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调研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由于存在环境监测机构统一监管权与计量规则制定权缺位、监管依据不充分、监管职权不清等问题,难以在使用大量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全面监管职责。建议在法律层面赋予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权限,明确对各类监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条款,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环境激素类物质在工业生产、农业、医疗和畜禽养殖业中大量使用,并通过废水、排泄物等方式进入到水体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美国在环境激素污染控制和防治对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环境激素污染控制特点:一是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了对环境激素的监管规定;二是建立了环境激素监管机构;三是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筛查项目,为环境激素的监管提供科学支持。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着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不清、排放标准缺乏、科学研究不足等问题。结合中国的现状,建议:完善环境激素监管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我国针对环境激素的标准;加强基础研究;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监管进行了部门划分,但由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涉及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工作时,依然面临着生态监管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借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概念框架,明晰了新时期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监管职能的内涵,即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通过监测、评估、监督、执法和考核等手段,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行政监督和执法.解析了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包括国家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职责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①二者分别通过间接与直接途径实现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供给提升的目标.②二者定位分别是外部“专职”监管和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内部监督.③二者监督对象分别是督政与督事.针对新时期生态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建议健全生态保护防控制度、建立“1+N”生态监测制度、构建生态评估及预警制度、健全生态保护执法制度、完善考核督察问责制度、健全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和构建生态监管保障制度等,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监管效能,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升,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4.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设是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对人地关系复杂且长期以来是“九龙治水”的中国自然保护地尤为重要。聚焦于自然保护地的龙头——国家公园,从其作为多要素高关联的自然资源资产独立管理单元且“生态保护第一”的特征入手,基于功能性分权理论,分析其日常管理和生态监管职能分置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模式。结合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原则,辨析了作为主要管理者的林草部门和主要监管者的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并从微观层面给出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资源环境综合执法两个重点领域基于职责划分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大部制改革组建生态环境部,结束了多年以来环境污染多头治理的混乱局面,统一了过去分散在各部的污染防治监管职责。随着原农业部的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职能划归到生态环境部,农村水污染管理的部门化应当让位于专业化,按照点源与非点源排放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环境保护职责涉及原环保部、原农业部、原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以及林业、卫生、水利、发改委等多个部门。由于中国上位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监管职责交叉重复、多头  相似文献   

6.
区县生态环境监测站(以下简称“区县站”)是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垂改后其职能定位、机构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一些地方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缺乏整体性与协同性,各地区县站在管理模式、职责界定、履职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顺畅、不清晰和不充分等问题。为保障区县站对职能的履行、优化生态环境监测资源配置,建议各地完善地方性配套方案,正确处理区县站与执法部门、各上级监测站、社会监测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区县站的机构属性、职责范围,并结合实际确定可委托社会化监测机构开展的业务范围,并优化区县站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黄丹雯 《环境》2023,(5):50-52
<正>“双随机、一公开”是执法检查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监管模式。2022年底,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广东省生态环境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旨在规范广东省生态环境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确保实现随机抽查工作的统一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新格局逐渐形成,体现出生态环境部门承担更大的直接监管责任,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同监管任务加重,以及针对新监管任务需要建构新监管机制等三个特点。在这一新格局下,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直面海洋执法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新问题,包括海警机构调整带来的执法权行使障碍、地方执法队伍整合后海洋环境执法职能行使不畅、陆上与海上执法之间衔接不良等,通过加强立法、明确委托执法、横向纵向机制构建、监测监视技术手段运用、社会监督等方式,从整体上强化执法,确保监管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王彬  梁璇静 《环境保护》2016,(21):29-35
我国有诸多法律法规、部门职能、标准规范和政策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制度建设已有相当基础。但是饮用水水源保护仍存在立法不统一、制度不完备、体制不协调、标准不统一、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建议通过《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和相关立法,落实国务院"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制度进行完善:立法上,统一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体制上,统筹饮用水水源保护职责;制度上,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监管制度;标准上,依据水质条件综合适用;政策上,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正在重构。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政府监管处于核心位置。本文分析了政府监管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中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环境监管体系的改革框架。研究认为:中长期环境监管体系改革面临新的形势。深化环境监管体系改革,强化国家的监管职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抓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厘清改革方法论,增强改革系统性、集成性,统筹推进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机构改革、政策工具三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然而目前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仍存在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管制度不严密和监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指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执行力、形成健全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是完善监管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初步形成由政府生态环境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组建,由政府其他行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社会化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然而在政府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的进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与监测结果公信力不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缺位的客观现状。未来应当在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过程中通过健全环境监测市场规则,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管理,严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等方式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环境信息公开管理体制在立法层次上仅限于部门规章,导致存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与分管部门的关系不明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等缺陷,所以我们应该对环境信息公开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到环境信息公开管理机构的设立、运行,相应部门在环境信息公开上分工和职责的确定,以及违反职责所应该承担的相应后果。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这与2015年颁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内容相契合,即: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  相似文献   

15.
1974年-2008年,中国环境管理行政体制的七次改革基本遵循着渐进改革和强化统一监管的改革逻辑,不断提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但较少调整部门间的事权关系和行政运行机制。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行业部门分散管理模式不断强化,部门职能交叉、权限冲突严重,多头执法、监管不独立,政出多门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改革需要超越传统改革路径,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与方法,从职能整合、组织再造以及强化责权统一、手段配套等多种途径改革中国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一是确立重点企业环境监管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从全县水泥、造纸等重点排污行业中确定41家重点企业,由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所属乡镇、管理区或单位共同对其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共同承担环境保护职责与责任。企业所属乡镇政府、管理区管委正职或单位主要负责人是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具体监管工作的副职是直接责任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推进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改革要求,本文论述了建立独立的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制的必要性,评述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法律基础、国家、地方、农村生态环境监察执法体制、联合执法机制等五方面设计了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从各层次执法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监管执法体系这两个阶段规划了体制改革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张峰  江伟 《环境保护》2022,50(9):58-60
<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便于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实时监控污染源,有力弥补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监测能力不足、监管缺位等问题。但是,随着监控技术不断成熟、污染源自动监控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自动监控数据量更加庞大,异常数据不断增多,仅依靠人工统计分析和处置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如何开发、应用数据资源,提高生态环境监管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对水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甚至滥用职权,导致破坏水资源犯罪行为的发生,因而造成损害结果的情形.承担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放弃环境监管的职责,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危害环境、破坏水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发现、制止、处罚、追究不及时、不得力,这种危害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必然导致破坏环境、污染水源的行为泛滥,造成环境污染、水资源破坏.同样,如果承担环境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不顾环境保护的客观实际,超越职权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决定处理公务,也必将对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环境监管文化是当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分析了生态环境监管文化的内涵,提出构建生态环境监管文化要遵循与时俱进,保有行业特色,注重多元性,长期性,以人为本,勇于创新;在当前,强化生态环境监管的要求下,要从完善机制体制、强化核心价值观、打造学习型机关、树立良好形象等几个方面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