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是消除土壤污染并实现再利用.为防止消极修复和过度修复带来的新的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可持续修复理念,以系统科学地综合分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确定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效果评价模型的候选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筛选,并应用AHP-熵权法计算推导出评价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估(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结合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权重值构建了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中环境指标组合权重值(0.473 57)最大,其中土壤质量状况改善的权重(0.215 02)最高;健康风险削减和污染场地地价提升分别为社会和经济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实例验证中案例污染场地的最终可持续性评分为7.70分,在“良好”的评价区间内,与实际修复情况一致,结果可指导修复方案的优化.研究显示,构建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对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制定、比选以及修复后效果的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我国土壤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面对污染场地数量多、资金压力大、技术力量薄弱和城市发展用地需求不断扩大等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揭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交互作用机制,建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区划技术体系与分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文章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特定污染场地分区管控、基于风险分级的区域污染场地分类管理和基于污染场地再利用的风险管控区划规划决策等3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区划研究的基本思路,为统筹构建国家层面的区划技术体系提出了完善区划指标体系、兼顾利益相关方诉求和整合有效信息等可优化方向。通过研究进展整理与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再利用的分级、分类、分区管理提供精准决策支持,最终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侯德义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9):2015-2025
我国工业场地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地块省级名录中含地下水信息的地块有31%存在地下水污染. 近年来,地下水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日益得到政府和行业的高度关注,相关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地下水管理条例》将会进一步推动工业场地的污染地下水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工作. 但是,我国当前地下水领域的相关研究仍然比较薄弱,不能完全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 本文根据地下水修复领域国际研究前沿和国内的发展与管理现状,提出未来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的十大科学与技术挑战: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的绿色可持续性,污染物及水文地质条件的精准刻画与风险评估,水土协同治理,低渗透地层及透镜体的反向扩散,原位氧化和生物修复过程中的有毒副产物生成,物理分离技术的拖尾,地下水修复中的污染物反弹,大型复杂污染场地的治理与管控,岩溶裂隙水污染迁移与风险管控方法,以及地下水中新污染物. 克服这些科技挑战的过程也必将给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事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土壤修复技术的可持续性是评价土壤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选择土壤修复技术的重要依据。以上海市某重大工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为例,基于欧盟组织CLARINET和英国开发的污染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评分系统,制定了评价原则;运用多标准分析法(MCA),从人体健康、社会、能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等角度.对2种典型的修复技术(原位稳定/固化,异地填埋)的可持续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稳定/固化技术是1种较为经济且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的修复方法;填埋技术不仅经济成本较高,而且温室气体排放种类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区域尺度污染土壤修复特征,以北京市2006~2021年51个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基础,对修复技术与方量进行统计,利用物质流方法探究污染土壤与污染物通量及归趋,并以因子法估算修复行为产生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2021年修复污染土壤819.18万m3,其中有机、复合、无机污染土壤分别占88.13%、10.23%和1.64%;修复技术以异位为主,方量占82.92%;修复后土壤去向主要为异地填埋(46.02%)和资源化利用(35.18%),而原位修复(15.25%)、风险管控(1.83%)以及原场回填(1.72%)占比较小;修复6类特征污染物共计9943.70t,其中苯系物239.89t、氯代烃1502.12t、多环芳烃510.36t、石油烃4908.52t、重金属2768.33t、农药类14.48t;修复行为排放CO2 58.34万t,排放强度逐步下降.建议1)保障修复效果前提下,优先低碳修复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模式;2)减少区域土壤修复特征污染物的扰动和输送通量,降低能源、材料等投入消耗;3)精细构建区域场地修复可持续度评估方法,构...  相似文献   

6.
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施绿色可持续修复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危险废物的产生。本文分析了欧美国家在40多年污染土壤修复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典型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与方法,根据我国土壤修复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必要性和增强风险管控的科学认识与管理能力、通过精细调查与精准修复增强绿色可持续性、推动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决策方法的发展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7.
