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公民环境权私权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环境权的属性,一些学者认为其具有私权性,受民法侵权法的保护。本文作者认为,环境权是人类为解决环境问题而新兴的一种权利。它是通过具体社会法性质的环境法来确立的,其目的是保护环境免遭污染和破坏,公益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它与民法中确立的民事权利在设置的目的上,先使的方式上以及法律的救济手段上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公民环境权是在环境危机产生后才愈加受人关注.本文通过对公民环境权的定义的探讨,对公民环境权的性质进行剖析,并且认为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它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一项基本人权.但期待高位阶的法律做出更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权益法律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在建立环境权益损害诉讼制度和保障国家和公民环境权益方面目前应做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权的属性看环境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的概念自产生以来,对于其基本理论问题一直存在争论,文章在探讨环境权属性的基础上,从环境行政的角度来寻找保护环境权的法律模式。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各科学者都投入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然而环境权内涵模糊使得该权利难以正式列入民法典"权利家族"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环境权相关理论阙如,而以往的代际公平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公共信托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过于宏观而难以解决权利私人化的困境,而人权理论对于环境权的法定化作用有限。因此,亟须新的理论为环境权入法提供相关支撑。霍菲尔德法律关系理论中对于"权利"一词的特殊解读和对权利、义务、责任、特权、权力等概念间的基本法律关系进行的严密论证可以为环境权的间接入法提供有益作用。本文认为,应该将环境权解释为一项具体对人权,而将人身权解释为一项宽泛意义上的对人权,以形式逻辑论证将其纳入其中,同时从法律概念间的相关关系、相反关系,从义务、责任、特权等路径论证环境权间接入法的可行性,从而实现环境权的早日入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法律体系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环境权也逐步确立和独立化,成为一项独立的法律权利。为使环境权从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进而切实地转化为实有权利,应建立对环境权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环境权保障机制是由环境实体法与程序法相互协调而构成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也有利于环境法功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趋加剧,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由此引发了层出不穷的环境争议。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最有强制力、最为公平正义的终局解决办法,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最有效途径,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我国环境诉讼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阐述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在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证据自身的特殊性、保全主体不明确、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环境公益受损。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公益诉讼时的证据保全问题进行探讨,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证据保全主体、方式、条件,增设环境公益诉讼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的虚假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态主义法哲学、代际公平理论和环境公益论的影响下,环境权理论研究出现了将权利主体范围扩大的倾向,即把自然、后代和人类整体都视为环境权的主体。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来源于误读了环境权是调整国家与公民关系的实质,过分强调了环境利益的公共性,忽视了公民个人依据环境权享有的环境利益,夸大了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冲突,混淆了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界限。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作为一项新兴权利,在国际上一直被热议。对于环境权入宪的路径选择,世界各国也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对我国现行宪法文本分析的结果表明,文本中有关环境保护条款的性质为"国家目标责任",而非基本权利,以"国家目标"的形式来保障人权的效用在现实情况下远远不足基本权利的效果理想。从环境权入宪这一角度入手,探索环境权入宪路径选择以及入宪后的法律保障问题,从而发挥环境权入宪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矿业环境相邻关系的界定是相应环境产权私人化的途径。由矿业环境相邻权与矿业成员环境权双向对接组成的环境相邻关系,通过法律来约束矿山企业的环境相邻权和激励相邻对方的成员环境权而共同保护矿业环境。矿山企业一方给相邻对方合理施加容忍义务,相邻对方应当容忍非实质性的或当地通行的影响。成员环境权的保护,是基于物权而行使消除危险、排除妨害和恢复原状的请求权,基于债权而行使侵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9,(4):55-55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社会成员,包括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在环境受到或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情形下,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不受损害,针对有关民事主体或行政机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和公民环境权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渔业环境权是渔业权人在得到许可的渔业水域从事养殖、捕捞等生产活动时所拥有的保护渔业水域环境的权利。根据物权理论,渔业环境权是一种基于国家对渔业水域的所有权上派生的用益物权,是《物权法》中养殖权和捕捞权的构成要件,它同养殖或捕捞水生动(植)物的所有权、对得到许可的水域(水体)的占有或使用权一起,构成完整的养殖权或捕捞权。这就是现行法律制度没有规定独立的渔业环境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基本人权一项重要的补充,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源起于20世纪60、70年代,1970年《东京宣言》提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健康和福利等要素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然而我国多数公民对这一点并不十分了解,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手段,但事实上,我国已经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体系。公民环境权的概念我国学者将公民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据此公民环境权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15.
关于对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雅琪 《青海环境》2004,14(1):25-29
环境保护法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基本法。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 ,颁布于上世纪 80年代末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环境保护法已滞后于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形势的发展。本文对如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法进行思考 ,提出了遵循经济增长规律 ,选择环保法典方案 ,建立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法制机制 ,加强环境权的法律保护和创建新的环境法律制度等 4点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马燕 《绿叶》2012,(9):51-56
国家的环境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环境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而政府环境信息是衡量环境管理能力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环境知情权、环境保护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的基础。尽管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也有多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环境保护中的环境行政权与公众环境权是两种不同属性的权利,它们产生的背景以及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环境行政权在环境保护中处于主导性地位,公众环境权是一种从属性、补充性权利,但公众环境权的行使往往有其独立性一面,构成对环境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便一直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且愈加严重,环境权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环境权是宪法权利还是具体权利,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内容为何?环境权与其他权利的界限如何划定?可谓众说纷纭,尚不能明确回答。但环境之保护无暇坐看百家争鸣,可退而次之,通过公民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暂时弥补环境权定性不明带来的维权缺位问题,实现环境权益的保护救济并向环境权的直接保护过渡。  相似文献   

19.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具有规范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环境权、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在我国构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已具备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观念基础、法律基础及司法基础.据此,应当着眼于现实国情,在立法上明确规定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同时,从拓宽原告资格、设定复议前置程序、引入禁令判决、以及设定律师强制代理等几方面着手细化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烈勇 《青海环境》2002,12(3):125-127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公示制度、环境违法行为有浆举报制度和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实践创新,这些制度的实施对维护公民的合法环境权益,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