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清水曝气充氧试验测定在不同填充率情况下水中溶解氧量的变化,分析悬浮填料能否增加曝气池溶解氧的转移速率。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对微孔曝气充氧速率无明显加速作用。  相似文献   

2.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充氧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充氧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充氧能力在添加填料比无填料时大;在悬浮载体能够均匀流化的填充率范围内,反应器充氧能力随着填充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填充率大于可以均匀流化的最大填充率时,反应器的充氧能力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无纺布为膜组件,向浸渍式膜生物反应器(MBR)中分别投加硬/软质悬浮填料处理人工废水.分析测定EPS、SVI、膜污染阻力及跨膜压力的变化,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软/硬质悬浮填料对MBR中EPS及SVI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表征添加软/硬质悬浮填料膜表面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添加软/硬质悬浮填料膜组件表面滤饼中的溶解性EPSS和结合性EPSB与膜污染阻力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29~ 0.984和0.798~0.853,EPSS与膜污染阻力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EPSS对膜污染阻力的贡献大于EPSB.添加软/硬质悬浮填料MBR污泥混合液的EPS与SVI的皮尔逊系数(rp)分别为0.895和0.798,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SEM分析也表明,添加软质填料的膜表面污泥覆盖程度大于硬质填料的膜表面,但膜内部的污泥沉积量明显低于硬质填料.与软质悬浮填料相比,硬质悬浮填料能导致MBR污泥混合液的SVI和EPS含量增大,增加膜污染速率和不可逆膜污染阻力,软质悬浮填料具有更好的控制膜不可逆污染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式和材质的微孔曝气器在不同测试条件下进行清水曝气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产品在相同水深条件下,随着标准通气量增大,充氧能力增大,理论动力效率减小,氧利用率减小;曝气密度越大,曝气器充氧性能越好;曝气器材质和生产工艺严重影响其充氧性能.  相似文献   

5.
悬浮载体生物膜工艺挂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悬浮载体挂膜需经历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可逆吸附-不可逆吸附-固着态生长的过程.试验研究发现,悬浮载体挂膜效果受载体性质、环境因素、接种污泥活性及悬浮微生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控制较低的悬浮态微生物浓度,保证固着态微生物的优势生长,是挂膜能否成功的关键.在适宜的温度和操作条件下,经历20 d左右时间可完成悬浮载体挂膜.  相似文献   

6.
选用陶粒和碎石作为填料,在不同的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下,对土地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以人工污水作为进水,在10cm3/(cm2·d)的水力负荷下,碎石填料20 d完成挂膜,挂膜时间较陶粒填料短.②以人工污水作为试验进水,水力负荷为15 cm3/(cm2·d)时,陶粒和碎石填料的COD平均去...  相似文献   

7.
曝气生物滤池流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流体在反应器中的流动特征并为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处理效率而改善水力条件,通过以KCl为示踪剂的脉冲示踪电导法对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在不同填料层高度和操作条件下的水力学特性进行摸拟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停留时间主要受填料高度和水流速度影响,受气速影响较小.曝气生物滤池的流态随填料层高度的增加趋于相对稳定且接近推流;但滤床底部和顶部的流态却受水流速度和气流速度的影响较大且偏离推流.最后,建立了在曝气和不曝气两种操作条件下平均停留时间、流态与填料层高度、水流速度、气流速度的数学模型,这可用来预测反应器的流态变化特征,以改善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研究使用生物填料技术净化河流水体对水流特性的影响,生物填料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采用刚性生物填料进行试验.对室内大小相同的填料渠(长×宽×高为1 000 cm × 40 cm×30 cm)设置不同的填料密度和布置方式:A渠填料密度为48 m/m3,均匀填充;B渠为24m/m3,均匀填充;C渠为24 m/m3,两边填充;D渠为空白.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分析各渠x和y方向流速等值线图及COD去除率.结果表明:1)由于不同水渠填料布置方式不同,其流态也存在差异,流场紊乱程度从高到低的填料渠为C渠、A渠、B渠、D渠;2)填充密度和布置方式对填料与水体的接触也有影响,水体通过填料层流量占总流量百分比从大到小的各渠为C渠、B渠、A渠,随HRT增加差距缩小;3)填料填充密度越大,对COD的去除率越高,同等密度下,填料两边布置比均匀布置对COD有更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甲醛废气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生物菌种对生物膜填料塔进行挂膜作业,以低浓度甲醛废气为研究对象,对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甲醛废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入口气体甲醛浓度、气体流量、循环液喷淋量各因素对甲醛净化效率和生化去除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气体中甲醛浓度的增加,净化效率呈下降的趋势,而生化去除量却随之增加.气体流量增加时,净化效率较稳定,基本维持在65%左右,同时生化去除量随之增加.当液体喷淋量由10 L/h增至20L/h时,净化效率由40%左右增至约80%,再继续增加液体喷淋量时,净化效率的增加却渐趋平缓;当液体喷淋量增至40 L/h时,净化效率则为90%左右.生化去除量随着液体喷淋量的增加随之增加,当增至20 L/h时,增加趋势增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甲醛废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UBAF两种挂膜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复合式接种挂膜与自然挂膜两种挂膜方式进行比较,对两种挂膜方法下生物膜生长及对有机物和氨氮等指标的去除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式接种挂膜可以加快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7天后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启动时间比自然挂膜的UBAF滤柱缩短了7天,且该方式的一级C柱启动时间短,COD处理效果较好,二级C/N柱更利于硝化菌的生长和固定,NH3-N去除率达到73.2%。  相似文献   