绿色可持续修复是近年来修复领域新的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修复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目前,国内修复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地块修复的环境和经济方面,而鲜有对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污染地块修复社会可持续性的要素,并通过案例探究了修复过程中的公众知情与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信息沟通不畅、公众知情权受限是制约公众参与、降低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污染地块修复全过程中加强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公众参与和满意度,为实现场地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汞污染场地特征识别与风险管控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中重要的履约计划。围绕当前我国场地尺度汞污染特征不清、风险管理模式不健全的问题,深入研究了人为活动汞的物质流向与管控行业场地潜在的污染途径,系统分析了当前场地尺度汞的主要来源、赋存形态、空间迁移与形态转化,并以原生汞矿选冶矿山作为典型汞污染场地,构建了场地概念模型并对风险评价与分类管控对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汞污染场地多存在于原矿开采、汞触媒、氯碱、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废物处置等有意汞排放行业,以及燃煤电厂、有色金属、水泥生产等无意汞排放行业。场地中的汞以无机和有机复杂形态赋存,并可发生介质间迁移与形态间的转化,对场地风险的精准评估形成挑战。汞污染场地潜在暴露情景的场地概念模型表明:汞可通过经口、呼吸、饮水、饮食等多途径进入人体并形成不可接受的健康风险。根据国外场地风险评价理论与管理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汞生物化学转化过程的精准风险评价与风险优先级相适应的分类修复/风险管控,以期成为一种科学规范、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汞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对策。最后对汞污染场地风险评价方法与管控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美国污染场地管理和治理历史的三个阶段,介绍了美国污染场地管理从高能耗修复到可持续风险管理的转变,并分析了美国可持续风险管理配套的导则和关键技术,以加利福尼亚州低风险地下储油罐场地管理作为案例分析美国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理念,得出对中国污染场地管理的启示:积极研究国外污染场地管理历程,准确判断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所处阶段;在修复策略的选择上引入可持续风险管理理念,避免过度修复;总结中国污染场地数据,加大风险管理技术的研发;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环保界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风险评估是污染地块管理的核心环节,基于风险的管控策略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风险评估过程中暴露情景构建、暴露模型表征和暴露参数选用等的不确定性是影响评估结果的主要因素.而层次化风险评估(Tiered Risk Assessment)通过迭代方法可有效平衡评估不确定性、结果准确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为污染地块提供了经济高效的风险管控思路.因此,为强化对层次化风险评估的理论认知并推动其在污染地块风险评估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污染地块层次化风险评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污染物环境行为的暴露情景构建、暴露模型表征及参数本土化调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层次化风险评估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表明,层次化方法在污染面积较大、污染状况复杂的大型污染地块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相较于传统风险评估,这一方法可提高结果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避免过度修复.基于现实假设构建暴露情景和优化暴露模型、耦合不确定模型评估及参数本土化调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基于此,结合我国污染地块风险管理的政策要求及现状,提出层次化和精细化的风险评估在污染地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建议.未来可从内涵演变、...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法规制度缺失,土壤环境监管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的实际,为了加强对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规范对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文章从厘清污染地块监管责任、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建立了相关的风险管控制度,以期为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态综合评价的区域环境风险差异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灾害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法”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风险评价-等级分区-差异化管理”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方法,并以河南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开展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环境风险的动态综合评价和“差异化”管理研究.结果显示:(1)郑州、许昌、漯河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高,分别为13.79、13.46和13.28,信阳、南阳和三门峡等市综合环境风险指数最低,分别为4.15、4.16和5.01;(2)采用系统分层聚类法将河南省18个市级单元聚为5类环境风险等级区,其中,郑州、许昌、漯河等属于高风险区;焦作、濮阳、鹤壁等属于较高风险区;安阳、开封属于中风险区;平顶山、商丘、周口等市属于较低风险区;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市属于低风险区;(3)根据河南省各市环境风险等级及主导因素的差异,遵循高、较高风险区“重点控制、优先管理”、中低风险区“逐步控制、加强防范”的原则,提出了“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实现区域环境风险动态综合评价,识别区域环境风险主要贡献因子,而且“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更符合地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4.
