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速铁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于施工阶段,工程环境监理对有效控制高速铁路施工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高速铁路的工程特点,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及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高速铁路施工期主体工程、大型临时工程和环境敏感区环境监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韩鹏 《环境保护》2012,(22):51-52
铁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具有节约资源、有利环保、运力强大、运价低廉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绿色铁路,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发挥着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为建设绿色铁路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交通行业特点,今后要继续加强环评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环保措施的科技创新,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交通运输选线,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武广高速铁路乐昌段路基工程为依托,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数值模型,构造出作用于路基表面的列车荷载函数,并对该路基工程桩土应力分布、桩土沉降特征及路堤等沉面与桩间距、桩径等参数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桩体打穿软土层的情况下,桩土应力比主要由桩间距决定,且桩间距越大,桩土应力比也越大;桩间距越大,桩土差异沉降也越大;等沉面的高度约为桩间距的1.5~1.7倍.该研究可为高速铁路桩网结构路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声屏障高度对高铁(客运专线)降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声屏障高度对高速铁路降噪效果的影响,建立了高速铁路声屏障降噪模型.以武广客运专线某试验段为模型参照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和声学软件SYSNOISE,对不同条件下不同高度的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声屏障的降噪作用越不明显;在同一运行工况下,桥梁区段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不如路基区段声屏障.通过MATLAB数值拟合,发现各观测点的声衰减值是与声屏障高度有关的对数函数;随着声屏障高度的增加,声屏障的插入损失不是成线性比例的增加,插入损失函数的增长速率越来越小.在同时考虑降噪需要和声屏障成本的情况下,高速铁路路基区段声屏障的合适高度为3.45~3.95m;桥梁区段声屏障的合适高度在3.15m以上,在高速运行工况下,桥梁区段声屏障的高度还需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粉土路基改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决定了列车运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粉土作为强度低、水稳定性差、渗透性较强的特殊地层给高速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文分析了京沪高速铁路新长段粉土的基本工程力学性质,并对该粉土路基进行了室内水泥改良试验,以为高速铁路路基改良设计和施工提供试验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与此同时高铁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及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引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为研究案例,首先分析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自然及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内容、方法和过程,然后论述了铁路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对沿线环境的影响,并论述各类污染的生态防护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沪宁城际铁路环保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提炼形成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的环保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环评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环评改革推进座谈会上对环评制度的重要性做了强调。环评制度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环评制度日臻成熟完善,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合理布局,严把项目环境准入,优化项目选址选线,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环评制度出现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高等级山区公路的线路设计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关联约束关系,山区公路地处生态保护敏感区,会途经大量的水源地、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综合考虑公路设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根据山区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高等级公路设计,避免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减少因为山区公路修建对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从山区高等级公路选线、公路设计和公路施工等方面出发,分析环境因素对公路的制约条件,根据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根据环境保护视角,进行高等级山区公路优化设计,降低山区公路修建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公路建设与山区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进行特殊路基的设计和施工,并通过对软土路基的变形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其安全性。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在等量超填土4.5t/m^2预压3个月后固结度普遍达到85%以上,软土路基固结速度很快,且路基在堆载过程中是安全稳定的。实践证明,用塑料排水板超载预压法处理深达20余米、承载力极低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排水效果明显,设计与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市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迫切需求利用高精度的地形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了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评价。以吐鲁番市区的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等9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吐鲁番市区历史文化遗址环境生态敏感性结果。结果表明:吐鲁番市区历史文化遗址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国家级遗址和自治区级遗址都处在高度敏感状态,县市级遗址处在中度敏感状态,急需加强保护。最后提出分类保护措施为今后生态防范措施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线路方案的选取决定了线性工程建设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而方案的环境比选是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多因素进行了环境比选、分析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选出环境最优方案,可以从源头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环境可行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沿线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探讨,当前森林生态旅游中突出表现的问题,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森林旅游是现阶段旅游界关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且具有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森林生态旅游也在随之高速发展.但在充分满足人们"返璞归真"愿望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开发旅游项目,也是当前应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做好森林生态旅游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岩石边坡进行绿化防护,可以削弱雨水溅蚀,防治坡面被风化而剥落,缓解生态压力,满足景观需要。提出将生态环境防护工程技术应用到岩石边坡的绿化防护中,面对当前岩石边坡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利用喷射厚层基质绿化植被,对岩石边坡进行生态绿化,分别对选择岩石边坡开挖率和固定网与锚杆与绿化基材,以及植被种子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设计岩石边坡生态环境防护施工流程;对喷混植生技术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改建铁路沪汉蓉通道襄樊至安康段增建第二线铁路原设计增建第二线线路全长361.824km,其中Dzk67+480-D zk79+480段有12km经过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为相应国家环境保护的号召,为了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武当山风景名胜景区古建筑群的影响,工程在选线过程中绕避古建筑群,以隧道隐蔽工程穿过,且对原生态环境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铁路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提出了铁路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论证了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与地质灾害三者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在铁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树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敏感性、脆弱性和区域差异性等特征,因此,在青藏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监测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在中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3S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方法,对新建地方铁路内蒙古东胜至乌海线沿线生态环境进行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植被类型、野生动物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对象,采用类比调查法和定性定量法对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东乌铁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为铁路工程建设合理设计工程和施工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沿岸绿洲是阿拉善独特的三道生态屏障——额济纳河沿岸绿洲、横贯东西绵延800多公里梭梭林带、贺兰山天然次生林之一。三道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生态防线。但由于气候旱化和对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沿岸绿洲生态功能退化严重,生态防护功能受损。为改善黑河下游额济纳河沿岸绿洲的生态环境状况,恢复额济纳绿洲生态功能,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学原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大环保监管力度,综合运用经济、工程、法制、宣传等规划管理措施和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保护额济纳绿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