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X7一’200lU2吕路沸石在环境保护中的新应用/朱建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全与环境学报/北京理工大学一2(X)l,1(1)一3~7环图X一142 综述了沸石在控制环境中亚硝胺污染、净化处理废水以及沸石在农业生产和其他环境保护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沸石是香烟添加剂的首选材料,能使测流烟气中的亚硝胺减少一半,主流烟气中减少约70%,减轻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污染危害。沸石的净化作用源于其对亚硝胺特殊的催化和吸附作用,香烟燃烧所产生的亚硝胺如果在高温下接触沸石,将被催化裂解;如果亚硝胺在较低温度下接触沸石,也会被沸石吸附而不再污染…  相似文献   

2.
赵玉环  王玉文 《环境科学》1984,(1):49-50,48
自1956年Magee报道了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后,人们对各种亚硝胺的毒性及致癌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经动物实验证明,100种亚硝胺化合物中有75%以上的能诱发癌.国内也广泛开展了利用N-亚硝胺饲喂小鼠试验,结果在动物的不同器官引起各种  相似文献   

3.
N-亚硝基化合物,包括亚硝胺和亚硝酰胺,是一类强烈的化学致癌物质,泛称亚硝胺,共有近百种化合物,其中八十余种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 亚硝胺存在于麦面粉、茶、烟、酒精饮料等物中,在加工薰制的鱼、肉以及醃菜等食物中分布较多。亚硝胺又可由其前体物质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在人或动物的胃、肠等器官内合成。所以,从五十年代起,亚硝胺在人类恶性肿瘤的病因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已有资料证明,亚硝胺对所有实验动物的几乎全部重要脏器肝、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来源,致癌作用以及预防其危害的方法。食品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食品添加剂,另外,鱼、肉、乳制品和蔬菜、水果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类化合物。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他们进入人体后也能被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生成氨氮化合物而间接体现的,预防其危害的主要手段是减少亚硝胺类化合物及其前体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摄入和阻断亚硝胺类化合物在体内合成。  相似文献   

5.
对十六个城市污泥样品中的挥发性亚硝胺类,尤其是二甲基亚硝胺(DMN)和二乙基亚硝胺(DEN)进行了分析。200克样品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二氯甲烷提取3小时。将提取物浓缩并者悬浮于蒸馏水中,以供气液色谱、薄层色谱和比色分析之用。在11个样品中,用比色法检出亚硝胺。用两种色谱法分析,在6个样品中检出了DMN,在3个样品中检出了DEN。在另加标准物的2个样品中,用薄层色谱法分析仅检出了DMN。根据已知的施用于农业土壤的污泥样品中,DMN的平均含量为0.272微克/克(按污泥湿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直接施用污泥于土壤中,每年每平方米土壤要混合进59.8至1365微克的亚硝胺。根据计算,平均施用率为每年每平方米土壤530.4微克的亚硝胺。  相似文献   

6.
环境医学     
:2表l参7X 1 8 9402002广东肝癌高发区顺德县饮食中的挥发性亚硝胺/杨容甫…(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993,13(6)一451~453环情X一58 采用GC一TEA分析法测定了肝癌高发区顺德县41份腌菜,75份米酒,15份鱼肉馅,8份烤肉以及16份饮用水中的挥发性亚硝胺。分析结果表明,顺德县上述饮食中主要含有4个挥发性亚硝胺,即二甲基亚硝胺、二正丙基亚硝胺、二异丙基亚硝胺和亚硝基毗咯烷。它们的含量与高于国际公认的环境食物中低分子量亚硝胺的最高允许含量(5一10拜g/kg)。当地居民有喜吃上述食品的习惯,提示顺德县…  相似文献   

7.
<正> 前言为了进一步评价偏二甲肼污水臭氧-紫外光-活性炭联合处理法的效果,我们首次对该法处理前后的通讯卫星发射任务中产生的偏二甲肼污水的化学成分及部分成分浓度与放置时间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比较起见,对实验室配置的模拟污水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经分析确认。偏二甲肼污水中主要成分有偏二甲肼、偏腙、甲醛、硝基甲烷、一甲胺、二甲胺、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二丙基亚硝胺、二丁基亚硝胺、亚硝基哌啶、亚硝基吡咯烷、氰化物、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15种,其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浓度极微(PPb数量级)。上述物质的浓度随放置时间而变化,经处理或放置后,多数物质的浓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也有些物质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8.
在尼日利亚的三个主要地区(北、东西部)筛选的被亚硝基化合物污染的日用消费品中,乳制品受亚硝胺污染程度最低,而加调料烧烤的肉类及鱼类食品受污染程道最高。另外,当地人用高粱酿造的饮料,受亚硝胺污染程度亦很高。西部的食品比另两个地区的食品受亚硝胺污染程度高。本文讨论的是亚硝胺污染物产生的可能原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癌症乃人类健康的大敌。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逾三千万,每年死于癌症者有四百万。癌症成了尽人皆知的常见病。人为什么会生癌呢?据研究,癌症大多数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化学致癌物质是引起人类癌瘤的主要“之凶”。亚硝胺、霉菌毒素和稠环芳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最主要的三类环境致癌物质。它们(尤其是亚硝胺)相当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因此,预防致癌性亚硝胺的危害是至关重要的。预防亚硝胺的危害,主要应抓住两个环节:一要减少进入人体的亚硝胺及其前体物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二要阻断亚硝胺的体内合成反应。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湿法烟气脱硫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永盟 《环境工程》2003,21(2):35-37
对火电厂应用石灰石 石膏法烟气脱硫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重点讨论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和烟气温度、烟气抬升高度、烟气扩散的关系 ,并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对烟囱产生的腐蚀影响  相似文献   

