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土地用途冲突、促进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中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在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但面对土地利用急剧变化、土地管理效率低下及生态系统退化等现实问题,传统的以“数量—空间耦合”为核心的优化配置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与此同时,全球粮食安全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将直接影响并作用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协调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立足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重点区域发展(长三角及沿海地区),以保障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目标为导向,围绕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耕地利用格局优化、耕地集约利用转型、耕地保护与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国土整治与农用地管理、土地利用制度创新、土地经济政策优化等特色研究领域,充分发挥地理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优势,为国家土地资源优化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发展和制度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综上,通过系统梳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中国土地资源配置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在回顾南京大学学术贡献的基础上提出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试图为可持续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改变落后、走向富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紧密联系的难题制约。其核心问题是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问题。全方位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基本对策。我国以地大物博、出产丰富著称于世,从总量看是资源富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极低。以矿产资源为例: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作为工业原料的35种主要矿产,我国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占有量的60%。特别是我国矿产资源共伴生矿多、贫矿多、地域分布不均衡,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  相似文献   

3.
资源技术与工程是现阶段资源科学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研究资源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循环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物质实体。目前国内外资源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的进展仍处于纵向分异的阶段,单项资源(水、土、气、生物、矿产、能源等)利用的技术与工程研究仍是其主要特征。资源技术与工程的基本学科定位应为工学,其学科体系可分为3个二级学科和12个三级学科。在开展资源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时,理科院校应侧重于新型资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与工程研究,而工科、农科院校则应注重单项资源以及多项资源之间的再生利用、循环利用、保护利用、协同利用和综合利用技术与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4.
资源产出率是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国家及部分省已开展了相关研究.然而在市域及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核算还缺乏统一的方法,制约了其应用.选择鹤壁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基于物质流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采用测算方法对区域资源产出率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测算方法利用常规公开统计数据,对市县域层面资源产出率进行核算基本可行,可为市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到来,使中国经济在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脆弱等严峻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中国企业应结合国情,针对企业社会和环保责任缺失的状况,不断强化企业环保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目前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现状分析,揭示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企业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源报告》和《中国农业资源状况报告》编写工作简况人口、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三大问题,也是我国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人口问题的症结是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问题的凸现是过度消耗资源并释放污染物。所以在缓解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的过程中,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国土资源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十多种。社会生产离不开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 ,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资源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 ,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 ,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去年国务院新组建国土资源部 ,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温家宝副总理说 :“我们已经把自然资源中的大部分 ,从陆地到海洋 ,从土地到矿产 ,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这标志着我们的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作为国家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资源紧缺与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繁荣发展的巨大挑战。如何对污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污水治理低碳转型的潜在路径。以再生水、能源、微生物蛋白和鸟粪石等污水资源化产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不同污水资源化技术与工艺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现状。分析指出,污水再生与增值利用具有可观的减碳效益,但应结合利用场景在系统水平开展量化评估。此外,数据来源、系统边界和功能单位等是碳排放评估的关键影响因素。未来,揭示污水再生与增值利用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碳减排效益,提出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零(负)碳技术路径,发展污水治理协同资源化的低碳模式,也应是亟待解决的科技难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的占有比例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然而,目前由于技术、体制、观念上的种种原因,即使有限的资源,其浪费程度也十分惊人。笔者就目前我国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可能性措施提一些一得之见。首先,在矿物资源开采方面。我国是矿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现已发现矿产163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4q种,而且绝大部分矿床伴生多种有用成分,却未能开采利用,或采主弃副,或采副弃主,只有2%的矿床利用…  相似文献   