风险全周期管理是推进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有效实现地块安全可控的重要方式.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全球履约背景下,为有效提升汞污染地块的风险预防与管控能力,该文对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深入分析污染地块健康风险全生命周期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地块风险源头-暴露途径-环境受体3个核心风险要素,并结合国内外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经验,构建出适用于此类污染地块的风险全周期分类管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根据土壤与地下水风险管控标准评价地块污染水平,并结合地块敏感目标和暴露途径等暴露情景对地块进行分类管控决策.通过对工程修复、风险管控、制度控制等进行多技术有机耦合,可实现对汞污染地块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风险管理,即在风险产生、风险发展与风险消褪的各个环节,分别施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及长期管理措施,有效遏制地块新增风险的基础上,实现污染地块风险的安全可控.该技术体系存在如下特征:1)基于风险的管理决策可以反映地块管理的科学内涵;2)分类风险管控策略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实现最大的管控净效益;3)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基本理念,实现“源头-过程-末端”的全流程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田—畜禽生产系统可持续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南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动态及其可持续性,以福建典型山区德化县为例,构建废弃物能值比例、环境污染能值负产出等指标,运用能值理论定量分析德化县2007—2016年农田—畜禽生产系统投入产出、环境负荷及可持续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德化县农田—畜禽生产系统能值投入以购买能值为主,占能值总投入的68%~79%,水资源能值约占21%~31%;畜禽子系统能值产出占72%以上;能值密度在2.68×1012~3.33×1012 sej·m-2之间波动上升,净能值产出率下降40%,环境负荷明显加重,2015年以来有所减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2007—2010年短暂上升后快速下降,由1.14降至0.42。从构建的指标来看,系统废弃物能值比例有所下降,环境污染能值产出减少约22%,综合经济效益和废弃物利用情况,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德化县目前正处于农田—畜禽系统产出结构调整期,应增加系统内部反馈能值用量,控制化肥、饲料投入,提高废弃物利用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After 30 years of economic reform sinc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78,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has increased by 150% over the past 15 years. The sustainability of such intense economic activity has been question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trends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wo sensitive agricultural areas of China: Dezhou district, a well-developed region, and Guyuan district, an underdeveloped region. We used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model and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hat involved local experts to select and evaluate 27 area-specific indicators, then calculated changes in their values from 1985 to 2002. We aggregated these indicators into dimension- and PSR-specific indices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development in both regions. There two regions differed greatly in sustainability, b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aises concerns in both areas, especi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i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2002, Dezhou district performed well economically, with an index value of 0.78 (where 1.0 = sustainable), followed by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both with index values of 0.48). All three indices have increased since 1985 (by 0.17, 0.25, and 0.13, respectively). In Guyua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as highest (with an index value of 0.73), followed by economic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values of 0.55 and 0.37, respectively), but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has decreased by 0.04 since 1985, whereas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creased by 0.18 and 0.12, respectivel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regional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prioritie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both the region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three sustainability indices.  相似文献   

17.
决策支持系统在污染场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价与环境监管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污染场地环境管理问题包含很多环节,涉及信息量大,采用决策支持系统管理污染场地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全面了解欧美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对于我国科学开展与实施污染场地管理工作具...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指示物种筛选和情景分析,建立经济、社会、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指示生物的风险阀值分析,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环境影响和环境投资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决策意见。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土壤污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工业污染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针对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中利益相关方众多、修复质量控制和追责机制不完善、工程实施后可能遗留风险隐患等问题,文章提出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及环境管理全流程中的治理修复质量控制、异位和原位修复的当期及长远风险监控、责任追究机制等关键环节上环境管理模式和机制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实现我国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