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高效、经济治理雾霾(重污染天气)已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目标.为验证中央政府制定的系统性激励政策能否有效规避传统环境规制失灵,选取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作为博弈模型参与方,将激励机制引入约束条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从最佳规制效果和规制强度两个维度构建了双方最佳规制策略.研究发现,各地政府在治理雾霾中,引入中央政府规制约束,分配治理成本和提供资金支持,是避免规制失灵的关键.此外,中央与地方应采取差异的规制策略:在中央政府层面,中央政府治理雾霾专项资金分配最优策略应是使资金量(F)与地方政府申报量(p)呈正相关,并且呈边际递减关系;地方政府对于企业的超排行为不应采取严罚的手段,随着企业超排量的加大,更好的规制手段不是加大惩罚力度,而是从更加合理的环境税费(t)以及降低企业边际减排成本[TCp3'(p3)]上着手.   相似文献   

2.
薛桂芳  于海涛 《海洋环境科学》2016,35(3):438-443,466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逐步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海警局、国家海洋委员会、中央海权办的成立都表明了我国在海洋执法、海洋维权、国家海洋战略规划方面的决心。在海洋行政管理的具体职能分配中,如何有效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管理职责仍是我国目前面对的难题。从海洋资源所有权的分享出发,重新建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明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海洋事务管辖权责的合理思路。通过对海洋行政管理权力进行合理划分,提出构建以海岸带管理为核心的地方政府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将有助于解决诸如海洋带资源管理权竞争等难题,达到优化地方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其中"十一五"规划提出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属于约束性指标.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相似文献   

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空气质量管理的法定目标和依据,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制度是履行空气质量标准目标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我国尚未建立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制度,导致中央政府监督地方政府履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目标的手段缺位。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与职能,中央政府负责对地方城市政府的空气质量达标规划进行最终审批和问责;省级政府负责向环保部提交规划;市级政府负责编制和执行规划。建议加快出台"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条例"及其配套性的法规和部门规章。  相似文献   

5.
公共事务的积累只是为制度化解决提供了必要性,当政者维护政权的根本利益需要决定了公共事务处理的优先序列。客观问题的属性和解决的迫切程度只有在政府最高层统治集团认为维系权力存续的手段具备充分的支撑条件时,才会愿意在正式制度上进行调整,为解决问题提供制度供给。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环境问题并不突出,中央政府根据社会主要矛盾需要制定了以发展经济为重心的制度体系。这种制度结构使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容关系。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地方政府庇护辖区企业环境行为,机会主义地执行环境管理制度,使环境问题积累成为影响安全价值的显著因素。在国内外政治压力下,中央政府最终做出了战略调整,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制度调控下,自发地合作治理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1947年夏,广东省遭遇数十年来罕见特大水灾,给全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引起了广东省地方政府的密切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广东省政府在第一时间内成立广东省水灾紧急救助委员会,具体负责灾后救助与重建事宜.此次水灾,广东省地方政府有力作为,发挥了上下联动、内外配合的优势,在勘灾、筹募、赈济等环节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应对机制,弥补了中央政府在特殊时期由于兵祸连年,财政匮乏而导致应灾机制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地震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对宋代320年间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认识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地震发生后,宋朝政府积极展开救灾与论政,以帮助灾区度过困难并总结治国方略得失,以增强政府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对宋代320年间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认识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地震发生后,宋朝政府积极展开救灾与论政,以帮助灾区度过困难并总结治国方略得失,以增强政府抵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联邦制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造就了美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环境管理权力特点鲜明的配置格局.尽管发展历史和政治制度大相径庭,但美国的这种环境管理权力配置格局对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仍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论民国初年我国的政府救灾行政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国家行政要务的救灾,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救灾机关是内务部,内务部的权力职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虽然其名义上作为中央一级专门救灾机构,但由于机构初设.经验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无论是部务还是权限与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农商部等都颇有纠缠.至于地方政府救灾机构,作为地方政府组织机构的一部分,虽属专管,但有兼管之嫌.一些专门的赈济机构,只不过有时囡灾于公署内暂设,事毕即行撤消.当时除了政府救灾机构外,还存在着具有亚政府色彩社会救灾力量.内务部与地方救灾系统之隶属关系相对自由,并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总体而论,民国初年的救灾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比清末进一步完善,其业务范围也逐渐趋于稳定,但由于中央政权极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致使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撤设变化较多,从而引起救灾机构的相形混乱.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是政府和社会抗震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应急响应的分析和思考,认为现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尚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修订完善现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是政府和社会抗震救灾工作的行动指南.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应急响应的分析和思考,认为现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尚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修订完善现行各级政府和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震台站如何做好防震减灾宣传科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震宣传科普工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地震部门的重视,作为地震监测系统的基本单位一地震台站如何在地震宣传科普工作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地震台站自身特点和优势,从地震台站进行科普宣传工作的意义、内容、现状及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胶州市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城市总体防御灾害的能力,在城市规划设防和防震减灾工作等方面采取的种种措施.根据胶州市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就当前城市规划和防震减灾所面临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作用。非政府组织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将使防震减灾工作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在防震减灾领域的作用,根据我国政府组织发展的实践,提出了在防震减灾管理工作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是地震救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制订地震应急救援预案是做好应急工作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总结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使政府及社会高效、有序地做好应急响应,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是先进有效的灾害预防模式和载体,是增强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建设地震安全社区的经验和做法的分析,对地震安全社区建设提出了"十个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昌市各级地震部门通过加强与计划、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房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断强化行政管理职能,促使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逐步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本文从机构建设、制定规范性文件、严格执法、加强宣传、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金昌市全面提升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水平的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核电站厂址选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福岛核事故源于两个直接因素--地震和海啸,以及两因素的叠加,并导致放射性泄漏对周围居民产生重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中国大陆核电站厂址的地震发生概率、海啸发生概率和人口分布因素,由此评价我国核电站厂址选择的安全性。结果证明:我国大陆核电站远离地震带;沿海不会发生特大海啸;核电站周围人口分布密度符合安全标准,我国核电站具有较高的固有安全性。同时,此次福岛事故也是对我国核电发展的警示,要求不可忽视小概率的超基准设计事故以及多个超基准设计事故叠加的情况;要重新审查中国抗震和海啸等极限事故的标准;要考虑人口密度;要避免两个核电站建设过密的情况。目前,我国已经采取安全检查等措施确保核电站的安全性。这次福岛事故对我国乃至世界核电的发展都是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该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获取玉树州基层单位的应急响应情况资料,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项目组经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大量资料.调研数据主要反映了本次地震应急存在备灾能力不足、应急期反应能力不强、防灾相关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协作机制、社区(地区)的防灾能力不足、城市抗震能力弱等问题.总结玉树地震基层应急响应的宝贵经验,对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