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传出喜讯:该企业在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纤维素酶发酵水平已从15F P I U/M L提高到了41FPIU/ML,生产每t纤维乙醇用纤维素酶的成本降低到了1000元以下。这两项指标表明,我国纤维乙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该集团是我国首  相似文献   

2.
验证了纤维素酶促进废新闻纸脱墨的有效性;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纤维素酶用于废纸脱墨过程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通过水解部分细小纤维、降低纤维表面负电荷等作用,促进油墨从纤维上脱离,并减少细小油墨粒子在纤维表面的二次吸附;提高了纸浆滤水性能,从而使细小油墨粒子易于被洗涤去除。  相似文献   

3.
废物乙醇化处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物乙醇发酵是废物资源化的途径之一。包括废物的预处理,乙醇发酵菌株的选育,乙醇发酵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等重要内容,同酵母发醇乙醇相比,利用细菌发酵产乙醇具有产率和转化率高,平均发酵速度快等优点,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热纤核菌和热糖核菌能直接发酵纤维类废物为乙醇,它们的发现使纤维类废弃和的的资源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改变原菌株的遗传物质,构建“超级菌”、来满足乙醇发酵的  相似文献   

4.
从用粮食生产乙醇到用秸秆生产乙醇,对国内乙醇产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转变,对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冠)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天冠都是中国燃料乙醇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也是中国著名酒精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示范企业。近年来,天冠积极尝试着发展“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能源非粮路线产业”,历经多年努力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年产3000吨秸秆纤维乙醇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把中国燃料乙醇逐步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综合利用水平较高并有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全新产业,探索了一条路子。天冠的发展浓缩了中国觅求生物能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性炭纤维对含乙醇有机废气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研究了活性炭纤维(ACF)对乙醇的吸附性能以及表面基团和形态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以提高活性炭纤维对乙醇的吸附性能为出发点,采用无机盐浸渍及二次热处理方法对ACF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前ACF对乙醇的吸附容量为376mg/g,经过无机盐浸渍并二次热处理改性的ACF对乙醇的吸附容量达到了516mg/g,穿透时间也由改性前的30min延长到了80min。结果表明,无机盐浸渍和二次热处理改变了ACF表面基团和形态,从而提高了ACF对乙醇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秸秆结构复杂,酸化效果可能与传统糖类物料不一致。为方便考察纤维素类物料厌氧酸化效果,文章选取成分相对单一的滤纸为原料,考察了酶活浓度、反应时间、酵母菌接种量(F/M)等因素对纤维素经纤维素酶和酵母菌联合作用后的乙醇、乙酸产量的影响,及对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单独作用时,酶活浓度120 U/g、温度50℃、pH值4.8、水解24 h时可获得最大葡萄糖产率:73.7 mg/g(转化率为24.9%);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分步糖化发酵(separate hydrolysis and fermentation,SHF)工艺中,F/M值为2:1、反应96 h可得最大乙醇产率:119.3 mg/g(转化率为42%);纤维素酶和酵母菌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fermentation,SSF)工艺中,F/M值为1:2、反应120 h得到最大乙醇产率:396.0 mg/g(转化率为58.2%)。F/M值为2:1、反应120 h时,SSF工艺比SHF工艺的乙醇产量提高了34.91%。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炭纤维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对CODcr=1.2/105mg/L的有机化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性能,处理后出水CODcr<1000mg/L,净化效率为98%以上,并对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活性炭纤维处理有机化工废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水绵干燥样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利用水绵制备生物乙醇,不仅可以拓宽生物乙醇的原料来源,还可以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对水绵干燥样成分进行分析后,通过自行构建的水绵发酵产乙醇工艺,考察了预处理混合物中稀硫酸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预水解时间、预水解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产乙醇浓度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得到了水绵发酵产乙醇工艺参数的回归模型,并在回归模型预测出的优化条件下进行了放大倍数的产乙醇试验,采用Logistic模型基于1st Opt软件,得到能描述水绵发酵产乙醇全过程的分段优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绵干燥样中淀粉、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约占水绵干重的67.53%,水绵发酵产乙醇具有巨大的潜力;最佳产乙醇条件为纤维素酶(10万u/g)与水绵干燥样的投加质量比1∶1、预水解温度50℃、预水解时间50 min、发酵温度40℃,产物乙醇的最佳浓度可达5.61 g/L,以原料计算的乙醇得率为28.1%(g/g);在最佳产乙醇条件下,最大乙醇浓度为5.715 8 g/L,最大乙醇产生速率为0.691 9 g/[g/(L·h)]。该结果对水绵发酵产乙醇工艺参数的选择及对产乙醇全过程的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今纤维素酶生产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问题,以及实现利用木质纤维素废弃物生产纤维素酶的目的,本研究结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解圈法和胞外酶活测定法,从嗜热菌资源丰富的温泉区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的嗜热地芽孢杆菌HTA426(Geobacillus kaustophilus HTA426).对菌株生产的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并将菌株应用于以木质纤维素为替代碳源产纤维素酶.采用硫酸铵沉淀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对粗酶液进行二级纯化,回收率和纯化倍数分别为10.14%和5.12,纯化后的CMCase的分子量约为40 k Da.其CMCase活性在温度为60℃,pH为7.0下达到最高.培育5 h后,酶的活性在温度为50~70℃下也能保持相对稳定.HAT426菌株能够在已经经过碱处理的甘蔗渣、稻杆及水葫芦为碳源的培养液中生长和生产CMCase.以甘蔗渣为碳源的培养液最适合于生产CMCase,其活性为103.67U·m L~(-1).菌株HTA426是首次报道的具有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嗜热地芽孢杆菌,经纯化的纤维素酶具有广泛的pH适用性(pH 5~8)和良好的热稳定性(50~70℃),在运用于木质纤维素能源化中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液相色谱分析中的流动相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多环芳烃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选择对色谱分离的影响作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乙醇/水是一种良好的流动相,流动相的配比,对色谱分离影响很大,柱温、流速都对保留时间有一定影响。最佳的色谱条件为ODS柱、乙醇/不、柱温30℃,流速10ml/min。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是当前处理纤维素废弃物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对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系统的汇总,阐述了3种不同的纤维素酶(C1酶、Cx酶,纤维二糖酶)的提取,性质及测定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镍对纤维藻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镍对一种淡水绿藻-纤维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藻对镍毒作用反应敏感。镍对纤维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EC50为0.33μg/mL镍,当镍浓度≥0.4μg/mL时,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生长滞期延长,光合作用受阻,细胞膜透性增加。当镍浓度为3.2μg/mL时,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的小麦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曹博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2):784-791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分别为51.66%、37.41%;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条件下,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未降低,2004~2015年间平均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为0.970,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要低于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超过了1,大于化肥未削减、全碳排放条件下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化肥削减及碳减排利于实际生产向最大产出迫近,以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4.
利用柑桔加工过程中的废物生产纤维素酶发酵饲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柑桔加工过程中废物提取有用物质后 ,再进行固体发酵生产纤维酶发酵饲料的研究 ,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的青霉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配方为 :桔皮∶豆饼∶麸皮 =15∶1∶1,碳酸铵质量分数为 3% ,物料∶水 =2∶1,pH值为 4 5 ;最佳产酶条件为 :培养温度为 30℃ ,培养时间为 84h左右。为柑桔加工过程中所产的废物提供了一条变废为宝 ,解决环境污染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酸化纤维污泥法工艺处理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黑液经酸化处理析出木素时,沉淀污泥内含有大量的纤维,称为纤维污泥。将酸化的纤维污泥回流到黑液中,由于酸化纤维污泥颗粒内部的H^ 并不能立即释放,在其周围形成了局部强酸性氛围,使木素从黑液中析出,而整个废水呈弱酸性环境。当黑液CODCr浓度为12201mg/L,控制污泥回流比为15%、pH为5.0时,CODCr,去除率为71.56%。在该实验条件下,与传统酸析木素法相比,节约耗酸量28.53%。  相似文献   

