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我国面临着大气污染治理与碳减排的双重挑战,"减污降碳"成为了社会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清单是"减污降碳"工作的基础支撑,但已有研究存在着物种覆盖不全、源类体系不一、时间范围较窄等问题.基于统一的源分类体系与源排放表征技术,建立了河北省2013~2020年排放清单,据此分析了排放的总量趋势、结构演变、变化驱动、协同效益和区域分布.研究期内,河北省取得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为源排放控制的双赢,SO2排放在"大气十条"期间下降速度较快,VOCs和NH3排放在"蓝天保卫战"期间减排效果更好,NOx和PM2.5排放的下降速度相对稳定,CO2排放略有上升.燃煤治理有效削减了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降低了SO2、NOx和PM2.5排放,但VOCs治理力度有待提升.电力源和民用源实现了大气污染物与CO2的协同减排,散煤治理从源头优化了能源结构,使得民用源具有更高的减排协同度.河北省"减污降碳"的重点区域为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和廊坊.研究提出的方法与结论可为区域"减污降碳"工作提供技术借鉴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和用地结构调整是大幅减少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的重要抓手,这种协同效应非常明显,但在城市群层面还未被量化研究.为此,采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综合评估模型(GAINS-JJJ),构建了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群基础排放清单,定量分析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带来的CO2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2020年政策情景下"2+26"城市的CO2、一次PM2.5、SO2、NOx和NH3的减排量分别为29.1 Mt (相当于2017年排放量的2%)、203.8(21%)、281.8(27%)、485.5(17%)和34.3 kt (3%),排放量较大的城市或部门都实现了较为明显的减排.碳协同减排效益结果显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淘汰落后产能、工业锅炉升级改造和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取得了良好的CO2和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效应,而不同污染物中NOx的碳协同减排效应最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成为仅次于工业部门的第二大能源消费部门,也是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物的主要贡献部门.为了支持低碳发展,自2009年起,中国便开始使用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通过上海市2016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私家车、出租车和公交车的行驶情况、能源消耗和排放因子等数据,对新能源汽车运行过程以及所需电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和CO2的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利用协同控制坐标系评价和污染物减排量交叉弹性分析方法探讨了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减排能力与效果.基于协同效益潜力分析结果,对推广3类新能源汽车的协同效益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纯电动公交车具有最佳的碳减排和大气污染控制协同效益,纯电动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私家车和出租车对CO、NOx、NMHC、PM10都具有协同效益,而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不具备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4.
邹超  汪亚男  吴琳  何敬  倪经纬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4,45(3):1293-1303
公交车队电动化是道路交通部门实现减污降碳的重要手段,评估当前公交车队电动化减排成效,对推进大中型城市公交全面电动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燃料生命周期法分析了郑州市公交车队电动化前后CO2和污染物排放特征,并评估了不同电动化情景下的车队排放.结果表明,本轮电动化使公交车队燃料生命周期内CO2和PM2.5排放量分别增长32.6%和42.6%,CO、NOx和VOC排放量下降了28%,34%和25%.优化发电结构对于电动化过程中的CO2及PM2.5减排尤为重要,在全面电动化和发电结构优化的最佳情景下,CO2、CO、NOx、VOC和PM2.5减排可达38.7%、80.1%、84.4%、92.2%、30.2%.在全面电动化进程中,应优先对中长里程线路车辆进行电动化替换,此外,插电混动天然气车型的纯电动化替换对减排利弊兼有,同步推进车队替换和电力结构调整进程才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5.
