln(k)=-1.97161-1016.5026/RT,R2=0.9959,反应活化能为8451.20J/mol,指前因子为0.139min-1.蒸氨是处理高氨氮T酸废母液有效手段,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用生物膜缺氧修复受污染的城市河道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明  胡一珍  严荣  刘芳 《环境科学》2009,30(7):1920-1924
采用一种类似氧化沟的反应器,其中利用蜂窝陶瓷为载体形成生物膜替代活性污泥,对城市受污染的河道水体进行缺氧生物修复.修复过程中控制溶解氧含量在0.5 mg/L以下,使生物反应在缺氧状态下运行.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40%~60%,总氮的去除率达到40%~45%,即氨氮和总氮得到同步去除,且没有亚硝酸盐积累.提取生物膜置于摇瓶内进行厌氧培养发现,氨氮和亚硝酸盐氮也得到同步去除,这表明在低碳氮比的微污染地表水的生物修复过程中同时有硝化-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现象.通过分子生物学分析,证实在生物膜群落里存在具有厌氧氨氧化能力的微生物.这一结果有可能为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常出现空白值偏高、样品平行性较差、实验准确度不高等现象.为此,从总氮的测定过程出发,探讨了影响总氮测定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水质总氮测定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分析试剂纯度、实验用水水质、器皿的清洗程度等对总氮的测定均有一定影响,适当延长消解时间与提高消解温度也有利于降低总氮的空白值.因此可通过优化各实验条件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检测人员和环境等条件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碳、氮物质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碳素和氮素物质对黄松田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碳素或氮素物质对黄松田土中甲烷氧化菌种群的数量变化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土壤氧化外源甲烷烷尖性却具有显著性影响,且不同浓度的同一物质对黄松田土壤氧化外源甲烷速率的影响也不相同,甲烷氧化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甲醇和甲酸)较非甲烷氧化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和能促进土壤产甲烷菌产甲烷活性的碳源物质(酵母膏,葡萄糖和乙酸)可更强烈地抑制土壤氧化外源甲烷的活性,有机氮素物质对黄松田土的甲烷氧化速率的影响要较无机氮素质质弱,在无机氮素物质中,硝酸盐对土壤氧化外源甲烷活性的抑制强度要强于铵盐类物质,NH3要比NH^ 4对甲烷氧化菌的甲烷氧化活性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一旦黄松田土的甲烷氧化活性受到碳,氮物质的抑制,恢复其氧化外源甲烷活性就需要较长时间,且受到抑制的过程越,恢复所需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18.
氮输入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4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盆栽法对小叶章不同生长阶段土壤CH4氧化能力随时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输入后,植物各生长阶段的CH4氧化率均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变化.从生长季(6月7日~8月24日)CH4氧化率均值来看,只有12g/m2处理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且12g/m2和24g/m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n = 4, P < 0.05).不同氮输入水平对植物不同生长阶段CH4氧化率影响明显.第一阶段(6月7日~7月2日)适量(6g/m2)氮输入对CH4氧化起促进作用,但过量(12g/m2)氮输入则起抑制作用.第二阶段(7月2日~7月20日)只有12g/m2处理起促进作用.第三(7月20日~8月7日)、四(8月7日~8月24日)阶段氮输入对CH4氧化起抑制作用.氮输入后,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土壤基础呼吸(BR)、土壤代谢熵(qCO2)、土壤诱导呼吸(SIR)、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植物地上生物量与土壤CH4氧化的动态关系存在差异.土壤CH4氧化仅与MBC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其他影响因子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过硫酸钾氧化法测总氮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为了控制精度最好使用无氨水和蒸馏水,过硫酸钾使用前应该进行2次重结晶,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该控制在12g/L左右,测定样品置于灭菌器中必须保证压力达到0.1~0.4MPa,消解温度控制在126℃~127℃为宜,消解时间应该≮50min。  相似文献   

20.
氧化塘污泥中含有较丰富的各种氮、磷养分,将氧化塘污泥堆肥处置后农用是一种有效的处置方式。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时堆肥过程中氮磷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氮含量下降了17.5%,总磷含量上升了47.0%,堆肥的时间以49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