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成都市基于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对激光雷达资料的适用性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激光雷达与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相关性较高,说明激光雷达的观测结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成都市气溶胶光学厚度整体较高,全年AOD的平均值约为1.00。(3)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季节差异明显,呈现出冬季最大、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小的特征。(4)月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呈"双峰"结构,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11月,谷值出现在6月;(5)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特征显著,一天当中12:00达到最大值,17:00左右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大小湖泊2.488万个,面积共达8.3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其中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有2848个,占湖泊总面积的96.7%,分布在五大湖区内(东北湖区、蒙新湖区、青藏湖区、东部湖区和云贵湖区)。在湖泊总面积中,淡水湖泊面积3.6万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平原及云贵高原三大湖区内,其蓄水量高达1970亿m~3,占湖泊淡水总蓄积量的90.4%。一般讲,湖泊具有多种功能,孕育着丰富的水利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一种不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连市大气中气态总汞的时间分布特征,采用Lumex RA-915AM型测汞仪对大连市气态总汞进行了长达一年(2015年)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大连市气态总汞年平均值为3.72 ng/m3;季节浓度高低顺序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日均值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春季气态总汞浓度白天明显高于夜间,而夏季则白天明显低于夜间,秋季、冬季白天与夜间气态总汞浓度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沈阳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分布特征,分析了2019年沈阳地区激光雷达组网监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季节变化特点,探讨了不同空气质量下AOD分布特征及与颗粒物浓度、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地区各雷达点位AOD季节特征存在差异性,从空间分布看,市区中心AOD相对较高.在冬季重度及以上污染天中,AOD大于...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5~2015年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AOT和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宁大气气溶胶的特征,研究得出:(1)西宁AOT的时空分布差异性显著。空间上,植被覆盖度小的城区AOT高于植被覆盖度大的林区的AOT;时间上,夏季的AOT相对于冬季值较大;从2005~2015年西宁林区和城区的AOT都呈现下降趋势。(2)西宁AOT的空间分布与下垫面条件密切相关。时间变化特征与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温度、相对湿度、降水和风向等)、下垫面状况和MODIS遥感反演的气溶胶产品本身的误差等因素有关。(3)西宁的AOT与PM10浓度在时间变化上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晓春  汤洁  王炳忠 《青海环境》2003,13(3):100-104
文章对1996年7月至1997年12月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瓦里关山用Yankee(扬基)UVB-1型紫外辐射表进行的紫外B辐射(280~320nm)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这一地区紫外B辐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④该地区的紫外B辐射具有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②太阳紫外B辐照度在夏季最高可达5.8W/m^2,夏季紫外B辐照度占总辐照度的比例最高可达0.5%;③这一地区的太阳紫外B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季变化,日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3时左右;④瓦里关地区的太阳紫外B生物有效辐射剂量约占紫外B总辐照度的1/14。夏季最高时可达0.42W/m^2。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分析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对昌吉市典型区域昌吉州环保局2016-01月至2017-01月采集的大气细颗粒物(PM_(2.5))样品,利用美国(Sunset Lab Inc)大气气溶胶元素碳与有机碳仪分析了其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水平、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以期为深入了解昌吉市颗粒物污染现状,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昌吉市OC和EC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13~46.71μg/m3和0.05~8.25μg/m~3,5月份质量浓度最小,EC的质量浓度月分布无明显变化,OC和EC最大浓度均出现在2月。O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EC的质量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呈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在不同的季节,OC的浓度变化比较明显,EC排放相对稳定。