10.
张惠忠 《环境》2001,(10):4-5
世事沧桑,万物嬗变。绿色经济的崛起,无疑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自从工业革命以来,自然生态逐渐崩溃了。特别是近几十年,世界各国经济有很大发展,对全球环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负载了过多的人口,加上长期以来对土地、森林、水和矿产等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建设,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要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下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要求。刚成立的自然资源部为新时代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和综合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时代是30 a以上的大尺度,其中长期战略安排需基于对自然资源历史变化的系统总结和对未来中长期的资源供需形势的战略研判。综合来看,未来中长期中国水资源需求仍将上升,耕地的粮食供应压力增大,直接影响民生福祉;矿产资源需求整体仍处于高位,不同矿种需求由“普涨”转向“结构性分异”;森林资源木材供给压力加重,关联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战略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保障中国自然资源安全的关键。为缓解中国整体资源安全压力,提高自然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以更有力地支撑中国“两个百年”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议:抓紧开展面向新时代的中国自然资源战略研究及顶层规划设计;实行严格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优化资源供给结构,加快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创新;立足国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利用,加强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面向循环经济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夏青  梁钰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2):288-292
科学的发现与技术进步使一些矿物逐渐变成为人类所利用的资源。矿物的开发利用又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支持。论文面向循环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针对矿业的特点,从企业、产业园区、区域3个层次确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政策。研究认为:①循环经济模式是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②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不同的层次应采取各自的发展模式;③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污染,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度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川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2):123-127
通过分析指出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从产值与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相比较的角度出发 ,设置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的度量指标 :单位工业增加值不可再生资源消耗 ,并以中国为例 ,分别以重量与能值为尺度 ,计算以上所设置指标的指标值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成本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评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是我国稀土资源可持续开发战略制定和稀土市场定价机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论文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稀土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考虑“北轻南重”的稀土资源特性,构建了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和冶炼的生态破坏损失和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框架,定量评估了2001—2013年我国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等三大稀土生产基地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结果表明:1)2001—2013年我国稀土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成本为761.7亿元,其中,采选导致的生态破坏损失为721.8亿元,冶炼导致的环境治理成本为39.9亿元;2)我国三大类稀土矿中,北方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稀土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失以环境污染损失为主,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为25.5亿元,占包头矿生态环境总成本的74.3%,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和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生态破坏损失为主,分别为54.3亿元和658.6亿元,占各自生态环境总成本的89.5%和98.8%;3)南方七省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采选单位稀土氧化物生态环境成本大,是四川和山东微山氟碳铈矿的9.6倍,包头白云鄂博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稀土矿的41.4倍;4)我国稀土开发生态环境成本占其价格的45%以上,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下,扣除生态环境成本,我国稀土产业利润为负。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川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81-182,190
在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将要实施的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介绍中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概况,在大量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总结提出了矿产资源规划环评的主要内容、评价重点和主要的评价方法.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文沿用经典EKC分析框架,在现有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研究基础上加入了出口贸易开放度、利用外资水平、研发水平及污染治理水平等因素。分析基于2005—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城市(包括115个资源型城市和170个非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GMM估计的方法,实证考察了出口贸易和FDI是否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出口贸易显著地加剧了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FDI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中国主要地级城市的人均收入和环境污染呈“倒U型”的库兹涅茨关系;环境影响因素对各类资源型城市污染排放产生的作用具有异质性,原因在于不同类型城市存在不同的资源依赖程度和技术水平。最后,论文对中国现阶段部分有关资源开采与相关外商投资、资源型城市发展等政策与规划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根据经验研究结论得到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与优化调控战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湖泊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实施优化调控战略是中国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文中扼要综述了中国湖泊水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存在水资源短缺、湖泊水资源污染和相关问题,指出湖泊资源优化调控的思路是进行湖泊流域系统的综合调控,目前针对中国湖泊水资源问题的优化战略措施包括:实施湖泊水资源流域管理战略、建立流域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增加科技投入并因地制宜实施环境整治、流域污染的全过程与全方位控制、实施环境教育战略。  相似文献   

19.
效率导向的石油资源利用布局使我国的原油生产格局与加工利用格局之间形成显著错位。鉴于石油资源利用的根本目的应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论文基于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增加值拉动乘数和增加值推动乘数两个投入产出系数,测算并对比了我国不同区域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综合经济效应,指出:1)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异小于其直接经济效应分异,表明各区域的石油资源利用均通过区内产业链传导,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2)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我国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效应分异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资源型和精加工型产业结构在实现石油资源利用的区域经济效应方面各具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经济效应的“资源地优胜”现象;3)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石油资源的东、中、西分区配置格局,强化石油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在三大地带间的“U”型分布态势,重点在主要石油资源地和进口地加强石油炼化发展,发挥井口和口岸的资源、产业优势;以其为中心,石油资源的利用规模和能力应大体上沿主要石油运输通道向外逐层递减,以控制资源流动成本。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未来这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资源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分配和管理之间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加强资源经济与世界资源的研究,对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我国在国内资源与资源科学领域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同时,积极关注和研究世界资源问题,并取得了较大成就。这些研究为资源经济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积累了丰厚的研究资料、实践经验、研究方法以及系统的理论准备,促进了资源经济的研究及学科不断成长与发展,并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论文着重分析资源经济学和世界资源的研究进展,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进展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和评析,对我国资源经济和世界资源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新时期主要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