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渤海的辽东湾是世界上典型的海湾结冰区,位于冰区中的石油平台油轮外输作业中,流冰连续不断地漂移、聚集形成堆积冰,给海上油轮的外输作业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本文概述了在国内首次利用船载雷达,在该湾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采用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系统,进行遥感海冰数据源的获取,图像的解译和数值化处理,得到流冰类型、冰厚度、流冰密集度、流冰速度、方向、流冰漂移轨迹等要素。同时首次现场实时计算出雷达冰漂流场矢量图,并开展了雷达海冰数值跟踪预报,在冰区油轮外输作业中得到很好应用,为雷达技术对水体和海冰监测和预报、遥感应用新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溢油应急系统中的潮流快速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针对海上溢油动态预报可视系统中潮流场的预报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预报方法。首先按潮流数值模拟计算出连续15个周日各网格结点处整点时刻潮流的东、北分量、进而求出各结点的潮流调和常数。在溢油预报时,可用此调和常数迅速算出实时潮流场而不必进行数值计算,提高预报实效。经辽东湾海区试用表明,该方法可靠,快捷,特别适用于微机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随着渤海油气的开发和冰区航行的发展,石油公司和航运部门需要了解详细的渤海流冰的速度和方向。为此,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冰室和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海冰组经过数年的合作建立了渤海流冰数值预报系统。该系统包括海冰场处理,风场处理,流场预报,流冰场预报和预报产品应用等五大部份。海冰场处理是对接收到的卫星冰图进行数学化处理,得到适用于计算的海冰厚度、密集度等初始场资料。风场处理是把预报出的气压场换算成渤海海面风场。利用流场预报模式对渤海流场进行数值预报。流冰预报场是  相似文献   

4.
作用于斜坡结构物上海冰荷载的二维计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海冰荷载是结冰海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控制荷载,当结构物迎冰面具有倾斜表面时,海冰将发生弯曲破坏,从而大大降低海冰荷载值。本文针对一个单位宽度的简单斜坡结构物,分析冰板作用于斜坡结构时的破坏机理,提出基本假定,建立一个通用的二维计算模式,并对给定的工程结构物的海冰设计条件进行海冰荷载计算,给出了作用于斜坡结构上的冰荷载值。  相似文献   

5.
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以辽东湾为示范海区,建立了中文Windows环境下的海上溢油预报系统。采用已经验证的环境动力和溢油行为模型,可提供海面油膜的位置和覆盖面积,水体中油的浓度分布以及溢油的比重、粘度、蒸发量、残留量、平均厚度等物化参数的实时预报信息,或用于溢油的环境风险评价。系统界面友好,输入方便,操作简单,反应快捷、后处理功能完备,并具有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北方海区每年冬季皆结冰。海冰对海上结构的破坏作用是相当严重的,冰荷载有时成为对海上结构物的控制荷载,其破坏作用远远超过风浪。随着我国海上石油开采和海上工程及交通的需要,海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海冰抗压极限强度是海冰的一个重要力学参数,也是海工设计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数据。因此,这个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海冰晶体结构及其内部叶绿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1996年冬季首次辽东湾生态环境调查中的海洋背景条件。扼要地阐述了辽东湾海冰一般概况,分析辽东湾冰样晶体结构、存储条件及其与冰内和冰下海水叶绿素之间的关系。辽东湾冰内叶绿素符合其它结冰海区的一般规律。根据辽东湾冰层底部实测盐度变化规律阐明海冰对冰下海水营养盐的贡献。最后对深入开展结冰海区生态环境调查工作的技术、侧重点和意义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对《珠江口区域溢油应急计划》提供决策技术支持,针对珠江口海域的环境特点研究开发了“珠江口区域海上溢油应急预报信息系统”,综合有潮流快速预报模型、、三维溢油行为模型、溢油风化模型、溢油应急反应模型、以及电子海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不但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模拟并可视化显示海上溢油的漂移扩散和性质变化过程,还可以同时显示环境敏感区和应急人.员设备分布等相关信息。经实际溢油案例应用表明,系统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符合较好,可有效地提高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效率。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城市空气污染气象特征及城市空气污染与排放条件,从而证明城市空气污染预报的范围、时效及内容,并结合我省实际,介绍了空气污染预报系统中的几种主要方法。空气污染预报系统中的主要方法可按预报模式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潜势预报、统计模式和数值模式预报。按污染预报的要素不同,可分为污染潜势预报和污染浓度预报。  相似文献   

