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武汉石油化工厂在正常生产运行条件下的污水场进水氨氮分布平衡 ,弄清炼油废水氨氮的来源 ,找出了污水氨氮源头控制的重点是污水汽提装置的脱硫氨净化水和与设备有关的机泵冷却水等 ,并以此分析了氨氮源头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氨氮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物,出水氨氮是污水处理厂重点控制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污水中氨氮存在形式及其危害,对污水氨氮处理常见工艺的原理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对污水氨氮处理技术及影响去除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催化剂含氨氮污水治理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浓度氨氮污水的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结合兰州石化公司催化剂污水排放的实际和目前开展的治理研究,提出了综合治理催化剂含氨氮污水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氨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电解锰行业氨氮污染控制变得非常紧迫。介绍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现状,分析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产生途径以及电解锰生产中的氨氮平衡,依据"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电解锰氨氮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氨氮污染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氨氮去除效果整体水平不高。一些老的污水处理厂在建设之初没有考虑脱氮的功能,只有简单的COD去除功能,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氨氮和磷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合成氨、尿素装置排放的污水中,氨氮浓度为53~1572mg/L,造成总污水综合合格率很低。通过对氨氮指标考核和装置达标活动,促进生产管理和技术治理,使氨氮浓度降到14~457mg/L,提高了污水综合合格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氨氮对污水场的冲击影响,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天然沸石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在研究外排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选用天然沸石去除污水中氨氮取得明显效果。经深度处理的污水回用于循环水场用于补水,杜绝了循环水场“软泥”的产生,为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总结了一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炼油厂污水处理场进水水质调查结果来看,氨回收净化水是污水处理场氨氮主要污染源。为使炼油厂外排污水氨氮达标,必需提高氨回收装置的脱氮率、解决好氨水的出路,并提出 A/O 生物膜法脱氮、氧化沟脱氮、程序控制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脱氮等技术,对氨回收净化水进行再处理,再用二次生化和氧化塘把关可以确保排放污水氨氮达标。  相似文献   

10.
借助曝气生物流化池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研究实验,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机理及其过程的实施,即实现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工艺条件。同时,在该实验过程中把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和曝气生物流化池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对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要使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得到去除,最好运用集硝化-反硝化于一体的生化处理装置,因为这样不但能真正实现脱氮目的、而且工艺过程简单,并可以节省空气利用量,其对大量低碳高氮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耐受高浓度氨氮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脱氮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司文攻  吕志刚  许超 《环境科学》2011,32(11):3448-3454
研究了异养硝化菌对高浓度氨氮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采用多点取样、高浓度氨氮废水强行驯化、驯化液连续梯度稀释、颜色指示剂快速硝化效果检测、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筛选能耐受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异养硝化菌株,以各菌株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来鉴定其种属,考察了菌株的脱氮特性,并通过提高C/N比和优化菌株配伍的方式对其脱氮能力进行了优化.结果共筛出8株高效的异养硝化菌株,并将其命名为N1~N8.系统发育分析表明8株菌分属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其对起始氨氮浓度为256.9 mg.L-1、C/N=5.5的人工废水,72 h后氨氮去除率约在65%~80%之间,其中最高为N4的80.2%.若将上述废水的C/N比提高至8.0,则各菌株的氨氮去除率相应提高至约80%~90%.部分菌株配伍后脱氨氮效果优于任一单菌株,其中N4+N5+N6对起始浓度为261.1 mg.L-1的氨氮、在C/N=5.5的条件下,48 h去除率为88.2%.将N4+N5+N6组合驯化菌液,则能将该氨氮去除率提高至99.8%;在将起始氨氮浓度提高至446.9 mg.L-1、C/N比降为3.2后,52h后氨氮去除率亦可达99.9%,且最终几乎无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积累,总氮去除率为66.5%,菌株同化的氮仅占损失氨氮的33%.可见驯化菌液中一些未能分离的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的脱氨氮效果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初始氨氮浓度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去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藻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微藻,研究氨氮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其去除水中氨氮效率的影响,探讨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以硫酸铵作为氮源时,钝顶螺旋藻的对数期一般在4~6 d,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对数期略有提前。钝顶螺旋藻对硫酸氨的耐受浓度为0.5 g/L,相应的氨氮浓度为106 mg/L。培养4~6 d时氨氮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培养结束时氨氮去除率为67.7%~82.5%,当硫酸铵投加量为0.4 g/L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82.6%。因此,螺旋藻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氨氮生活污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是对传统倒置A~2/O工艺的改进,它采用了后置预缺氧区以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试验探讨了工艺关键因素与脱氮效果的相关性。试验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25 h,内回流比为200%,DO浓度在2 mg/L时,对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6.17%、73.83%和92.38%。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制革废水的生物接触法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好氧—缺氧—生物接触组合工艺是有效的方法。在最佳条件下,其COD_(cr)、BOD_5、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高达98%、98%、100%和98%。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6~9月期间7场降雨事件中屋面径流及附近降雨水质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了屋面径流及降雨水质特征、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污染较为严重,降雨事件径流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悬浮物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降雨水质相对较好,但氨氮和总氮也存在超标情况.屋面径流中各污染物初始冲刷强度以中等和微弱为主,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汞>锌>总磷>铅.屋面径流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水平与干燥期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降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交通运输来源的氮类污染物,屋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则为屋面材料老化和金属雨落管锈蚀释放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磷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老城区重点生活污染源对北市河的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市老城区北市河为研究区域,对其汇水区域内的所有重点污染源的污水产生量、污染物性质及排污去向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监测,利用确定的污染系数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排污负荷.结果表明,除pH外,常州市的垃圾屋、垃圾转运站、公厕、餐饮等污染源排放的污水中SS、COD、BOD5、氨氮、TN、TP等浓度较高,远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其中:垃圾转运站的COD最高达51700mg/L,而公厕污水中氨氮和TN分别高达1616mg/L和2044mg/L.各污染源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的比例较高.排入北市河的年污染负荷源类型中,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环卫设施;污染物以COD最高,为125.2t/a;其次是BOD5,为40.53t/a;因此,各污染源的COD和BOD5应为主要控制目标,且应首先对沿河餐饮和环卫设施进行截污治理.  相似文献   

17.
制革废水的治理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其除氮效果不理想,氨氮去除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处理后的氨氮都远远超过排放标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从技术角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制革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主要特性;分析了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因,氨氮处理方法的选择,生物法脱氮的原理、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典型氨氮生化处理技术一多级A/O(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法和悬浮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氨氮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物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废水中氨氮的资源化回收角度出发,通过试验研究了鸟粪石沉淀法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物性质,结果表明:选取MgCl2与Na2HPO4分别作为镁源和磷源时,氨氮去除率可达90%;鸟粪石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pH值、N∶Mg摩尔比、初始氨氮浓度、N∶P摩尔比;对不同pH值条件下的试验产物进行的显微镜观测、电镜扫描和XRD衍射分析表明,在pH值为8~10时,其产物为斜方形结构的磷酸铵镁晶体。  相似文献   

19.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厌氧毒性测定试验,研究模拟废水及猪场原水氨氮对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废水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氨氮浓度低于400mg/L时,表现为促进产甲烷作用。当氨氮浓度为800mg/L时,开始表现为抑制产甲烷作用,并且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猪场原水在进水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模拟废水50%抑制浓度为1900.1mg/L,猪场原水50%抑制浓度为1725.9mg/L;在相同的抑制程度下,模拟废水氨氮浓度均高于猪场原水,平均相差594.1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