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本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颁布了《环境教育等促进法》,此法由2003年颁布的《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修改而来,是一部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用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通过分析该法多角度分层次的教育措施及特点,借鉴日本多年来环境教育推广经验,对我国加快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实现全民环境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环境法制教育有利于提升公众的环境保护理念,促进环保社会治理。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环境教育法律依据、教育内容、教育职责、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在我国大陆开展环境教育法制建设,须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强调党、政府、社会、公民和市场关系的制度化,解决组织主体、参与主体和经费保障等关键问题,符合实际并发挥实际作用。在党内法规方面,要制定与国家立法相衔接的环境保护党内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国家立法的建设方面,制定专门了《环境教育法》或者《环境教育条例》,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环境宣传教育权利和义务,把环境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等制度和机制,采取有针对性和可接受的宣教方法与机制,促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度得以运行。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以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参与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明确教育对象和指定教育内容、持续、普遍开展的环境教育,在全省城乡展开.这是该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编制全民环境教育规划,是贯彻落实《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省60%左右的人口按照不同方式、不同要求接受环境教育,这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编制全民环境教育规划的目的是,对这项系统性工作做出整体的设计、安排和部署,使其能够科学、有序、合理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共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认为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配合,更加有利于孩子的环境教育。一、项目背景及目的环境保护是关系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幼儿的环境教育,把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青岛市在各中小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幼儿环境教育尚显薄弱。为摸清我市幼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兴国之本。环境教育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吉林省环境教育工作起步较早,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结合本省的实际,不断摸索经验,在广泛开展社会全员教育的基础上,将厂矿企业职工和广大青少年作为环境教育的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扎实深入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09,(4):71-71
哈尔滨市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工作,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经验扎实,带有广泛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全面的体现了黑龙江省环境宣传教育的工作特色,开拓了一条崭新的,切实可行的全民环境教育的成功之路。2008年荣获国家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对在全民环境教育工作和环境新闻宣传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由各级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的规定。省环境保护厅决定,授予哈尔滨市环境宣教信息中心“黑龙江省全民环境教育特别贡献奖”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正环境教育法律法规如果不设计一些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和机制,最有可能虚化,沦为形式,浪费立法资源,降低立法信用。环境保护虽然是国家的职责,但是不能离开公众的理解、配合、参与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说服。可以说,环境教育立法是环境守法和捍卫环境法益的基础。我国2011年宣布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就是说,立法理论构建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中国正在进入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国家开展环境教育立法的呼声越发高涨,连续几年都有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相关提案。环境保护部也在2012年建议将环境教育立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5年立法规划。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关于环境教育的话题依然再次成为被关注的热点。环境教育,是今年两会上新出现并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在国外,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2011,(9):1
《环境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全国唯一致力于公众环境教育的权威期刊。本刊坚守"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的办刊理念,立足全民环境教育,团结各界环保力量,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勇 《环境教育》2014,(1):29-32
对基础环境教育提两个建议:一是环境教育要改变渗透式教育的局限,实现基础环境教育的全面覆盖;二是推进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工作,开展全民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1.
虞伟 《环境教育》2014,(7):48-50
正第一,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现状我国关于环境教育最早的政策表述是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文件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在1980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对环境教育作出规定,指出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环保科普教育是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群众环保意识,是加强群众环保科普知识认知,是强化群众环保行为的基础.环境保护科普工作是向社会公众普及环境保护的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对环保政策关注、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针,也是我们搞好环境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环境教育工作,对于破除不利于环境教育事业发展的思想障碍,提高全民环境保护素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环境保护事业陕速、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大范围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环境教育作为环境保护系统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强化全民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学生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美、日两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与环境保护在完善法律、加强环境教育、积极的政府引导与专门的政府投入等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我国环境保护应在科学立法、完善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等方面作出努力,以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保护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市民的义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不断拓宽公众环境教育的渠道,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升公民环境素养,仍然是我们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借鉴国外经验,深圳在创建自然学校上做了有益尝试。自然学校将成为公众环境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正>《环境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的、是全国致力于公众环境教育的权威期刊。本刊坚守"普及环保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推动公众参与"的办刊理念,立足全民环境教育,团结各界环保力量,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环境教育》杂志为月刊,大16开本,彩色印刷,每月25日出版。每册  相似文献   

18.
编写党政干部环境教育教材的思考刘大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才能提高全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才能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各类环境教育中,对党政干部的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党政干部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全民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以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环境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路、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实施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终身环境教育已日趋必要与紧迫。本文运用环境保护理论及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从世界与我国环境教育的形成与历史演变着手,论述了我国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目标、思路、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