肖婷玉  束韫  李慧  王涵  李俊宏  严沁  张文杰  姜华 《环境科学》2024,45(3):1265-1273
为量化评估太原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减污降碳协同效益,使用京津冀温室气体-空气污染相互作用与协同模型(GAINS-JJJ),模拟评估13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减排潜力,CO2的协同减排效益.2025年政策情景下一次PM2.5、PM10、SO2、NOx、VOCs和NH3分别减排1.8(5%,相对于基准情景减排比例,下同)、2.5(2%)、3.7(16%)、20.0(27%)、13.6(15%)和0.0 kt(0%),CO2减排9.0 Mt(13%),CH4排放增加203.3 kt(相对于基准情景增加25%).SO2、NOx与VOCs减排主要发生在电力、工业燃烧与溶剂使用部门,CO2减排主要发生在工业燃烧部门,CH4排放量增加是由于煤矿开采活动水平升高.限制“双高”行业的能源消耗,严禁新增产能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升措施的CO2协同减排效益最高.VOCs具有优异协同减碳效益.建议太原市进一步推进终端电气化政策,同时需加大提升电力行业清洁能源比重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2000~2030年机动车排放清单及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基于COPERT模型和ArcGIS技术,建立了2000~2030年辽宁省机动车排放清单,分析6类污染物(CO、NMVOC、NOx、PM10、SO2和CO2)排放的总体趋势与空间演变特征,同时以2016年为基准年,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8类控制措施情景并评估不同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00~2016年,机动车的CO、NMVOC、NOx和PM10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SO2排放量呈现波动变化,而CO2排放量则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轻型载客车和摩托车是CO和NMVOC排放的主要贡献车型,重型载客车和重型载货车是NOx和PM10的主要排放源,SO2和CO2则主要是由轻型载客车排放.辽宁省中部及南部机动车排放量明显高于辽东和辽西.从城市层面来看,排放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和大连市.情景分析表明,实施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可以增强减排效果,且升级排放标准的时间越提前减排效果越好.综合情景将实现减排最大化,强化综合情景对CO、NMVOC、NOx、PM10、CO2和SO2的削减率达到了30.7%、14.3%、81.7%、29.4%、12.3%和12.1%.  相似文献   

7.
2010~2017年四川省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四川省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加,本研究基于特定的清单计算方法及多口径的活动水平数据,得到四川省2010~2017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四川省小型载客汽车的保有量增长最快,不管是机动车还是小型载客车保有量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017年四川省机动车共排放CO、NOx、SO2、NH3、HC、PM2.5、PM10、BC和OC分别为706.9、275.3、0.3、5.7、164.8、8.1、8.9、4.1和1.4 kt,除NH3以外,四川省所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呈现波动中下降的趋势,在2014~2016年前后达到高值.柴油车的保有量变化与NOx的变化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新车排放标准加严是最具有减排潜力的措施之一,同时随着实施年份的增长,显示的减排潜力越大,燃油品质的提升对于污染物的减排每年也会有6%以上的减排效力.未来应将HC和NOx减排作为四川省机动车管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兰-白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及来源贡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肃兰-白城市群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研究高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对于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减排方案模拟研究及大气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兰州和白银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污染源排放及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建立了兰(2015年)-白(2016年)城市群7种(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对其空间排放特征以及排放源贡献进行了详尽地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兰-白城市群7种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NOx 2.22×105 t、NH3 4.53×104 t、VOCs 7.74×104 t、CO 5.62×105 t、PM10 4.95×105 t、PM2.5 1.91×105 t和SO2 1.37×105 t.其中CO的排放量最大,NH3的排放量最小.本清单与北大和清华MEIC清单对比结果表明,交通源排放3个清单一致性较高,CO排放总量和其工业源排放与北大和清华MEIC清单排放源相差30%~40%,推测原因主要为清单计算过程中排放因子、分辨率和数据年份的差异.本清单网格化空间分布显示除NH3外的其他6种(类)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市区,排放源中工业非燃烧过程源均为最大贡献占比,NH3的主要贡献源是氮肥的施用及禽畜排放,其污染分布受耕地分布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减少工业非燃烧过程源、整合优质高效电力供应、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工地扬尘、工业粉尘和做好城区绿化等,能有效地降低兰-白城市群NOx、VOCs、CO、PM10、PM2.5和SO2这6种(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NH3的减排则主要可从控制氮肥的使用及减少禽畜排放两方面考虑.