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江西地域煤炭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分析了江西区域各煤矿煤中Cd、Cr、Cu、Mn、Ni、Pb和Zn等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该7种金属元素在0~5ppm的浓度区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0.9997;回收率为92.55%~114.27%,实验数据真实可靠,结果表明:江西地域煤炭中重金属含量分布较广,各地域煤炭中各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当地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ICP-AES法测定茶汤中重金属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测定茶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了茶汤中的Cu,Fe,Mn,Zn,Cr,Cd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在回收试验中,铜的平均回收率为101%,镉的平均回收率为95.4%,锰的平均回收率为118%,镍的平均回收率为87.4%,铁的平均回收率为118%。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简单,有助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勇  徐炜 《地球与环境》2019,47(2):218-226
为了研究水泥工业区内污染土壤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对安徽省凤阳县水泥工业区内一条土壤剖面中金属元素(Al、Fe、Ca、Mg、K、Na、Cr、Ba、Mn、Zn)含量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土壤剖面分2层,第一层(0~20 cm)为污染层,该层Al、Fe、Mg、Na、Ba、Mn、Cr元素主要来源于自然土壤,没有富集,Ca、K、Zn元素主要来源于水泥粉尘的输入,存在富集,其中0~2 cm土壤的富集因子最大,Ca和Zn含量最高,指示0~2 cm土壤被污染的程度最深。第二层(20 cm以下)为土壤母质层,该层各金属元素含量相对比较稳定。由于0~2 cm土壤中Ca、Zn元素还没有大量向下淋溶,导致第一层土壤中Ca、Zn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土壤剖面中Ca和Zn的含量能指示水泥粉尘对工业区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母质层的Ca、Zn含量可以作为参考的警戒值。  相似文献   

4.
冶金粉尘硫容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5-650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由Fe 、Ca、 Zn 、Mn等氧化物组成的高炉冶金粉尘脱除H2S的硫容量,结果表明,反应温度驵成对高炉冶金粉尘硫容量有较大影响,在25-650范围内,硫容量增加:当温度低于350时,CA,Zn,Mn氧化物对冶金粉尘硫容量起主要作用 ,且碳的存在于提高治金粉尘对H22S的吸附能力,可适度提高冶金粉尘硫容量;温度大于350时,氧化物对冶金粉尘硫容是起主要作用,碳含量对冶金粉尘硫容量的影响较小,高炉 冶金粉尘脱流主要受Fe氧化物脱硫反应及H22S氧化物脱硫反应及H22S在冶金粉中的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金属形态实验室分析与中试回收生产线的磁性分选和涡电流分选试验,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有价金属铁(Fe)、铝(Al)和铜(Cu)的可回收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有价金属磁选和涡电流分选回收产率分别为12.3%和1.14%,Fe的磁选回收率为14.8%,Al、Cu的涡电流回收率分别为73.1%和52.7%.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中Cu和Fe的回收效率分别受其含量分布和赋存形态的影响,其中Cu的回收产率和回收率受Cu的含量与分布的影响,而Fe的回收率与产率则受炉渣中Fe的含量与形态的限制.在实践中,可通过调整涡电流运行参数、增大磁场强度、降低炉渣含水率等方式提高炉渣中金属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降水中的Al、Ba、Cr、Fe、Ni、Ti和Zn 7种微量金属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通过信噪比选取了这7种元素的最佳分析谱线和最优仪器测试条件。在此条件下,7种元素的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6次测试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Al、Ba、Cr、Fe、Ni、Ti和Zn的检出限分别为0.79、0.34、0.33、0.25、0.54、0.08和0.85μg/L。空白加标回收率为93.24%~100.88%,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适用于大气降水中多种微量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厦门筼筜湖表层沉积物金属元素赋存形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MS测定了厦门筼筜湖表层沉积物中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了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并用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其赋存形态.结果表明,Cd、Cu、Sr、Pb、Zn和U在不同湖区的含量表现为:外湖干渠内湖;Cr、Co、Ni、V、Fe、Li、Rb和Mn的含量表现为:内湖外湖干渠.Cu、Zn和Pb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Cd元素主要存在于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Co、Ni、U、Fe和Mn元素主要存在于可还原态和残渣态;Li、V、Cr、Rb和Ba主要存在于残渣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元素V、Cr、Co、Ni、Zn、Cu、Cd和Pb等处于轻微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结果显示,Cu、Cd和Zn表现出重度污染;Pb表现出中度污染;Co、Mn、Sr和U表现出轻度污染;Ni、Fe、Cr、V、Li、Ba和Rb表现出无污染.