10.
海冰是渤海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区域现象。通常年份冰期可跨4个月,覆盖渤海40%的海域面积。海冰对海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典型生态环境和海上突发事故都有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是渤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任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渤海海冰的生成条件和时空分布分析,论述渤海海冰对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海洋生物和海上突发事件的可能影响途径与程度;最后提出要从冰情、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洋生物等几个方面加强冰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渤海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有冰海区中的溢油行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冰海区中的溢油事故直接污染海洋环境。本文介绍了国外对溢油在有冰海区中行为的研究。研究表明,与温水中有很大的不同在于,结冰海区溢油行为与冰的密集度、冰厚及冰的类型等有关。本文学介绍了国内第一个为海洋管理服务的渤海有冰海区溢油行为数值计算模拟。  相似文献   

12.
有冰海区溢油清理技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有冰海区溢油行为的特点,中国海水监测、海冰数字预报和冰区溢油监测、溢油行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介绍了有冰海区溢油的清除技术,并提出今后有冰海区溢油研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一个三维陆架海数值模式来预报近海潮流、COD和油类浓度的对流扩散,并应用于沿岸海区—茂名近海海域的工程前期数值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海区潮流的涨落与实测结果吻合;污染物在近海对流、扩散情形基本合理。这表明该模式可适合应用于河口、近岸等涉海海洋工程海域的流场及水质的三维数值预测,为相关的水动力环境要素和水质影响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内河船舶油污染整治工程的治污效果定量评估方法进行初步探索,给出了整治工程实施后的石油类排放削减量的计算公式,建立相应的水量和石油类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改善效果预测。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京杭运河徐扬段船舶油污染综合整治工程的治污效果评估,预测工程实施后的石油类排放削减量和水质改善程度,为该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明昌  戴明新  邹斌  崔雷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924-928, 940
本文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潮流场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的海域溢油污染事件寻源搜索数学模型。以海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的潮流场,并建立潮流场数据库;收集并建立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风场数据库;建立风、流场逆向耦合的溢油寻源搜索数学模型,并通过与研究海域电子海图的幕景叠置,反向递推搜索海域溢油污染事件源。以广西防城港海域溢油污染事件为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建立的溢油寻源搜索方法数学模型,以水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为基础,保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保持原油膜包络范围的方式又为海域溢油污染事件进一步的精确定位提供合理的搜索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对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定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和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的计算公式。利用平原河网区水量模型模拟太湖流域水动力条件,利用分段混合水质模型进行石油类水质改善效果预测。最后应用该评估方法进行太湖流域船舶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效益评估,预测工程实施后的船舶垃圾、船舶石油类排放削减量和水质改善程度,为该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冰情及其险情等海冰信息产品的制作与发送是海冰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海冰是渤海及北黄海海域的重要海洋灾害之一,依据政府职能部门、用海企业、社会公众、科研人员等用户对海冰监测信息产品的需求,对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通过构建海冰预警监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冰情和灾情数据查询、分析、动态显示与发布,以及海冰灾害风险分析与事故应急响应等主要功能,进而实现海上石油平台、滨海核电、高值养殖等典型涉海用户的冰情监测与风险信息的动态管理,以及相关行政区域的灾情信息传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营口气象站1951年以来的气象观测数据,结合热力学模式HIGHTSI,重现了1951-2018年冬季(67 a)海冰的生长与融化过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多年平均冰厚在2月初较为对称,多年最大冰厚约为0.24 cm。自1951年以来最大海冰厚度与平均海冰厚度的减小速率分别为0.255 cm/a和0.076 cm/a,海冰厚度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为:海冰厚度越大,发生概率最大值对应的年份越早,即大于40 cm海冰厚度的最大概率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小于10 cm海冰厚度的最大概率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1951-2018年,每10年的代际海冰厚度分布概率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为持续的常冰年冰情,20世纪90年代为持续的轻冰年,各海冰厚度的概率呈连续减小趋势;其余代际年份的冰情呈现轻冰年与重冰年的波动变化,各海冰厚度的概率呈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本文定量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营口冰情的影响,为海洋工程设计的海冰参数选取奠定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污染是最为严重的海洋环境损害之一,其发生带来了巨额的赔偿、补偿。因此,开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责任保险的专项研究十分重要,风险可保性作为确定保险标的的关键是研究的基础。本文运用法学及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基于可保性“经典定义”存在的不足,以及基于可保性“现代定义”优化的可行性。同时,运用海洋数值模拟技术,选取渤海为示例海域,分析了溢油污染损害风险影响范围的可预测性,论证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环境污染损害风险的可保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