本研究还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NH3的不确定性最大为-31%~30%,CO的不确定性最小为-18%~16%,清单整体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2013-2017年珠江三角洲主要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减排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珠江三角洲(PRD)地区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控政策,在全国率先实现PM2.5浓度连续3年达标,然而,已实施的控制措施对污染物的减排效果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广泛收集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源活动水平数据与控制措施,建立2013—2017年实际控制与未控制情景的污染物趋势排放清单,对主要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2013—2017年珠三角地区SO2、NOx、PM10、PM2.5和VOCs 5种污染物排放分别下降了55%、24%、55%、54%和10%.相比于未控制情景,实际控制情景下2017年5种污染物分别实现61%、40%、68%、70%和41%的减排.在各类管控措施中,工业提标对5种污染物减排分别贡献了39%、46%、66%、69%和25%;销号整治对VOCs减排贡献最大(32%),对其它污染物减排贡献约10%;清洁能源改造主要对SO2和PM减排有所贡献,其中,煤改气、低硫煤、低硫油对SO2减排有主要贡献(均为15%左右),低灰分煤对PM10(12%)和PM2.5(19%)减排有较大贡献;机动车提标、淘汰黄标车对NOx(22%、17%)和VOCs(23%、12%)减排有较大贡献.本研究可为珠三角和其它地区针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科学制定防控政策与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各城市均已开展利用机动车保有量等宏观统计数据的城市移动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但尚缺乏对跨省及全省各城市间国省道高时空分辨率的移动源排放清单研究.本研究利用2017年河北省国道、省道日均交通流量监测数据,计算了2017年河北省国道和省道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表明:2017年河北省国道和省道机动车CO、HC、NOx、PM2.5和PM10排放量,与利用宏观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的全省机动车排放总量相比,分别占27.8%、15.7%、55.6%、58.3%和58.5%.重型货车是国道和省道机动车CO、NOx、PM2.5和PM10排放的主要来源.河北省南部国省道的机动车排放量以南部各城市为中心呈网状辐射,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排放量主要在沧州-天津-唐山-秦皇岛-承德沿线分布,西北部则主要在保定-张家口-内蒙沿线分布.月均排放量分布情况为1月最高,9月最低;周日均分布情况为周一—周三逐日增加,周四开始回落,周日降至最低;每日小时平均分布呈现明显的双高峰现象,两次高峰分别出现在11:00和18:00左右;最低值出现在凌晨4:00.河北省内,各市国省道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前3位的依次为保定、沧州和张家口.跨省交通车辆排放的CO、HC、NOx、PM2.5、PM10分别占河北省国省道机动车总排放量的48.1%、48.7%、42.9%、41.3%和41.3%,其中天津市出入河北省的车辆排放分担率最高,其次是北京.京津冀应在区域层面建立机动车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从调整区域货运交通运输结构、推动柴油车污染控制措施升级等方面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能源消费正面临着污染物减排和保障居民健康的双重约束. 针对未来城市能源消费设计BAU(基准情景)和2个分别基于近期和中长期节能环保要求的受控情景(EC1、EC2),模拟预测了3个情景下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PM10、PM2.5)在目标年(2020年)的排放水平,以确定大气污染减排潜力. 分别采用综合暴露-反应关系模型(IER)和泊松回归模型,评估北京市居民对PM2.5暴露的健康风险,估算健康损失的经济价值. 结果表明:相较BAU情景,在EC1情景下, SO2、NOx、PM10、PM2.5减排率分别达到52.95%、49.77%、32.82%、41.41%,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219 783例,其中死亡1 295例、住院3 920例、门诊182 558例、患病32 011例,获得健康效益111.87×108元;在EC2情景下,SO2、NOx、PM10、PM2.5的减排率分别达到66.61%、63.42%、54.96%、57.44%,可减少PM2.5暴露下居民死亡和发病519 234例,其中死亡2 930例、住院9 248例、门诊427 070例、患病79 986例,获得健康效益290.10×108元. 相较EC1情景,EC2情景可产生更大的减排潜力和居民健康效益.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北京主城区因能源方案优化获得的健康效益较大,约占总健康经济效益的60%.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北京市燃煤源排放控制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基于MEIC(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采用情景分析法,评估了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燃煤锅炉改造和城区平房区居民采暖改造等措施的污染物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相对于无控情景,2013年北京市电厂能源清洁化与末端治理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为1.28×104、2.10×104、5.13×104和4.98×104 t,分别占无控情景的85%、86%、87%、74%;北京市燃煤锅炉改造减少PM2.5、PM10、SO2、NOx排放量为1.09×104、2.68×104、11.64×104和5.81×104 t,分别占无煤改气情景的83%、89%、83%、83%;北京市老旧平房区的居民采暖改造减少PM2.5、PM10、SO2和NOx排放量分别为630、870、2 070和790 t,均占无煤改电情景的8%.研究显示,北京市从1998年开始采取的各种减排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布局的地区,也是大气污染最突出的地区.