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背景、意义以及相关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建设项目存在环保基础管理薄弱、未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环境监测(控)计划落实不到位、环境信息公开机制不健全、环境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开展环保专项治理、加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现状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管理、加快落实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控)计划、强化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机制、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加强地下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密切跟踪国家生态红线划定进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海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现状,结合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为优化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出具体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是重要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我国发布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防范和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和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政策和技术指导。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在执行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时也出现新的问题,结合现行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及其实行的有关情况,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不断推进环境应急预案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当前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加强编制人员素质、做好风险源和风险物质管理,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实现事件分级、预警级别、应急响应和信息报告等提出了建议。对强化实用性、完整性、规范性、可行性、衔接性的评估、规范现场处置六个程序和细化专项预案七项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规范性的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及落实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各企业应该推行ISO14001/OSH/HSE体系管理制度,保障生产设施性能符合HSE管理体系的要求,弘扬企业文化,建设学习型组织,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推进战略决策型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做到“关爱生命、关注环境、关心公众”,实现安全环保无隐患管理。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演练、实施以及应急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水乡油田环境污染应急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针对该企业环境污染应急体系建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应急预案编制、演练与实施以及应急保障方面提出了建议及初步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企业应对各类事故的有效指导文件,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最重 要的载体。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应急预案体系和完善应急预案内容来提高应急准备水平,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国家“一案三制”的建设和完善历经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且随着应急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的不断出台,应急预案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文章从导致预案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预案本身容易出现的问题两方面入手,梳理了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存在的企业重视不足、应急人员能力不足、风险辨识不到位、预案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落实责任、加强培训、加强预案动态管理等优化对策,以便为应急预案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在安徽省淮北市召开的全省环境应急管理专题培训会上,记者获悉,通过抓隐患排查、预案管理、监测预警、工作保障、应急值守五大有效工作手段,安徽省环境应急应对能力有了有效提升。抓隐患排查,防范环境风险“十二五”以来,安徽省先后组织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检查、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环境保护大检查、化工行业环境隐患排查等重点行业企业检查,不断强化化工企业、尾矿库等重点  相似文献   

9.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本指南适用于石油化工(包括石油炼制与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  相似文献   

10.
某经济开发区已建成甲炼化企业基地与某纸业企业等龙头企业,初步实现了石油化工基地、石油 商业储备基地、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通过对该经 济开发区及区内企业的调研,在模拟区内企业突发事故状态下,并充分考虑区内企业多米诺影响和开发区安全 环保管理及应急能力,分析了事故对周边,特别是对开发区东部生活区的安全、大气和海域影响,分析了企业管 理和应急能力,给出分析结论,并针对性提出安全环保管理提升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我国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亟需加强的重要领域,并且面临三大挑战:化学品种类呈爆发式增长,化学品的生产使用量呈指数式增长以及对化学品的损害特性认知滞后。现阶段,我国的化学品管理集中在对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事故防范和对次生环境污染的治理与应对,但是对化学品造成的环境影响和健康损害却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和防治体系建设也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从管理对象界定、化工行业管理、管理制度设计、专业能力建设和多学科技术支撑五个方面梳理了我国当前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综合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现实需求,建议从五个方面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1)明确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对象和范围,科学制定管理战略与路线;(2)深化对化工行业发展规律的认知,加快形成行业绿色转型的共识与行动;(3)定期跟踪评估政策的实施成效,建立完善的政策调整机制;(4)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教训;(5)加强化学品全流程、跨领域的研究整合,大力发展检测、模拟和评估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本研究可为我国中长期化学品环境管理战略和政策制度体系的建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发展环保产业需要重新认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更好地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看法:目前环保产业应是以服务业为重点内容,以市场化、产业化为其发展方式的一个综合性新兴产业,要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建立政府激励机制,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机制,并加强对环保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调研设区的市立法权放开后各地立法进展,通过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除港澳台外)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的各设区的市"首次立法"(第一部实体法,简称"首法")立法情况,发现截至2017年7月,全国89%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完成"首法"立项,超一半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顺利出台"首法"。从"首法"立项类型来看,约40%设区的市"首法"关注环境保护,仅次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类立法,表明环境保护是各地"首法"立法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类型来看,水环境保护领域条例立项数最多,其次是生态保护领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分布来看,水环境保护类条例多分布于位于水系末端的沿海各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则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及其周边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有必要抓住地方立法这一机遇,研究出台地方环境条例,助力地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国内已有的相关政府引导基金和环保基金的运行管理模式,经分析和比较提出适合中央和地方层面环保类引导基金的运行管理模式。除了要符合基金运作的一般规律,本文认为中央层面设立政府环保类引导基金适合契约制形式,引导基金内只有中央财政出资,按照母基金参股子基金的方式来运作,同时达到撬动社会资本和引入先进基金管理公司的目的;地方层面设立相应基金适合采用有限合伙制形式,直接吸引社会资本与政府共同建立引导基金,投资方式以直接投资为主、参股子基金为辅,可以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和环保类专业机构的技术和经验优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施政力度。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20多项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层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指标。各地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上,出台了大量加强和支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水资源实施的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不明确,在监督管理中没有完全独立的权限,基本上属于一种协调机构,因此完善我国的跨区域水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尽早完善水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立法、明确各环境监督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健全环境保护跨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协调机制、成立跨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协调机构、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水环境保护中的行政执法地位等方面作出了探讨,以利于更好地保护跨区域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跨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不明,跨区域环境监管缺乏权威性,环境监管垂管制度改革不彻底等问题。现有机制无法有效支撑地方政府开展跨区域环境监管和深层次的环境协同高效治理。为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制约障碍,提高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率,应当进一步加快中央层面的跨区域统一立法和地方层面的跨区域协同立法,以法律保障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权责在法律中进行明确和细化,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机构,地方层面成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机构,理顺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进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 enlargement has increased the emphasis of local authorities on being competitive for inward investment and taxpayers. This can lead to a subord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s. In order to secure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national interests, planning and regulation at supra-local level is required, especially if the local authorities have different motivations and goals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olicy guidelines of the Norwegian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regional state authorities to make objections are an apparatus to protect national interests in planning.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practice when deciding on objections by regional state authorities against municipal plans since the new right-wing Norwegian government came into power. The losers from the changed practice are the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widely defined. The new government’s prioritization of local self-determination and planning processes rather than contents resonates with key features of neoliberalism, but also with important elements of communicative planning theory.  相似文献   

19.
为顺利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程,本文围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主线,对涉及垂直管理改革的环保责任清单、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市(地)级派出县级环保分局和省级对市(地)级环保局的双重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主要改革任务,从改革方案的基本考虑、基本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进行系统解读,为下一步试点省份实施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20.
多中心治理下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途径。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发现政府治污理念陈旧、制度不健全、公众责任意识淡漠、环保社会组织弱小等,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度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加强教育、支持和引导环保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真正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