11.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dominant precursors for N-nitrosamine formation from bulk organic matter,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N-nitrosamine formation pathways in 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allow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his study,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two source waters was fractionated with XAD resins and ultra- filtration membranes. The N-nitrosamine formation potential (FP) (ng of N-nitrosamines formed per mg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from raw water and each fraction were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molecular weight (MW) and other ass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 had N-nitrosamine FP 1.3 to 3.5 times higher than the hydrophobic fraction from both source waters. The DOM fraction with low MW was the dominant fraction in these two source waters and contributed more precursors for N-nitrosamine formation than the larger MW fraction. The EEM spectra indicated there were notable amounts of 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 (SMPs) and aromatic proteins in the two studied rivers, which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wastewater discharge. The SMPs tended to be mo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N-nitrosodimethylami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an the other DOM components. Higher N-nitrosamine FP were also related to fractions with lower DOC/DON ratios and lower SUVA 254 values.  相似文献   

12.
N-亚硝胺(NA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和强致癌性的消毒副产物,可由其前体物与消毒剂反应生成,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通过对NAs前体物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抑制该类化合物的生成.该研究以珠江干流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河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MS检测河水氯胺化后NAs FP(NAs生成潜能)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并基于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A-MLRA)方法对NAs前体物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河水氯胺化后共检出六种NAs,即NDMA FP(NDMA生成潜能)、NMEA FP(NMEA生成潜能)、NDEA FP(NDEA生成潜能)、NPYR FP(NPYR生成潜能)、NMOR FP(NMOR生成潜能)、NDBA FP(NDBA生成潜能),其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9.4、33.3、3.2、5.3、2.6和3.0 ng/L,检出率分别为100%、3%、90%、84%、53%和84%.②与原水样相比,氯胺化后NDMA FP、NDEA FP、NPYR FP和NMOR FP的含量和检出率均显著增加,特别是NDMA FP与NPYR FP,且空间上的分布趋势表现为北江>西江>东江.③PCA-MLRA的结果显示,珠江干流河水中的NAs与其前体物91%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污染,而只有9%来源于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研究显示,NDMA和NPYR两种化合物的前体物在珠江干流河水中占主导地位,工业废水和养殖废水的排放是珠江干流河水中NAs及其前体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昌盛  白云松  涂响  付青  张坤锋  潘杨  王山军  杨光  汪星 《环境科学》2022,43(12):5534-554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北江中上游流域地表水和沉积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和多氯联苯(PCBs)类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了PAHs和PCBs的污染水平和空间分布,并评估了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6种PAHs单体在所有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均被检出,检出范围分别为41.82~443.04 ng·L-1和59.58~635.73 ng·g-1,北江中上游PAHs的污染水平为中、轻度.水中PAHs以二环芳烃和三环芳烃为主,沉积物中以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为主.在水样中检出了17种PCBs,浓度范围0.81~287.50 ng·L-1,以六氯联苯和七氯联苯为主;沉积物中检出了8种PCBs,含量范围0.13~3.96 ng·g-1,以五氯联苯和七氯联苯为主.整个调查区域内地表水中PAHs和PCBs的终生致癌风险指数小于10-4,处于中、低水平;非致癌风险指数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风险.采用风险商值(RQ)法对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区域内地表水中PAHs和PCBs生态风险总体处于中低风险水平,个别点位存在重度风险的污染物单体,值得引起重视.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对沉积物中污染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沉积物中PAHs和PCBs均处于较低的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漫湾水电站大坝上下游11个采样断面的沉积物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和金属元素Al、As、Cd、Cr、Cu、Mn、Ni、Pb、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积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As、Cd、Cr、Cu、Mn、Ni、Pb、Zn的平均年含量分别为31.88、0.80、63.26、32.55、607.81、32.11、36.54、132.29 mg·kg-1,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重金属元素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Cd和As比其他金属元素污染重,处于中-强度污染状态.在大坝上游干流中靠近大坝的断面环境风险最高,支流断面风险水平普遍低于附近的干流断面,大坝下游断面的风险值明显低于大坝上游断面.干流沉积物重金属蓄积明显受大坝建设影响,支流则受其上游区域人类活动和大坝建设的共同影响.