11.
闪火灾害的后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闪火是可燃性气体或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并与之混合被点燃而发生的一种非爆炸性的蒸气云燃烧,其主要危害是热辐射和火焰直接灼烧。闪火的热辐射计算包括闪火动力特性及热通量计算。热辐射的大小由火焰的辐射能,视角系数和大气传输率所决定。运用Pietersen(1990)热辐射的伤害-破坏理论,分析计算了一起闪火灾害热辐射造成人的伤害后果和对建筑物的破坏后果。  相似文献   

12.
工业雷管在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存在意外发火或爆炸事故。为了防止这种突然事件和避免带来的伤害与损失,笔者就可能导致意外起爆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各种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对某弹药库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安全分析,得到了弹药爆炸时的空气冲击波、振动、飞石等作用的安全距离及相邻库房殉爆的可能性.给出了对原设计方案的改进意见和改进后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4.
若干企业职业安全投资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潜在的经济效益。文章分析了安全投资的构成、现状、投向,以及与事故经济损失、发展生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目前建筑结构与建筑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用神经网络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处于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与环境侵蚀介质间的关系.建立了混凝土结构寿命评估神经网络模型.网络输出给出了在预期的破坏等级下结构使用寿命的近似估计.  相似文献   

16.
对机械行业工人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进行了工效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工人主要存在的工效学问题是:坐椅高度和坐位工作台高度较高,正常作业范围过大,同一动作持续工作时间过长、劳动时间率偏高、工中休息时间偏少。建议根据有关法规和标准,采取工效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氯气和光气爆燃事故源强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建立化学品泄漏的气体排放、液体排放、两相排放模式和爆炸燃烧的火球和气爆,蒸气云爆炸及绝热扩散和池蒸发扩展等模式的基础上,估计分析了氯气和光气爆燃事故源强,即爆炸能量及碎片抛射、冲击波、热辐射和毒云等后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经典瓦斯流动理论基础上,将瓦斯在采动工作面前方煤层中的流动视为流动边界不断变化的一维流动问题,利用动坐标变换,求出在这种情况下瓦斯压力分布的解析解,比较了不同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瓦斯压力分布及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灾变预测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灰色理论中灾变预测的特点及其建模过程,并将其应用于湖南省和山东省火灾预测之中。经检验,模型的精度等级为好,模型的预测结果可靠,对于消防部门火灾的预测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以自制的模拟系统研究了溶液浓度、离子强度、pH值和常见金属离子对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用Freudlich和Langmuir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2,4-二氯苯酚在黄土中的吸附/解吸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渗滤液浓度在初始阶段降低迅速,在第二阶段变化缓慢逐渐达到平衡。用分布活性模型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结果。在实验条件下,离子强度对迁移行为影响不显。在实验的pH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吸附量降低,相应的解吸量加大;与碱金属离子Mg^2 、Ca^2 相比,过渡金属离子Zn^2 、Mn^2 和Cd^2 的存在能显促进黄土对2,4-二氯苯酚的滞留能力。但滞后因子尺始终较低,表明天然黄土对如2,4-二氯苯酚这样的水溶性有机物染物的滞留能力较差。在对被这类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过程中,有机物对地下水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