分析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各类治污工具的中长期减排影响,对于选择最优减排措施、加快推动该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意义重大.构建基于LEAP模型的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年,以每5 a为一个时间节点,结合规模减排、结构减排、技术减排、末端治理4种减排措施,模拟计算了4种单一政策情景及4种组合政策情景下2015-2030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主要污染物(SO2、NOx、PM10、PM2.5、CO2)排放量及相应的减排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政策情景下,规模减排情景对5种污染物减排效果均十分显著.在组合政策情景下,4种减排措施叠加的综合减排情景效果最好,在该情景下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到2030年SO2、NOx、PM10、PM2.5、CO2排放量将分别削减27.73×104、17.85×104、42.94×104、27.35×104、23.15×107 t;在规模-末端治理情景下,除CO2外其余污染物减排效果仅次于综合减排情景;规模-结构减排情景对PM10和PM2.5的减排效果相对明显;规模-技术减排情景对CO2、SO2、NOx的减排效果相对明显.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需要在大力淘汰落后过剩产能、缩减产量等源头治理措施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末端治理、提高废钢比例、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等协同治理能力,以提高治污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含氧柴油对柴油机排放及细颗粒物碳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乙缩醛(1,1-diethoxyethane)与柴油互溶性好, 可替代乙醇作为生物质来源的柴油含氧添加成分. 生物柴油掺混可以提高乙缩醛和柴油混合燃料的闪点及含氧量. 在柴油发动机台架上, 考察柴油和2种含氧柴油(10%乙缩醛+90%柴油和10%乙缩醛+10%生物柴油+80%柴油)在2个固定转速不同负荷的5个工况点的排放特性, 分析了NOx、HC、CO和PM2.5排放情况, 并用DRI的碳分析仪分析了PM2.5中的碳质组分.结果表明, 与普通柴油排放相比, 含氧柴油对NOx排放速率的影响不大, 在某些工况点HC排放速率有较显著的增加. 含氧柴油降低了柴油机PM2.5排放速率, 最大降低幅度29%. 从碳质组成上看, 含氧燃料降低了PM2.5中总碳 (total carbon,TC) 的排放速率, 最大降低幅度24%. 含氧柴油的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排放速率普遍低于普通柴油; 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的排放速率在发动机高转速工况时明显低于普通柴油; PM2.5的OC/EC值在大多数工况下高于普通柴油. 3种燃料排放PM2.5的碳质组成百分比相似, OC和EC主要为OC1和EC1. 含氧柴油降低了柴油机PM2.5的排放速率, 颗粒物中OC的比例有所增加, 但对颗粒物的碳质组分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宁市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玉宗  姬亚芹  林孜  林宇  杨益 《环境科学》2021,42(12):5585-5593
本研究根据调查的西宁市生物质燃烧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方法,建立了 2018年西宁市生物质燃烧源9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清单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不确定性.结果表明,西宁市2018年生物质燃烧源CO、NOx、SO2、NH3、VOCs、PM2.5、PM10、BC 和OC 的排放量分别为 11 718.34、604.41、167.80、209.72、1 617.97、2 054.04、2 135.04、281.07和 1 224.78 t.秸秆露天焚烧 CO、NOx、VOCs、PM2.5、PM10、BC 和OC 的排放对生物质燃烧源的排放贡献率最高;其中,秸秆露天焚烧NOx、VOCs和CO的贡献率分别为72.35%、63.94%和53.18%.户用生物质炉NH3和SO2的排放对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41.49%和42.05%.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大通县和湟中区.生物质燃烧源9项污染物的排放量在1、2、3、10、11和12月较大,占比在5%~33%.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置信区间下,不确定度最高的是森林和草原火灾的PM2.5排放,不确定度为-26.71%~29.78%.  相似文献   

16.
华东地区2000-2014年间秸秆燃烧排放PM2.5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秸秆燃烧释放大量细小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对大气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基于2000-2014年中国华东地区农作物产量统计数据,估算各区域秸秆产量及室内外农作物秸秆燃烧总量.并运用排放因子法,估算15年间华东地区农作物秸秆燃烧PM2.5排放总量.研究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秸秆产量及燃烧总量分别为:2033.2 Mt和32678.59 Wt,PM2.5的排放总量为851.95 Wt.此外,PM2.5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卫星火点监测数据显示,农田秸秆燃烧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和浙江东北部及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单位网格PM2.5最大的排放量多集中在山东、安徽北部、江苏中部和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区域.时间序列上,山东、江苏和安徽呈显著增长趋势,上海、福建和浙江呈显著降低趋势.稻谷、小麦、玉米、豆类和油菜秸秆燃烧对污染物PM2.5的贡献率分别为32.45%、30.18%、18.95%、3.77%和14.65%.农作物秸秆燃烧释放PM2.5与工业粉尘的排放比变化趋势表明山东、安徽和江苏总体呈上升趋势;上海、福建和浙江总体保持平稳趋势.通过对华东地区农作物秸秆燃烧释放PM2.5的时空变化研究,为更好的揭示秸秆燃烧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