筼筜湖表层沉积物已受轻微的金属元素污染,处于轻微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华北工业城市降水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为了解华北工业地区降水中金属元素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使用干湿沉降自动观测仪采集了河北唐山市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大气降水样品,使用ICP-MS对样品中25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降水中地壳元素(Ca、Mg、Na、K、Fe和Al)占所测元素浓度总量的97.72%,重金属(Zn、Mn、Pb、Ba、Sb、Cu、Ni、As、V、Co和Se)仅占2.25%;Zn和Ca分别是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和地壳元素,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88.7μg·L-1和4.5 mg·L-1.降水中金属元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多数元素表现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特征.唐山降水中部分重金属的浓度高于华北背景地区泰山顶的报道结果,其中Tl、As、Ag、Zn、Pb、Cd、Se和Sb的富集因子介于102~105之间,明显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唐山降水中金属元素的污染主要与钢铁冶炼工业、扬尘和燃煤的源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及主要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管理机制、技术水平、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钢铁企业冶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为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及冶金固体废弃物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元素在贵州红枫湖水体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湖1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Cd、Pb、Cu、Zn、Fe、Mn 6种重金属的浓度.其中,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金属浓度呈现相同的分布趋势:Fe>Mn>Zn>Pb>Cu>Cd;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略有不同,为Fe>Mn>Zn>Cu>Pb>Cd.同种重金属在三者间的分布顺序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表明该湖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可能.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该湖水体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趋势进行评估,其中沉积物中重金属提取出一个主成分(贡献率为67.7%),而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分析中分别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间隙水贡献率为73.6%和16.73%,上覆水为44.2%和25.1%.红枫湖水体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国内湖泊偏高,其中北湖水体各金属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南湖水体.  相似文献   

11.
从电镀锌废渣中回收制备锌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含锌废渣为原料、制备锌产品的工艺条件。实验主要对酸浸取,氧化除铁、锗和置换除去重金属元素等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制得碱式碳酸锌和氧化锌两种锌产品,其纯度分别大于96%和95%。锌回收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韩金峰  张书廷 《环境工程》2015,33(4):108-111
目前污水处理面临脱氮除磷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原因是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不足,而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是脱氮除磷微生物的重要碳源。部分固体废弃物具有有机物含量高、价廉易得、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因此将固体废弃物作为外加碳源提高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具有良好的前景。通过对污泥、农业废物、水产养殖废物、厨余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特点及其水解液作碳源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固体废弃物作碳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学者后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将重金属(Cd、Pb、Cu、Zn、Ni)溶液添加到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中进行堆肥,考察了污泥的堆肥过程对重金属稳定化的影响。