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进我国事故调查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无不产生于事故调查之中。做好事故调查工作,是预防事故的根本途径。针对事故多发、预防不力的现状,必须及时改进事故调查工作。目前,我国事故调查工作存在的以下2个核心问题,阻碍了事故调查目的的实现,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根源。首先,事故调查过分看重责任追究,致使事故原因调查不力、预防措施制定不当。事故调查与责任调查不同,如果事故中有违法问题,则不属于事故调查范畴,而进入司法程序另案处理,以防止对事故调查客观性和目的性的干扰。事故不是人们愿意或故意造成的,而是组织管理不善、人的行为过失或科技、…  相似文献   

2.
事故调查的哲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事故调查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预防事故以致最终消灭事故。为实现这一目的,事故调查必须遵循基本的哲学原理。事故调查的各个环节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事故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预防事故、改进工作的措施。这是事故调查的精髓所在,是事故预防的根本途径。事故原因是按照事故致因理论,采用取证、实验、推理以及其他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电气事故的分析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例如,现场存在几种火源,怎样判断事故的性质,确定直接原因?电气短路可以引起失火,失火也能引起电气短路,怎样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们根据大量的模拟试验及电气事故分析的实践,总结出用事故残骸件的形貌特征分析、判断电气事故的方法。实践证明,它对正确判断事故(故障)性质,准确地确定事故(故障)直接原因,是可靠的。本文重点介绍电气事故(故障)残骸件上的形貌特征。 一、导线过负荷 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导线都有其规定的安全电流。当导线过负荷,通过的电流大于安全电流时,就可能使…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充分发挥其在预防事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化学事故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分析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国外化学事故数据库发展较完善,其数据结构设计较合理,且事故信息全面、准确,事故数量多;而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建设还比较落后,存在数据结构设计简单、标准不统一、数据可靠性差,很多事故信息也未能共享等问题。因此,在发展我国化学事故数据库时,应确保事故数据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重视未遂事故信息的收集,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实现数据共享,使其为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研究、安全评价和安全培训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近年来山西省煤矿事故的发生特点,基于2015年—2018年山西省煤矿事故数据并结合全国煤矿事故数据进行对比,对事故等级、类型、地点、企业性质、煤矿辖区5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煤炭价格与煤矿安全形势有正负影响;近年来山西省煤矿安全总体形势好于全国,但机电、运输事故频发,水害事故时有发生,需要对该类事故加强防范措施;回采工作面为事故多发地点,这与全国煤矿事故特点不尽相同;国有重点煤矿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高于地方煤矿企业,这主要是由于国有重点煤矿数量多、产量大的原因。应同时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坚决落实安全责任制,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1 事故原因的分析方法 事故原因通常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构成事故的要素:①伤害;②事故;③“加害”物体;④直接原因;⑤间接原因。实际上事故的发生过程先以间接原因为导火线,并由直接原因引发。然后通过“加害”物体作媒介,进而发生事故,最终导致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青安 《劳动保护》2003,(9):60-60
6月5日,青海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就加强全省各类事故统计工作及事故报送制度做了规定。一是对每月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部门在向行业或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月报(含季报、半年报、年报)事故统计报表及事故分析资料的同时,及时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送,报送时间为次月5日前。二是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各类事故的报送,要求各州、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按照事故的上报程序,对本地区各类事故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对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按照有关重大、特大事故的快报制度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采用最快捷的方式立即上报,并用《事故快…  相似文献   