营养元素在村庄聚集区和坝前地区含量较高,干流断面含量高于临近的支流断面,表明大坝建设和库区居民生产生活共同影响沉积物营养元素的分布.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毒性较高的重金属元素Cd、As、Pb可以聚为一类,而且相互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与OM呈正相关关系.虽然沉积物的有机污染在大部分地区呈现清洁或较清洁的水平,但是有机质可以吸附Cd和As,对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水体异味物质及其与藻类和水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洞庭湖水体中异味物质为研究对象,开展异味物质调查,并结合藻类结构、水质及其营养状况等因素,深入分析洞庭湖异味物质的来源和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DMS(dimethylsulfide,甲硫醚)、DMTS(dimethyltrisulfide,二甲基三硫醚)、β-cyclocitral(β-环柠檬醛)、MIB(2-methylisoborneol,二甲基异冰片)和GSM(geosmin,土嗅素)在全湖广泛存在,其最高质量浓度分别达到500.80、28.80、21.84、14.50和22.40 ng/L. 结合与藻类生物量的相关分析发现,直链藻、冠盘藻等硅藻可能是洞庭湖中DMS、DMTS和β-cyclocitral的重要来源,湖区土壤、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和死亡分解的藻类是MIB和GSM主要来源. 洞庭湖水体绝大部分处于中营养水平,其中东洞庭湖TL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48.3)最高,南洞庭湖(为47.3)其次,西洞庭湖(为42.7)最低. 异味物质含量和水质的相关分析发现,异味物质质量浓度与TLI、水温、pH、ρ(DO)、ρ(TN)和ρ(CODMn)显著相关,说明水质对异味物质含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13年3月~2014年12月对上海地区454户装修时间超过1 a的住宅内的儿童卧室室内甲醛和苯系物进行了现场监测.不同儿童卧室室内甲醛和苯系物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冬季卧室室内甲醛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P0.001),但苯系物浓度无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使用不同内墙墙面装饰材料的卧室苯系物浓度均值存在明显差异;夏季使用不同地板装饰材料的卧室苯系物浓度均值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秋季室内盆景数量为5个的卧室甲醛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卧室.冬季经常使用加湿器和家中饲养宠物的儿童卧室室内苯系物浓度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儿童卧室(P0.05).结果表明,装修较长时间后,装修材料的类型仍然与室内苯系物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相对于装修材料,室内通风可能对室内甲醛浓度影响更大.室内苯系物浓度可能与室内湿度和室内宠物的饲养有关.家用空气净化器可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甲醛的暴露水平.植物盆栽净化装修时间较长的住宅室内甲醛和苯系物的效果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17.
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和DDT含量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各异构体、DDT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及分布特点研究,得出成都经济区土壤中HCH和DDT都有较高的检出率,含量变化幅度也很大,含量较高点主要分布在化工厂附近。对比其他地区研究结果,成都经济区HCH含量较低,DDT含量较高。以西藏地区作为背景值,HCH有一定的污染,DDT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巢湖水体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在不同汛期对巢湖水体进行了网格化样品采集,研究了巢湖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的含量与时空分布规律,确定了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结果表明,巢湖入湖河流中TP、TN和NO-3-N指标均超过了Ⅴ类水标准,南淝河和十五里河中TP、TN、NH+4-N和NO-3-N表现出丰水期低于平水期、枯水期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在其他河流则呈现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平水期的特征;巢湖湖体氮磷营养盐浓度的分布存在时空差异,西部湖区中氮磷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东部湖区;TP、TN和NH+4-N表现出在枯水期高于平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特征,而NO-3-N在丰水期的含量较高;巢湖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N和NH+4-N,这些污染物从西往东质量浓度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秋冬季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城市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在西安市市区(城区和郊区)及南郊山区设立3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土壤及叶片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解析不同采样点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考察其时空变化特征;使用Source Track源解析技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真菌、细菌菌属差异较大,说明地理位置对空气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冬季市区检测出较多的潜在真菌致病菌和细菌致病菌,且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通过源解析技术发现,在局部源叶片和土壤中,叶片表面微生物是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潜在源,且秋季叶片对空气中微生物的贡献率高于冬季.本研究不仅为空气中生物气溶胶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也为深入了解大气中微生物污染特性和为我国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与疾病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与防护为中心,就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报道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建议。首先,分析污损生物的分布与特征,得出污损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对海域、季节、水深、工程结构类型等的依赖性,突出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的复杂性。然后,解析生物附着污损对海水环境腐蚀速率的影响,突出附着生物是导致金属材料腐蚀速率增大的重要因子。再次,介绍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防护技术的现状,分析主要防护技术的优缺点,并展示其在不同行业的联用。最后,提出对海水环境生物腐蚀污损研究工作的建议,包括建立各海域的生物腐蚀污损数据库、大力研制发展绿色生物腐蚀污损控制技术、加强对海洋生物腐蚀污损基础性研究工作的投入、尽快建立海洋生物腐蚀评价标准和规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