分析发现:进入污泥后各重金属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的总占比顺序为Cd(72.31%)>Ni(65.83%)>Zn(33.67%)>Cu(19.49%)>Pb(7.40%)。说明Pb、Cu及Zn与污泥化学物质反应较快,而Cd及Ni的反应速率相对较慢。在整个过程中Pb形态达到稳定状态最快,Cu和Ni的形态稳定速度次之,Zn形态变化稍慢,Cd变化最慢。该结论可为污泥堆肥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铁尾矿堆存量大、利用率低,是世界上主要的尾矿固体废弃物之一,如何提高铁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是各国学者研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方向。文章综述了铁尾矿在混凝土、轻质墙体材料、砂浆、水泥原料等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了草酸浸出赤泥中铁和铝的过程,探究了草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铁和铝浸出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浸出过程,同时采用太阳光照射草酸浸出液,将草酸铁还原成草酸亚铁沉淀,实现浸出液的回收再利用。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显著,草酸浸出赤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浓度为0.30 g/mL,液固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铁和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7.76%和74.60%。太阳光照射催化浸出液420 min内,总铁含量从1.152 g/L下降至0.173 g/L,85%以上的草酸铁以草酸亚铁沉淀形式得以回收。再通过调节pH,过滤及蒸发结晶后可回收滤液中的铝和草酸。这为赤泥中铁和铝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深谷型湖泊内源污染,构建底泥活性覆盖系统,以脱碱赤泥为主料,粉煤灰、黏土和Ca CO3为辅料,制作了不同配比的底泥覆盖材料,并评价其在厌氧条件下对湖泊内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底泥覆盖后上覆水体水质总体趋于稳定,DO水平能够得到改善,TP和COD的释放受到抑制,对NH3-N虽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短期效果不理想;3种材料覆盖后,上覆水体中均低检出或未检出Cu、Pb、Zn、Cr、Cd,Fe、Mn、Ca、Mg的含量也较对照组低,削弱了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结合底泥内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和上覆水体水质的稳定性两方面因素,3种材料中,材料2(配料为赤泥38.9%,黏土14.4%,粉煤灰38.9%,Ca CO37.8%)最适于深谷型湖泊底泥覆盖。该覆盖方法原料获取方便、材料制作简单、经济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易、污染控制效果优良,可用于深谷型湖泊底泥原位控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品位优质闪锌矿资源的减少,研究开发利用贫杂锌矿、含锌废渣等二次资源的锌冶炼清洁工艺,成为锌冶炼工业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碱浸-电解法作为一种生产高纯度锌粉的新工艺,具有流程简单、原料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为了对碱浸-电解法生产高纯度锌粉新工艺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该新工艺的环境负荷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酸法和火法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酸法和火法工艺相比,碱法生产锌粉工艺的环境协调性更优越,其能源总需求、温室效应指数及酸化指数分别是酸法工艺的87.76%,47.80%和0.08%;是火法工艺的93.94%,9.25%和0.14%.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分析、激光粒度、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烧结、高炉及电炉等3种含锌粉尘基本物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3种含锌粉尘进行混合造球试验,从成球动力学和生球强度两方面探讨混合粉尘适宜的造球参数。结果表明:3种粉尘均含有较高的全铁含量,但Fe的存在形式有所差异,同时,高炉粉尘碳含量为21.44%,电炉粉尘Zn含量可达6.63%。另一方面,为同时保证生球的产量和质量,混合粉尘适宜的造球参数为:造球水分11.25%~11.75%,膨润土含量2%,造球时间20 min,圆盘转速27~31 r/min,给料量5 kg。  相似文献   

19.
沈楠  李川  贾青竹  王昶 《环境工程》2015,33(1):154-158
为了考察煅烧温度对TiO2结构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酞酸丁酯作为前驱体,利用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TiO2,并用亚甲基蓝测试其光催化活性。TG热重分析表明,450~700℃时TiO2有晶型变化,XRD表征说明,TiO2晶型受煅烧温度影响显著,其中450~600℃煅烧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型,650℃煅烧时TiO2出现金红石晶型;亚甲基蓝光解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显著影响TiO2的光催化活性,其中,450~600℃煅烧TiO2对亚甲基蓝光解效果较好,光降解2.5h后降解率高达95%~97%;550℃煅烧制备的锐钛矿型TiO2对2-氯苯甲酸有一定光解催化效果,紫外光解4h后降解率高达80%左右,光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