对各季节OC、EC相关性分析中可以看出,昌吉市OC、EC相关性表现为夏季最强,春秋次之,表明昌吉市夏、春、秋OC、EC具有相似来源或大气扩散过程,主要来源于交通源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冬季相关性较低,说明OC和EC来源复杂,冬季进入采暖期,采暖期燃煤燃气增加,排放量增大,排放源结构复杂,大气污染可能受多种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4年大连市黑碳(BC)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大连市BC浓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及周末效应等污染特征,同时对大连市BC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B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1 640 ng/m3,冬季BC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四个季节BC日变化均呈现早晚峰值、午间低值的分布。大连市BC的周末效应并不显著。根据计算的波长吸收指数(AAE)可知,大连市的BC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3年成都地区的空气质量资料,对该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基于WRF模式对成都地区污染天气和清洁天气背景下的边界层气象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冬季空气质量最差,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好。(2)WRF模式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一致。(3)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成都地区均以偏北风为主,夏季风速明显大于冬季;随高度的增加,冬季风速逐渐增大,气流运动非常弱,夏季风速先增大后减小,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4)无论冬季还是夏季,西北部地面气温低,东南部地面气温高,且在成都市区附近均有一个高值中心,夏季气温高于冬季。(5)从边界层高度来看,西部明显低于东部,冬季和夏季在成都市区附近有一个高值中心,夏季显著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超级站中MAAP-5012型黑碳仪对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进行连续一年的监测,并结合乌鲁木齐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站小时数据和日数据及气象数据对黑碳气溶胶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浓度日均值为1 506(±1 096) ng/m~3,本底值为575 ng/m~3,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黑碳浓度相对较低;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黑碳浓度为2 414(±1 325) ng/m~3,本底值为825 ng/m~3,较十年前浓度下降明显。乌鲁木齐市黑碳气溶胶浓度随季节变化差异大,冬季>秋季>夏季>春季,24小时昼夜变化整体呈现"夜高昼低"和不典型的"双峰双谷"特征,"周末效应"特征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黑碳气溶胶与NO_2、CO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均超过0.8,一元线性拟合度均超过0.7,黑碳气溶胶与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NO_2、CO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虽然气象因素中温度、湿度、风速与黑碳的Pearson相关性及一元线性拟合效果不佳,但气象因素仍是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巴中市城区一个自然年(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日)的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巴中市城区PM_(2.5)的污染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M_(2.5)日均浓度对数值接近正态分布特征,PM_(2.5)与其他主要大气污染物都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CO、NO_2是主要的相关因素,与PM_(2.5)的相关系数都高达0.7以上。PM_(2.5)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首要污染物是PM_(2.5)的天数占比以及PM_(2.5)与PM_(10)相关系数的季节变化一致,反映了PM_(2.5)呈现出以冬季污染最重,春、秋季污染中等,夏季污染最小的季节特征。PM_(2.5)与PM10的浓度比值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个站点的PM_(2.5)变化趋势一致,相互之间浓度差异小且比较均衡,巴中中学站点的PM_(2.5)浓度无论在任何季节都高于其他站点,苏山坪站点在冬季的PM_(2.5)浓度明显低于其他站点,表明PM_(2.5)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与人类活动强度相关的局地污染对PM_(2.5)污染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7,(1)
虽然2013年"减煤换煤"前北京地区民用煤使用量仅占全市总用煤量的19%,但PM2.5排放量约占到全市PM2.5总排放量的35%,如果再考虑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则民用煤对北京市空气中PM2.5的贡献接近50%。烧烟煤散煤污染物排放严重,其PM10、PM2.5、SO2、CO、VOCs排放分别是大型燃煤锅炉的5.4倍、4.7倍、1.3倍、18.2倍、1.3倍,汞排放比大型燃煤锅炉高1-2个数量级,黑炭、多环芳烃和苯并芘排放高3-5个数量级。北京市2013年开始"减煤换煤"行动,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削减民用煤使用量,污染物减排效果明显,成功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大气环境地面监测数据及其对应的地面气象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分析了2005~2014年间川南城市群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川南城市群PM_(10)存在典型的双峰变化,NO_2和SO_2年平均值总体保持稳定趋势;季节上表现为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夏季大气污染最轻。风速对PM_(10)浓度影响较大,能见度与PM_(10)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降尘部分反映大气污染情况,是土壤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分析其分布特征并探明其影响因素将为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数据支持。本文通过对2004~2015年青海省河湟谷地3个大气降尘监测点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河湟谷地降尘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尘量由2004年的601.9 t.km~(-2)下降至2015年的313.8 t.km~(-2);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最大,秋季最小,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3个站点降尘量大小顺序为:西宁市海东市平安区同仁县。