16.
对氨基偶氮苯盐酸盐(PABS)是生产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在PABS生产过程中,排放出高浓度(COD4万~8万mg/L)、高色度(4万~8万)、高毒性(含苯胺和对氨基偶氮苯)和高氯(Cl-4万~10万mg/L)的废水。利用中和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进行了处理工艺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废水色度去除率达到999%,降到20以下;出水中基本不含对氨基偶氮苯(PAB);出水中苯胺的浓度降到3mg/L。GC/MS分析的结果表明,乙醇脱附液中苯胺是最主要的有机物,所以利用该工艺能实现苯胺的回收。  相似文献   

17.
镍对纤维藻(Ankistrodesmus.sp.)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镍对一种淡水绿藻──纤维藻(Ankistrodesmus.sp.)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藻对镍毒作用反应敏感.镍对纤维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EC50为0.33μg/mL镍,当镍浓度≥0.4μg/mL时,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生长滞期延长,光合作用受阻,细胞膜透性增加.当镍浓度为3.2μg/mL时,其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复合调质提高CaO固硫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CaO 经乙醇调质后的固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详细研究了水合温度、乙醇/H2O 配比等因素对CaO 固硫率的影响并作了理论分析,探讨了调质过程的机理.提出了在乙醇调质CaO 后再添加少量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发现在1100℃高温下仍可达70 % 的固硫率.  相似文献   

19.
秸秆的酶解腐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导言 我国有丰富的纤维素物质资源,仅农作物秸秆一项,年产6亿多吨,利用率仅20%以下,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秸杆,探讨适宜的酶解腐化条件。 2、实验 2.1原料与试剂 选择秸杆样品(其组成分析见表1)破碎为30目试样备用。2.2酶降解反应2.2.1纤维素液的配制按所需PH值配制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纤维素酶液按纤维素酶(g):缓冲深液(cm3)=1:10配制后,冷藏备用。 2.2.2酶水解反应 称取0.25g经处理的样品,放入反应器中,加入0.1cm3的纤维酶液和7.4cm3同一PH值的缓冲溶液,再加…  相似文献   

20.
米菲司酮废水处理的试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米菲司酮生产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cr8.8×10^4mg/L),采用常压蒸馏-活性炭吸附方法进行试验性处理,CODcr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CN-去除率达99.9%,并可回收乙醇等低沸点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