8.
汽车加油站危险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汽车加油站燃爆事故的若干重要原因,通过事故树分析(FTA),揭示了各种事故致因的逻辑关系,提出了相应的事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事故发生的三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事故就是违背人的主观愿望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其结果是导致社会和人类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伤害。然而各种事故的发生的形式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笔者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析 ,从广义上将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即自然灾害、随机事故和人为事故 3类。根据 3类事故的特点采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进行描述 ,为事故发生可承受度 (即既最大风险值 )奠定理论基础。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预防性以及不安全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环境因子新概念 ,初步定义了高危行业的定量含义 ,为各类事故的预防提出了基本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封雨 《劳动保护》1991,(7):15-18
事故控制图法,是通过控制图直观地反映事故的波动情况,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安全状态的一种方法。应用控制图法,能明确事故管理目标,降低事故频率,掌握事故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安全管理,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一、事故控制的原理 按一定时间统计出事故的发生人次,就象做一次重复抽样统计事故数量一样,是一随机变量,并且大致符合二项分布。 由二项分布可知,某单位在某时期有n人工作(或在册人数为n),设P为每人发生事故的概率,并假设每人发生事故的概率近似相等,那么X人发生事故的概率为: 当 P较小,而 n足够大时,二项分布趋于正态分布:X~N(np, np…  相似文献   

11.
黄柏 《劳动保护》2008,(1):72-73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有些单位和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事故教训当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单位竟然还能在两年内“前赴后继”,重复发生“一样”的事故。请看下面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12.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情况,统计“十三五”期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从发生月份、发生区域、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事故特征,从事故类别、事故环节、关键作业等方面分析事故原因,总结2011—2020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发展趋势,按照全国4大经济区域研究2013—2020年事故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出现波动,总体形势较为平稳。2011—2020年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向中西部转移趋势明显,东北、西部地区事故死亡率普遍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相关行业从业者及监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统计分析及事故表征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事故统计分析的角度,对2001—2006年我国化工企业发生事故的设备、事故介质进行分析;对设备发生事故的规律以及事故介质的分布特征进行总结;对在火灾爆炸事故调查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事故表征物:爆炸抛射物、火灾爆炸容器、喷溅物和烟尘及烟熏痕迹的特征进行分析;从定量、半定量化的角度,对事故原因进行探讨,事故分析结果,对于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有效预防事故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时下,有些单位和个人喜欢把故事和事故混淆起来,甚至把事故当故事讲。在事故分析会上,有些领导和事故当事人用颠倒的“障眼法”,对事故责任避重就轻,对事故原因轻描淡写、避而不谈;有些领导和事故当事人认为已经造成了事实,多讲了事故怕痛上加痛,对事故损失加以掩盖,而把在事故中如何发扬风格,“关心他人、团结一致、互助互爱”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大讲特讲,把事故教训总结会变成了安全故事会。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当前,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的理解不是十分清楚,存在着较片面的认识,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就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人。然而,笔者认为,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演绎事故发生的经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类生产事故频发,重特大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恶性事故的惨痛后果和无可挽回的生命财产损失触目惊心,令人震撼。每一份生产事故分析报告,总能披露出生产事故发生前,事故隐患受到的漠视和人们的消极应对。所有这切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究竟如何才能构筑真正有效的安全平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事故应急预案的局限性“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作用在于控制事故的扩大生产事故发生后,其后果并非一次呈现,而是按其自身规律逐步扩大蔓延。听天由命,任其恶性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此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23日晚,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站之间,北京南站至福州站的13301次列车与杭州站至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举世震惊。 距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虽然事故调查组还没有给出最后确切的事故原因,但从媒体对事故原因的不断探究下,从公众对这起事故的围观中,从事故调查组不断披露的信息中和铁道部及有关部门相继采取的行动中,事故的原因初现端倪:人祸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区域、企业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原因等方面对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季节是粉尘爆炸事故的多发期;金属粉尘,尤其是镁铝粉尘是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类别;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加强法规建设和安全培训、严格追究责任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杨璇 《劳动保护》2013,(12):28-30
重特大事故的调查环节,一直被公众看作“神秘高地”。事故发生后,是如何调查原因的?调查组内有没有意见分歧?最终事故调查报告如何出炉……有多年重特大事故调查经验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二司司长苏洁,通过近期几起典型事故案例,为我们揭开了这些“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