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了解阿克达拉PM2.5颗粒物污染,利用阿克达拉国家大气本底站颗粒物监测仪器GRIMM180观测的2010~2019年PM2.5数浓度及台站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用z-score法对PM2.5数据标准化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利用SPSS进行Pearson系数相关分析,能够客观反映出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间的共变趋势程度。结果表明:(1)10年中PM2.5浓度整体上升7.15%。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秋季为明显右偏态分布其余季节对称分布,且冬季的变化性最大。月变化周期为13个月,呈现出“U”形起伏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呈现单峰的型式,且采暖期为非采暖期浓度2倍,呈现白天堆积晚上扩散的周期。(2)PM2.5与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长相关性最好,且在冬季表现最为显著。PM2.5最高浓度风向为正南,阿克达拉主要污染物成分主要来自西北、偏西方向。风速为10m/s时为PM2.5浓度明显转折点。夏季PM...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和通州区1320份居民家庭水—能消费行为调查问卷为样本,采用参数估算方法,核算了家庭洗澡、做饭、清洁、制冷供暖四类主要水—能消费行为的人均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和碳排放量,运用统计检验识别了不同人群的主要消费行为、碳排放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人群的各种消费行为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家庭水—能耦合行为相关的人均用水量为26.9 m~3/a、电耗为254.1 k W·h/a、燃气消耗量为27.8 m~3/a,分别约占家庭全年消耗/排放总量的65.6%、31.8%和50.4%。水—能耦合行为相关总碳排放量包括居民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量和水耗的水资源生产和处理过程间接碳排放量。案例地区居民家庭水—能耦合相关总碳排放量为376.7 kg CO_2/a,占家庭总量的40.1%,其中间接碳排放量为36.1kg CO_2/a,远低于直接碳排放量。这一结果说明城市水、能资源和碳排放协同管理需要重点关注消费端。从消费行为来看,家庭用水量中洗澡和做饭占比最高;用电量中不同季节行为差异较大,冬季洗澡用电占比最高,夏季制冷用电占比最高;各个行为的碳排放量在不同季节也有显著差异,其中冬季和春秋季洗澡碳排放量较高,夏季制冷碳排放量较高;高用水量人群洗澡和做饭行为的用水量绝对量和占比均较高,高碳排放人群的洗澡碳排放绝对量和占比均较高。从影响因素来看,洗澡行为变量对总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高于做饭和清洁行为。研究表明,关注不同类型居民家庭的水—能耦合关系及相应的碳排放,尤其是洗澡和制冷行为,是家庭碳减排高关注度的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17.
用γ能谱法和放射化学法对大气气溶胶中~(210)Pb的活度浓度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γ能谱法能够满足大气环境气溶胶中~(210)Pb的常规监测。用γ能谱法对成都地区大气气溶胶中~(210)Pb活度浓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采样监测,年平均浓度为1.50 m Bq/m~3,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高夏季低。  相似文献   

18.
在川南地区的宜宾市开展了大气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及组分的季节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的PM_(2.5)年均浓度(51. 7μg/m~3)超过二级浓度限值47. 71%,同时全年有20. 94%的天数PM_(2.5)日均浓度超过二级浓度限值;冬季浓度最高、达81. 1μg/m~3,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夏季浓度最低。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总和冬(42. 42μg/m~3)秋(32. 73μg/m~3)春(24. 57μg/m~3)夏(17. 0μg/m~3),但占PM_(2.5)浓度的百分比的季节规律则刚好与之相反,为夏(54. 19%)春(48. 1%)秋(46. 91%)冬(45. 45%);其中,SO_4~(2-)、NO_3~-和NH_4~+是PM_(2.5)中最主要的3种二次无机离子组分,三者浓度之和占PM_(2.5)的37. 47%。PM_(2.5)中SO_4~(2-)、NO_3~-和NH_4~+的浓度均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但NO_3~-/PM_(2.5)冬(12. 22%)秋(11. 53%)春(8. 14%)夏(5. 43%)、NH_4~+/PM_(2.5)秋(9. 85%)夏(9. 15%)春(8. 52%)冬(7. 61%)、SO_4~(2-)/PM_(2.5)夏(26. 3%)春(20. 75%)秋(15. 82%)冬(14. 61%)。四个季节SOR值均大于NOR值,SOR值季节变化差异不大,但NOR值冬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M_(2.5)中的SO_4~(2-)、NO_3~-和NH_4~+冬季以(NH_4)_2SO_4、NH_4NO_3的形式共存于气溶胶体系中,而夏季则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HSO_4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1982和1983年,我们相继对渡口市局部地区进行了大气污染物湿沉降(即降水)的常规监测。在此基础上,为了全面了解该市大气污染物沉降的状况,根据月降水量的分布情况,1983年8月和9月,对全市28个采样点的月累积总沉降样品进行过滤,作了滤液中pH、SO_4~(2-)、NO_3~-、NH_4~+、Ca~(2+)、HCO_3~-、F~-的测定,现将其看作是大气污染物的可溶性总沉降,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气臭氧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OMS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地区大气臭氧近十几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9-1992年期间,共和地区臭氧总量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65DU/a,各月臭氧总量均为减少趋势,各月臭氧总量的气候倾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春、夏、秋和冬季臭氧总量的气候倾向率分别平均为-1.00DU/a、-0.33DU/a、-0.38DU/a和-1.03DU/a;夏季出现臭氧总量低于280DU的天数在30d以上,1986年臭氧低值持续时间达81d左右,是持续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